街頭速寫:柬埔寨暹粒洞里薩湖船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初次踏進洞里薩湖的浮村,我的心底升起一種說不出的驚奇。眼前的世界完全顛覆了我對「村落」的想像:沒有巷弄、沒有石板路,取而代之的是一艘艘漂浮的船屋與四處交錯的小舟。腳步一踏上木板,隨著水波輕輕晃動,我才真切地意識到,這裡的生活是與湖水緊密相織的。

剛開始,心裡帶著一點不安與陌生,彷彿自己走進了一個漂泊不定的世界。但隨著視線慢慢被生活的細節吸引——婦人揮手招呼、孩童在水裡嬉戲、老人安靜地補著漁網,那份陌生感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平靜與敬佩。

在這裡,水不再只是自然環境,而是一種生命的依靠。船屋隨波而安,居民的笑容真誠而純淨。我忽然意識到,安穩並不必然來自堅固的土地,而是來自一份能夠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心。

走出浮村時,內心已經不再只是「遊客的好奇」,而是帶著一種被觸動的沉思——我們在尋找安定時,是否也該學會像這裡的人們一樣,隨遇而安,在流動中找到自己的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6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27
在洞里薩湖的水面上,浮動的村落靜靜延展開來。這裡的「家」,不是深埋在泥土裡的磚牆,而是一艘艘以木板與鐵皮搭建的船屋。它們沿著湖面排列,有的屋頂泛著綠色,有的則在陽光下映出斑駁的紅與藍。風吹過時,水波輕輕拍打船身,彷彿為這些屋舍伴奏,低語著水上的日常。在前方,一艘小船橫放在屋邊,船內堆著日用品與竹
Thumbnail
2025/09/27
在洞里薩湖的水面上,浮動的村落靜靜延展開來。這裡的「家」,不是深埋在泥土裡的磚牆,而是一艘艘以木板與鐵皮搭建的船屋。它們沿著湖面排列,有的屋頂泛著綠色,有的則在陽光下映出斑駁的紅與藍。風吹過時,水波輕輕拍打船身,彷彿為這些屋舍伴奏,低語著水上的日常。在前方,一艘小船橫放在屋邊,船內堆著日用品與竹
Thumbnail
2025/09/26
旅途的腳步在柬埔寨的公路上延伸,長途車行之中,休息站便成了旅人們片刻喘息的避風港。這裡不似都市中的便利商店,而是一個簡單卻充滿人情味的水果攤。攤子不大,木架上擺滿了當地的新鮮水果:黃澄澄的芒果、紅通通的火龍果、還有一串串綠油油的香蕉。它們沒有精緻的包裝,卻散發著自然的光澤與香氣。攤主是一位笑容樸
Thumbnail
2025/09/26
旅途的腳步在柬埔寨的公路上延伸,長途車行之中,休息站便成了旅人們片刻喘息的避風港。這裡不似都市中的便利商店,而是一個簡單卻充滿人情味的水果攤。攤子不大,木架上擺滿了當地的新鮮水果:黃澄澄的芒果、紅通通的火龍果、還有一串串綠油油的香蕉。它們沒有精緻的包裝,卻散發著自然的光澤與香氣。攤主是一位笑容樸
Thumbnail
2025/09/25
在暹粒的郊外,離開熱鬧的吳哥市集和遊客的喧囂,走向一條蜿蜒的小路,眼前的景色逐漸由塵土與摩托聲轉為靜謐。那是一處山邊的小聚落,紅色的房子佇立在青翠的樹影間,簡單卻鮮明。這些紅房並非雕梁畫棟,而是以紅磚與木料砌成,屋頂斜斜延伸,與藍天相接,呈現出一種質樸的美感。午後的陽光斜照,紅牆顯得格外溫暖,像
Thumbnail
2025/09/25
在暹粒的郊外,離開熱鬧的吳哥市集和遊客的喧囂,走向一條蜿蜒的小路,眼前的景色逐漸由塵土與摩托聲轉為靜謐。那是一處山邊的小聚落,紅色的房子佇立在青翠的樹影間,簡單卻鮮明。這些紅房並非雕梁畫棟,而是以紅磚與木料砌成,屋頂斜斜延伸,與藍天相接,呈現出一種質樸的美感。午後的陽光斜照,紅牆顯得格外溫暖,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水上村的美麗與哀愁 「歡迎來到『東方威尼斯』。現在有差不多四萬人住在這,這是世界最大的水上聚落,1300 年前就有人囉!這裡當然有水、有電,村落有醫院、有學校、有消防局、有清真寺、有商店、有餐廳,生活機能完全沒問題,有什麼事情要去市區的話,坐艘水上計程車,又快又方便,這裡居住完全沒問題,很棒喔
Thumbnail
水上村的美麗與哀愁 「歡迎來到『東方威尼斯』。現在有差不多四萬人住在這,這是世界最大的水上聚落,1300 年前就有人囉!這裡當然有水、有電,村落有醫院、有學校、有消防局、有清真寺、有商店、有餐廳,生活機能完全沒問題,有什麼事情要去市區的話,坐艘水上計程車,又快又方便,這裡居住完全沒問題,很棒喔
