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貫雲石〈小梁州〉秋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盪,飄動桂枝香。
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潮漾。天邊斜月,新雁兩三行。關於這首曲的分析,下列何者最恰當?
- (A) 題目為〈小梁州〉,是散曲中的小令→ 題目為〈秋〉,〈小梁州〉為曲牌
- (B) 在曲作的中間換韻,不是一韻到底→ 韻腳皆為ㄤ
- (C) 以「菊花」、「金風」、「桂枝」呼應「秋」
- (D) 以「斜月」、「新雁」象徵世間繁華轉眼成空→寫景,無此意義。
翻譯:荷花倒映在水中,菊花一片金黃,滿眼都是秋天的景色。枯萎的荷葉下,白鷺悄然棲息。秋風吹拂,搖動著桂花枝頭,散發陣陣清香。
登上雷峰塔遠眺,只見錢塘江浩浩蕩蕩奔流而來。西湖水色清澈,江潮蕩漾起伏。天邊一彎斜月掛空,新來的秋雁排成兩三行飛過。
10. 「蜂造之蜜出山崖、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家招蜂造釀而割取者,十居其二 也。北方乾燥,土穴所釀多出於此。南方卑溼,故有崖蜜而無穴蜜。西北半天下,蓋與蔗漿分勝云。」根據本文,下列推論何者最恰當?
翻譯:蜜蜂所釀造的蜂蜜,出自山崖、土穴的佔十分之八;而由人們引蜂釀造並割取的,則佔十分之二。北方氣候乾燥,土穴所釀的蜂蜜大多產於此地。南方地勢低而濕潤,因此有崖蜜,卻無穴蜜。西北地區的蜂蜜產量,占天下一半,足以與蔗漿並爭高下。
14. 下列文句「」中的字,何者讀音正確?
- (A) 有些玩笑話沒拿捏好分寸,就可能變成「揶」揄:ㄧㄝˊ
- (B) 這家賣場備有各種「晾」晒工具,提供消費者選購:ㄐㄧㄥ →ㄌㄧㄤˋ
- (C) 這齣音樂劇結合不同族群的元素,打破文化的「藩」籬:ㄆㄢ →ㄈㄢˊ
- (D) 原以為勝券在握,卻因一時疏忽,竟從雲端「栽」了下來:ㄘㄞˊ →ㄗㄞ
16.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 (A) 所謂有志竟成,努力必能得到回報
- (B) 得饒人處且饒人,你何必趕進殺絕→ 趕「盡」殺絕
- (C) 想到他的處境,我情不自盡地落淚→ 情不自「禁」
- (D) 眼不見為靜,把雜物塞進櫃子就好→眼不見為「淨」
17. 祖可〈小重山〉﹕「誰向江頭遺恨濃?碧波流不斷,楚山重。柳煙和雨隔疏鐘。黃昏後,羅幕更朦朧。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捲盡夜來風。人不見,春在綠蕪中。」關於這闋詞的分析,下列何者最恰當?
(A) 上片押平聲韻,下片轉押仄聲韻
→此詞自始至終皆押平聲韻(濃、重、鐘、朦、空、紅、風、中),沒有轉押仄韻。
(B)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敘事兼論理
→下片仍是寫景抒情。
(C) 「碧波流不斷」將「遺恨濃」具體化
(D) 藉由「綠蕪」來反襯「桃李」的豔冶
→詞中並非對比桃李的艷冶,而是感慨桃李已空、繁華消逝,最後只剩春在野草間。
翻譯:是誰在江邊留下了這樣深重的遺恨?只見碧波滔滔,綿延不絕,楚地的群山重疊。柳絲霧煙伴著細雨,隔斷了遠處斷續傳來的鐘聲。黃昏時分,羅幕之內更添一層朦朧。庭園裡的桃李已經空寂無人。還有誰在笑語中拾起凋落的花瓣?夜裡的風捲起珠簾,吹散了舊日的痕跡。那人已不復相見,只剩下春天留在一片綠草荒蕪之中。
18.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根據本詩,作者此次訪友之行曾看見下列何者?
- (A) 荒蕪的農地 →詩中寫「野徑入桑麻」,是田園景象,表示農地有人耕種,不是荒蕪。
- (B) 盛開的菊花→ 詩說「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意思是菊花還沒開。
- (C) 歸來的鴻漸→ 詩人沒有見到陸鴻漸,反而是鄰居告訴他「去山中,每天傍晚才回來」。
- (D) 鴻漸的鄰居詩人→「欲去問西家」,並且得到答覆,所以確實看見並遇到鄰居。
翻譯:他把家遷徙到了城郭一帶,鄉間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處籬笆邊都種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卻尚未見它開放。 敲門竟連一聲犬吠都沒有,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情況。鄰人報說他是到山裏去了,回來時總要西山映着斜陽。
19.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 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逼真,其慘烈不可名狀
不可名狀:名,指語言文字。不可名狀指不能用語言形容。
(B) 他表面上雖然毫不在乎,但心裡卻不以為意
不以為意:不注意、不在乎。
(C) 他的心情不言而喻,大家都不知他是喜是怒
不言而喻: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
(D) 長官對此事不置可否,讓下屬有明確的方向
不置可否: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20. 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劉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汝,汝竟為之言耶?吾將相汝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關於文中人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最恰當?
