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經歷了一個讓我深思的社交插曲,它讓我清楚看見:我們在日常生活裡,是多麼容易被捲進「評判」的能量場。
這件事提醒我:不論是不是當事人,評判本質上都只是一種消耗。
這個事件很簡單:
另一個人(乙方)出於善意在底下留言,卻意外被甲方封鎖了。
(我剛好都認識甲方和乙方,且我目前與甲方有些合作。我與乙方,已經幾百年沒連絡過)
乙方感到受傷,便來私訊我,想要尋求理解。
她不斷暗示:甲方身為某個領域的代表人物,「怎麼可以不夠大氣」?是不是「錯在對方」?
在讀訊息的過程裡,我突然感到一股強烈的阿雜。那一刻我意識到:她正把受傷和評判能量,打包成一個劇本,推給我演出。我若加入,就成了她的「公證人」或「評判者」。
我的這份「阿雜」就是情緒警訊,也是我的「能量導航系統」在發出警訊。它提醒我:我正被拉入這個「評判劇組」。
我隨即想到職場裡也常發生類似場景:同事抱怨公司時,我也會加入。因為我有共鳴,覺得「我們都是受害者」。但這次不一樣,因為我沒有那種「共同受害」的連結。
於是我能更清楚地看見:無論在哪裡,抱怨的本質,往往都是拉人站隊、貼上標籤。
- 私訊抱怨: 乙方找我做公證人。我若加入,就進入了指責他人的戲碼。
- 職場抱怨: 我是受害者(感同身受)。為了尋求歸屬感,我選擇成為同仇敵愾的演員。
在這兩種情況下,我都可能正在參與貼標籤和製造對立。
在處理完這一切後,我抽了三張牌卡,這真的是一場「來自宇宙的指引:轉化能量的三部曲」。它們完美地驗證並指導了我該如何從這種能量陷阱中抽離:
- 《奧修禪卡:分享》: 肯定我的內在是豐盛的。我應該分享我的愛、喜悅和創造力,而不是低頻的抱怨與評判。
- 《ONO 陪伴卡》: 停止無謂的付出和討好。我的能量不該被用於交換低頻的認同。當我感到「阿雜」時,就是我該停止付出、專注內在喜悅的信號。
- 《月相神諭卡:下弦月在牡羊座》: 指引我處理受傷感。我被勾起的憤怒和煩躁,是舊有的被冒犯感被觸發。我必須清理這些舊傷,才能不帶著舊劇本進入新的情境。
當下我心裡浮現一句話:「我不需要參與任何評判的劇組。」
是的,我不需要參與任何一個「評判劇組」。不論事件是否與我有關、不論我是不是當事人,我都可以選擇不貼標籤、不做過多的討論。
這次我意識到:無覺察的「抒發」與「評判」在能量上是一樣的消耗。
真正的提醒在於:當情緒高漲時,如何做到「釋放」,而非落入「抒發」的陷阱?
- 無覺察的「抒發」:焦點放在外部人事物,是透過指責或抱怨,尋求他人認同,同時鞏固自己的「受害者」身份。這會將你的能量鎖在戲劇裡。
- 「釋放」:焦點放在內在的感受,是允許憤怒或委屈純粹地流過身體,不帶標籤、不找對象。這會將你的能量回收到自己身上。
保持覺察,就是選擇成為情緒的觀察者,而不是演員。
我給自己的提醒是:在每一個被邀請進入戲劇的時刻,停頓一秒,問自己:「我現在是想純粹地釋放這股能量?還是想進入劇本裡扮演評判者的角色,延續受害的故事線?」
當你選擇不再入戲,你就能將你的能量從評判的消耗中收回,真正投入到豐盛的創造中,獲得真正的清明與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