Thumbnail
安安靜靜的聽著浪潮吹著海風 想象著湛藍的海中 是什麽樣的世界 原本以爲適應陸地的我會懼怕海中的寧靜 誰知道 是我無知,不給自己機會去探索 是不會知道身體器官的奧妙 在海裏 人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身體與自然的調節 是那麽的微妙 這一切 從我裸辭后去了刁曼島考取潛水執照開始 我對海里的認知才慢慢
Thumbnail
安安靜靜的聽著浪潮吹著海風 想象著湛藍的海中 是什麽樣的世界 原本以爲適應陸地的我會懼怕海中的寧靜 誰知道 是我無知,不給自己機會去探索 是不會知道身體器官的奧妙 在海裏 人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身體與自然的調節 是那麽的微妙 這一切 從我裸辭后去了刁曼島考取潛水執照開始 我對海里的認知才慢慢
Thumbnail
悲歡織進舊夢,華年放入巷口。
Thumbnail
悲歡織進舊夢,華年放入巷口。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說來有點意外,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都卻不擅於海上活動。尤其對素有 「移動度假村」之稱的遊輪,普遍來說是陌生的。但隨著「後疫時代 」大型遊輪多次停靠基隆港,逐漸推波了「本身就是目的地,也是交通工具的」郵輪旅遊的風氣。 白天靠岸遊玩,晚間行進的遊輪「簡直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微型城市」 ;
Thumbnail
說來有點意外,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都卻不擅於海上活動。尤其對素有 「移動度假村」之稱的遊輪,普遍來說是陌生的。但隨著「後疫時代 」大型遊輪多次停靠基隆港,逐漸推波了「本身就是目的地,也是交通工具的」郵輪旅遊的風氣。 白天靠岸遊玩,晚間行進的遊輪「簡直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微型城市」 ;
Thumbnail
打工換宿的日子太美好,每天活在夢幻島,過著睜開眼睛就下水的生活,那時候的問候語不是「吃飯沒?」,而是「今天下水嗎?幾點下哪?」 從那時候開始,好像生命中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開始愛上小島的生活,愛上泡在海裡的日子,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快樂,連原本看了就煩躁的太陽都開始讓我覺得滿可愛的。
Thumbnail
打工換宿的日子太美好,每天活在夢幻島,過著睜開眼睛就下水的生活,那時候的問候語不是「吃飯沒?」,而是「今天下水嗎?幾點下哪?」 從那時候開始,好像生命中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開始愛上小島的生活,愛上泡在海裡的日子,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快樂,連原本看了就煩躁的太陽都開始讓我覺得滿可愛的。
Thumbnail
【婆娑之洋】 媒材:膠彩水墨 尺寸:120 X 90 cm 年份:1998年 盛夏晨曦粼粼的銀鏡海面, 風平浪靜地托著漁船, 隔了斜亙的東北角與蜷窩的龜山島。 相互在雲裡霧裡凝望。
Thumbnail
【婆娑之洋】 媒材:膠彩水墨 尺寸:120 X 90 cm 年份:1998年 盛夏晨曦粼粼的銀鏡海面, 風平浪靜地托著漁船, 隔了斜亙的東北角與蜷窩的龜山島。 相互在雲裡霧裡凝望。
Thumbnail
獨木舟 放鬆一下,在湖邊散步 環潭步道上有人散步.有人自拍.有人騎腳踏車.有人在發呆 相同的是臉上看起來都很放鬆.很享受的表情 望著交錯在日月潭上三三兩兩的獨木舟 真的美得像一幅畫 以前來到日月潭,第一個會想到的水上活動就是搭遊艇遊湖 這幾年出現了很多獨木舟、SUP立槳體驗
Thumbnail
獨木舟 放鬆一下,在湖邊散步 環潭步道上有人散步.有人自拍.有人騎腳踏車.有人在發呆 相同的是臉上看起來都很放鬆.很享受的表情 望著交錯在日月潭上三三兩兩的獨木舟 真的美得像一幅畫 以前來到日月潭,第一個會想到的水上活動就是搭遊艇遊湖 這幾年出現了很多獨木舟、SUP立槳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