翻譯:太祖因事責問丞相李善長。劉基說:「李善長功勛久遠,能夠調和各位將領。」太祖說:「他多次想要陷害你,你竟然還替他辯解嗎?我將要任用相公之位給你了。」劉基叩首說:「這就像換柱子一樣,必須選用大木頭。如果用小木頭綁成柱子,即便立起來,也很快會倒塌
22.安邑里巷口有賣餅者,吾每早過戶,未嘗不聞其歌。一日,召之與語,貧窘可憐。因與萬錢,令多其本,日取餅以償之。欣然持錢而去。後過其戶, 則寂然不聞謳歌之聲。及呼乃至,謂曰:「爾何輟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所謀益增,不暇唱曲矣。」關於文中的「吾」與賣餅者,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翻譯:安邑城裡巷口有一個賣餅的人,我每天早晨經過他的門前,總能聽見他唱歌。一天,我叫他過來交談,發現他生活貧困,令人憐惜。於是我給了他一萬錢,讓他增加本錢,每天用賣餅所得來償還我。他高高興興地拿著錢離去。後來我再次經過他家門口,卻聽不到他的歌聲了。我叫他過來,問道:「你怎麼這麼快就停止唱歌了呢?」他回答說:「因為資本已經增多,經營籌劃的事情也隨之增加,已經沒有空閒唱歌了。」
23. 「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先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予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地。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全親戚而利其財也。此與遠方之戍卒,不習地勢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關於文中 「遠卒守塞」、「募民屯戍」的比較,下列何者最恰當?
翻譯:讓遠方的士卒到邊塞戍守,一年一換,卻不了解胡人的情勢和能力。不如選擇那些原本就長住邊境的百姓,連同家室田作,一併安置於此,再為他們建造高大的城牆和深厚的壕溝。先修建房屋,準備農具,然後招募民眾,給予免罪和封爵,並供應冬夏衣物和口糧,讓他們能夠自給為止。塞下的百姓若祿利不厚,是不能讓他們長期居住在危險艱難的地方的。若是胡人入侵驅掠,而邊民能夠阻止其所掠之物,就把其中的一半賞賜給他們。如此一來,鄉里之間能互相救助,遇上胡人侵襲時也不避死,以保全親族,並獲得財利。這樣做,與其讓遠方來的戍卒不熟悉地勢、心懷畏懼地防備胡人相比,所能取得的功效,實在是大不相同。
24. 「世傳《碧雲騢》一卷為梅聖俞作,皆歷詆慶曆以來公卿隱過,雖范文正亦不免。議者遂謂聖俞游諸公間,官竟不達,懟而為此以報之。君子成人之美,縱使萬有一不至,猶當為賢者諱,況未必有實。聖俞賢者,豈至是哉?後聞之,乃魏泰所為,嫁之聖俞也。此豈特累諸公,又將以誣聖俞?歐陽文忠《歸田錄》 自言不記人之過惡,君子之用心當如此也。」下列何者最符合本文的觀點?
翻譯:世間相傳有一卷《碧雲騢》,說是梅聖俞(梅堯臣)的作品,內容多半歷數譏責自慶曆以來的公卿大臣之隱秘過失,甚至連范文正公(范仲淹)也未能倖免。於是評論的人便認為:聖俞平日周旋於諸公之間,仕途終究不得顯達,因此心懷怨懟,寫下這些文字來報復。其實,君子應當成全別人的美名,即使有萬分之一的真實,也還應當替賢者遮掩,更何況其中未必有事實存在。聖俞是賢者,怎會做出這樣的事呢?後來聽說,這卷書其實是魏泰所作,只是誣託在聖俞名下。這難道僅僅是損害諸公的名譽嗎?更是用來誣陷聖俞啊!歐陽文忠公(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自述,他從不記人過惡,君子用心處事就應當如此。
38-39
公子光之父曰吳王 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曰餘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
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於季子札。諸樊既死,傳餘祭。餘祭死,傳夷眛。夷眛死,當傳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眛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嫡嗣,當立。」——改寫自司馬遷《史記》
翻譯: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排行次一的是餘祭,再次是夷眛,最小的是季子札。諸樊知道季子札賢能,卻沒有立太子,而是依次傳位給三個弟弟,打算最終把國君之位交到季子札手中。諸樊去世後,王位傳給餘祭。餘祭死後,再傳給夷眛。夷眛死後,理應傳給季子札。季子札卻逃避,不肯即位,吳國人便立了夷眛的兒子僚為王。公子光說:「如果按兄弟的次序承襲,季子應當登位;如果必須傳給兒子,那麼我才是正嫡的繼承人,理應繼位。」
40-42
日前令郎訪逮,出手筆並石月屏為贈,捧玩不勝愧喜。比來,數於都下朋從處見此屏,觀其天質圓瑩,非刻非繪,如秋高氣清,迥然在望,信乎天地之 異氣、山澤之殊寶也。素心悅之,無從可得,豈意一旦不煩懇請,坐致握中。 性本疏野,雅叶所欲,雖受文錦十純,白璧百雙,在光之愚,未為重賜。俗故忽忽,久不遑修謝,尤增悚懼。令郎注官甚便,想加慰喜,未期接侍,倍希珍厚。——改寫自司馬光〈答薛虢州謝石月屏書〉
日前令郎前來拜訪,帶來了您親筆的手札,並贈我石月屏一件,我捧讀把玩之時,既慚愧又欣喜。近來我時常在京城朋友家中見到此類屏風,觀其天成之質,渾圓瑩潔,非雕非畫,就像秋日高空的清氣,遙然在望,確實是天地間的異氣、山澤中的珍寶。我素來心中傾慕,卻苦於無處可得,哪曾想到一旦之間,未曾費心懇求,便能平坐獲致於手中。我的性情本就疏淡樸野,正與心志相契,即使有人贈我華美錦繡十匹、白璧百雙,依我淺陋之見,都不及這件珍品的價值。只是俗務紛擾,許久未能及時奉上謝意,更加令我惶恐不安。至於令郎的任官,極為順遂,想必您也深感欣慰喜悅。未能早日登門親奉侍候,唯倍加珍重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