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和《原子習慣》一樣,都屬於習慣養成的實用書,但不同的是這本多了更多實例,作者採訪了64位成功人士,記錄著每位受訪者自身每天的晨間習慣,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習慣,但在他們之中都會有些共通點,像是運動、閱讀和冥想之類的。
為什麼要養成晨間習慣呢?
作者以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的話:
「當你汲汲營營於擘畫人生時,那些偶然發生的一切才是真實的人生。」
一個人的特質,往往是那些無意識行為所建構出來的,而那都是始於我們的晨間習慣。我們一早的狀態可以說決定了我們一整天的心情。
我自身目前的晨間習慣應該可以歸類成兩個
- 大部分時間(非冬天)都能在六點鬧鐘叫之前自己醒來,與多數受訪者一樣,其中有一位提到一項有趣的觀點,他喜歡不靠鬧鐘自然醒,"鬧(alarm)”本身就存在警示的意味,我們藉由鬧鐘喚醒,讓我們的大腦從”睡眠狀態"直接跳到”戰與逃”的狀態,導致體內充滿壓力賀爾蒙和腎上腺素,這不會是美好一天的開端。
- 醒來後就會立刻滑一下手機,這點算是不太好的習慣,文中一位受訪者說到:「起床後立刻查看電子郵件、瀏覽社群,表示你用當天的現實來喚醒自己,這種方式會讓大腦承受極大的壓力,導致你態度消極,因為你決定先去承擔他人的需求,而非處理自己的需求。」,看完這段,真的覺得蠻有道理,希望以後能慢慢改掉,換以冥想來專注於自身。
這本書每個章節後面都附有幾頁貼心的"換你做做看"的小建議,讓讀者可以依循,同時作者也說到,當我們實行一項習慣時,給它一點時間,觀察它對我們的影響,有一種效應稱為”霍桑效應”,它指的是:
- 受試者繪單純因為自己是研究對象及行為受到觀察而改善自身的表現
- 當環境及條件有所改變時,新的變動會短暫提升生產力,即決定性因素在於"改變”這件事本身,而非特定的改變內容。
我們可以藉此觀察一段時間,來看它的成效以及哪一種晨間習慣適合我們。
最後,遵循習慣固然重要,但某天因故而遺漏了、沒做到,我們也要試著放過自己,不要太苛求,就像是《點子都是偷來的》作者奧斯汀.克隆所說的:
「習慣有一個特質,就是沒有遵循習慣的那一天,可能變成你這輩子最有趣的一天。那些堅持習慣的日子讓打破習慣的日子更加甜美。」
偶而享受那突如其來的意外也不是件壞事。
書本資訊
書名: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My Morning Routine)
作者: 班傑明.史鮑 (Benjamin Spall), 麥克.桑德 (Michael Xander)
出版社: 臉譜出版
譯者 : 郭庭瑄
繪者: 麗茲.佛斯林 (Liz Fossl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