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中秋節專輯-1 中秋之歌
歲次乙巳,中秋將至。天宇高朗,世局多艱。
環球風雲,忽東忽西,貿易之爭未已,政權之計方殷。
民生憂患,時或如潮,漲落無定,誠可慨也。
回思往歲,安居樂業,今則禍福未卜,倏忽若夢若痴。
人生百年,眇乎瞬息,富貴不足恃,窮達亦難憑。
天地悠悠,月華依舊,臨風對影,愴然自省。
嗟夫!盛衰如環,世道無常。
守心以安,慎行以固,得失隨緣,毋為浮世所繫。
把盞邀月,聊寄清懷,願天下蒼生,風雨雖動,終享安康。
臨江仙·中秋感懷
時局風雲多變幻,人間聚散如潮。
歲華倏忽鬢先凋。舉杯臨皓月,千里共清宵。
榮辱浮沉同一瞬,滄桑不與人饒。
長空誰解此中憔。但求心自定,世事付煙渺。

在華語音樂中,「月亮
」是常見也富有詩意的主題,常用來象徵思念、離別、團圓、孤單與浪漫等情感。
以下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華文歌曲的作品,依發表年代先後排列,並列出演唱者與歌詞中涉及「月亮」的代表性片段:
〈明月千里寄相思〉
- 演唱者:
吳鶯音
(1947 首唱;1948 由百代發行) - 歌句:「明月千里寄相思」
- 大意與特色:以明月傳情的經典「時代曲」,哀婉寄遠、清冷如廣寒,成兩岸三地思念題材的代表作。
〈月光小夜曲〉
- 1960年代初,周藍萍將日曲〈莎韻之鐘〉改填中文
- 演唱者:
潘秀瓊
(早年風行),後有蔡琴
等翻唱 - 歌句:「月亮在我窗前」
- 大意與特色:由戰時宣傳歌旋律轉化為抒情小夜曲,改以戀情呢喃描摹月夜氛圍,旋律婉轉、帶濃厚懷舊感。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演唱者:1973
陳芬蘭
原唱;1977鄧麗君
版本走紅 - 歌句:「月亮代表我的心」
- 大意與特色:以「月亮」直抒情意,詞白而真、旋律溫柔,成華語情歌的全球符碼。
〈月朦朧鳥朦朧〉
- 1978 電影同名主題曲
- 演唱者:
鳳飛飛
(詞:瓊瑤;曲:左宏元〈古月〉) - 歌句:「月朦朧,鳥朦朧」
- 大意與特色:瓊瑤電影系的柔情影歌,朦朧意象與絃樂鋪陳,營造夜色浪漫與淡淡惆悵。
〈但願人長久〉
- 演唱者:(1983)
鄧麗君
(詞取蘇軾〈水調歌頭〉;曲:梁弘志) - 歌句:「千里共嬋娟」
- 大意與特色:古典詞意與現代編曲結合;清婉中含亙古的人月相思,成華語「中秋名曲」。
〈月半小夜曲〉
- 演唱者:(1987)
李克勤
(改編自河合奈保子
1986 單曲;粵語詞:向雪懷) - 歌句:「嘆月半彎」
- 大意與特色:以「半月」寓意愛情缺憾,旋律華麗而克制,奠定李克勤抒情代表作。
〈城裡的月光〉
- 演唱者:(1996 收錄於
許美靜
〈遺憾〉台灣版)(詞曲:陳佳明) - 歌句:「城裡的月光」
- 大意與特色:都會抒情小品,以月光比擬人情溫度與撫慰,清淡內斂、傳唱極廣。
〈月亮惹的禍〉
- 演唱者:(1998)
張宇
(詞:蕭慧文〈十一郎〉;曲:張宇) - 歌句:「都是月亮惹的禍」
- 大意與特色:以戲謔筆法把感情失控「甩鍋」給月色;旋律淒美,情緒張力強。
〈花好月圓夜〉
- 演唱者:(2004)
楊千嬅 & 任賢齊
(普/粵雙版本) - 歌句:「花好月圓夜」
- 大意與特色:新世代喜慶對唱曲,甜蜜輕快、朗朗上口,多用於節慶場合。
特別介紹〈我愛月亮〉
🎤 基本資料與背景
- 演唱者:
李珮菁
- 作詞 / 作曲:岳勳
- 發表時間 / 所屬專輯:大致在 1976 年發表,收錄於「我愛月亮」專輯。
- 稱號:李珮菁因這首歌廣為流傳,被譽為「
月亮歌后
」。 - 人生轉折:在事業正盛時,李珮菁於 1979 年因脊椎手術失敗導致下半身癱瘓,從此演藝生涯遭受重大影響。
🌙 歌詞中與月亮有關的的經典歌句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我願意高高掛天上
放出那柔和的光芒
溫暖了人們的心房 (月亮)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我願意高高掛天上
指引那失意的姑娘
教她們不要再徬徨 (月亮)
💡 大意與特色
大意
〈我愛月亮〉以「假如我是月亮」為假設句,抒發一種要成為夜空之光、撫慰世人、溫暖失意者的心願。歌手以月亮自比,願化作夜空柔和光芒,照亮夜行的人、安慰孤單者、促成有情人團聚。整曲透過月亮意象承載關懷、希望與愛的力量。
特色
- 動感與朗朗上口
雖以月亮為題材,曲風卻帶有稍快節奏、朗朗上口的流行風格。李珮菁在舞台上常表現活潑動感,這首歌也帶有一定節奏感。 - 混合說唱/快板元素
有資料指出這首歌在當時被認為帶有說唱或快板語句的特質,使得其於保守年代之中顯得較為創新。 - 強烈的象徵與願望感
歌手不僅是對月亮的描繪,更把它賦予情感與使命:照亮、安慰、引導。月亮不只是被動的自然物,而是主動承載情感與溫暖的象徵。 - 悲劇與傳奇色彩
這首曲子讓李珮菁成名,「月亮歌后」的稱號與她後來遭遇的身體不幸形成強烈對比,使歌曲與她的生命故事緊密相連,具備某種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