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文組生也能看得懂的 Python 筆記》系列的一部分
想看完整 Python 教學懶人包?請看這裡:
常見的資料類型
在學 Python 過程中,我們會處理各種資料,有時是數字,有時是文字。了解資料類型非常重要,因不同資料的型態,能做的運算或操作是不一樣。 若不清楚資料型態,很容易在程式中遇到錯誤或結果不符合預期。數字類型

文字類型

如何知道資料類型
使用type() 函數
age =22
print(type(age))
輸出結果:
<class 'int'>
→ 所以 age 為整數型態(int)
資料類型的轉換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必須將原本的資料型態,轉換成另一種型態,才能進行運算或操作。接下來會介紹兩個最常見的規則:
- int( ) → 變成整數
- float( ) → 變成小數
- str( ) → 變成字串
注意:他們既是名詞,也是動詞,可以用來轉換變數的型態。
1.字串只能 + 字串
age = 22
print("我今年" + str(age) +"歲")
- age 是整數(int)
- "我今年" 和"歲" 是字串
- 所以須將 age 轉換成str(變成字串),他們才能連在一起
2.字串是無法計算,只有int(整數)、float(小數)才能計算
a ="10"
b ="5"
print(a+ b)
輸出結果:
105
為什麼不是 15 ?
在 Python 裡,雙引號 " " 或單引號 ' ' 用來表示「字串」。所以 "10" "5" 都是字串,Python 會將它們串接在一起,而不是做數字加法。
如何修改?
第一種:將雙引號刪掉,讓變數本身就是整數(int)型態
a =10
b =5
print(a + b)
第二種:將 a 、b 轉換資料類型,加上 int (變成整數)
a ="10"
b ="5"
print(int(a)+int(b))
輸出結果:
15
下一篇文章,我們會介紹 input( ) 輸入函數,並實際應用資料類型的轉換,所以這篇的觀念務必搞懂,也記得自己動手寫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