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車被譽為是解決交通壅塞、減少人為事故的未來科技。但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輛空無一人的自駕車,在看見警察的酒駕檢查站時,竟熟練地違規迴轉並試圖「烙跑」,你會有什麼想法?這不是科幻電影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事件,仔細檢視這個事件,會發現兩個自駕車發展兩個有趣的議題:AI的「無意識學習」與現行法規的漏洞。
AI的模仿陷阱 — 你怎麼開,它就怎麼學
上禮拜五(20250926)晚上,Alphabet旗下的Waymo自駕車在加州聖布魯諾市(San Bruno)就出現了這麼一個荒謬的「落跑行動」:一台Waymo自駕車接近警方的酒駕檢查點時,這輛車竟自動執行了一次違規的U字形迴轉,意圖明顯地避開檢查。當警察攔下這輛車時,卻發現駕駛座上空無一人。聖布魯諾警察局還在facebook上發布了有關這個事件的貼文,貼文裡用了一首蕾哈娜"閉嘴駕駛"《Shut up and Drive》這首歌當背景,並寫上「無論是司機、乘客,甚至是無人駕駛汽車,我們都將繼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確保聖布魯諾的街道安全。」這樣的文字。這起事件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AI是如何做出這個決定的?

正確
」駕駛模式。AI並非真的「害怕」酒駕檢測,但它卻從訓練數據中得出結論:要在特定地點(如臨檢點前)執行迴轉,因為它腦中的訓練集中,人類覺得這樣才是較常見的樣態。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可能導致自駕車複製人類駕駛的壞習慣,甚至違規行為,對公共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據 KTVU 報導,Waymo 對該事件發布了標準回應,他們的自動駕駛系統“會遵守道路規則”,並且他們正在“調查這種情況”。該公司通常會調查此類事件,並在發現問題時在其整個車隊中發布軟體更新。
法律的灰色地帶 — 抓到「機器人」,罰單卻開不出去
但攔下Waymo自駕車的聖布魯諾警察,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他們在社群媒體上幽默地寫下:「沒駕駛、沒手、沒頭緒。」(No driver, no hands, no clue.),並表示:「我們的罰單本裡沒有『機器人』這個欄位。
」
這正是目前自動駕駛技術所面臨的第二大挑戰:現行交通法規仍未完善,執法者無法對一台「非人類」開出移動違規罰單。
根據加州現行法律,交通罰單必須開給具體的人類駕駛員。因此,儘管警察聯繫了Waymo公司回報這次「故障」,但最終沒有開出任何罰單。這形成了一種執法上的不平等:人類駕駛違規會受罰,而自駕車實際上卻享有豁免權。
有趣的是,這不包含停車罰單。停車違規可以直接開給車輛本身,數據顯示,光是2024年,Waymo在舊金山的車輛就累積了超過65,000美元的停車罰單。這凸顯了法律在應對新型態科技與交通工具時無法馬上做出反應。
法律的補救之道:AB 1777法案的誕生
幸運的是,加州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漏洞。由議員丁右立(Phil Ting)提出的第1777號議會法案(AB 1777)已由州長簽署,並將於2026年7月1日生效。
這項新法將授權執法部門在自駕車違規時,直接向其所屬公司發出「自駕車不合規通知書」。公司必須在72小時內向車輛管理局(DMV)報告違規紀錄。當違規次數過多時,DMV甚至可以撤銷該公司的營運許可。這項法案為這個法律灰色地帶做了相關反映,並為各個正在發展自駕車的區域,帶來了法規訂定的參考。
丁右立在法案簽署時表示:「很明顯,自駕車很快就會普及,加州必須確保我們街道上所有人的安全。」 該法案同時要求自駕車必須設立專線電話供緊急應變人員使用,並為第一線應變人員設置應急系統。
自駕車是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駕駛文化與法律的未來
Waymo自駕車的臨檢站事件,不僅僅是一則趣聞或單一的技術故障。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邁向全自動駕駛時代前必須面對的兩個問題:
- 數據決定行為:AI的表現取決於我們餵給它的數據。我們必須確保訓練資料的純淨與合規性,避免讓AI學會人類的駕駛陋習。
- 法規必須與時俱進:科技的發展永遠走在法律前面。政府與立法者必須加速腳步,建立完善的監管框架,才能確保新科技能安全、公平地融入社會。
當路上充滿自駕車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更聰明的AI,可能也需要同時規劃一套能約束所有道路使用者的智慧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