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確認鍵官網|點我閱讀原文
2025 年,AIGC(生成式 AI)已讓內容創作變得民主化:任何人都能生成文章、圖像、影片。
但這也引發了一場「平庸海嘯」——無數的 AI 內容看起來幾乎一樣:語氣空泛、風格同質、缺乏靈魂。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現象?又該如何翻轉?這篇文章將為你拆解這一現象背後的結構問題,並提出「AURA 框架」,幫你打造能被記住、有溫度、有深度的 AIGC 內容。
AI 內容的恐怖谷:它為什麼讓人感覺「怪怪的」?
AI 內容常落入「恐怖谷」——那個人類與機器過於接近,卻在細節處讓人不舒服的境界。
根本原因有三:
- 缺乏策略上下文:AI 不懂品牌定位與長期目標,只是照你的 Prompt 拼湊句子。
- 通用 Prompt 限制:沒給太多獨家資料,AI 只能沿用公開資訊,導致內容雷同。
- 缺少最後一哩的潤飾:AI 可完成大部分,但那最後 10% 的情感、審美與洞察,需要人來調校。
調查也指出:若消費者知道內容完全由 AI 生成而未經人工審核,68% 的人會降低對這品牌的信任感。
AURA 框架:從平庸走向精品內容的四大支柱
- Authenticity(真實性)
目的在於讓內容保有品牌原有的個性與聲音,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AI 模板語氣。實作方式是建立品牌專屬的知識庫,例如:創辦人故事、品牌語氣指南、產品案例與成功經驗,並透過技術方式(如向量資料庫)讓 AI 學習與參考這些內容。 - Uniqueness(獨特性)
為避免與市場其他 AI 內容雷同,必須提供 AI 足夠的獨家資訊。這些包括第一方數據(如客戶回饋、內部調查、使用數據)、內部報告與非公開研究資料。當 AI 有專屬的資料來源,產出的內容自然更具競爭力與差異化。 - Refinement(潤飾性)
AI 能產出 90 分的初稿,但從「不錯」進化為「優秀」,仍需仰賴人類的最後潤飾。建議建立「人機協作」的流程:AI 產出內容後,由資深文案、設計或策略人員進行內容審核、補充觀點、語感優化與視覺調整,讓成品達到精緻水準。 - Audience(受眾中心)
多數人下指令時只告訴 AI「要寫什麼」,卻忽略「要寫給誰」。在使用 AI 前,先定義清楚目標客群的人格特質、所處的旅程階段(例如評估期、購前期)、以及他們的痛點與期待,才能讓 AI 生成的內容更貼近人心、真正轉化。
案例藍圖:精品內容如何被構建?
品牌:綠活良品
場景:舒眠香氛產品線
- 數據輸入與觸發
引擎偵測到 Dcard 熱門「租屋香氛」話題 + 平台內「舒眠噴霧」點擊上升。 - AI 核心 + 知識庫協作
LLM 讀取品牌知識庫(願景、語氣、產品細節),生成三篇不同角度的文章草稿與對應視覺素材。 - 人機潤飾與分發
專家校稿、補充洞察後發布部落格,再由系統自動壓縮為 Threads/IG 文案與 EDM,精準推送給曾購買舒眠系列的會員。 - 結果呈現
24 小時內完成從趨勢洞察到多端觸達,行銷團隊僅需審核與策略把關即可運行。
在 AI 時代,策略思維才是真正稀缺品
AI 能將內容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但內容真正被記住與傳播的,往往是 那些 AI 難以自主完成的部分 —— 品牌靈魂、獨特觀點、情感調性、深度思考。
在如今這個現在人人都會用 AI 的時代,內容的品質與品牌契合度將成為決勝關鍵。
AURA 框架希望提醒品牌:AI 是強大的工具,但決勝的是─使用者的匠心與智慧。
如果你希望讓你的品牌內容,不只是被生成,而是被記住、被信任,按下確認鍵,讓我們為你打造屬於你的精品級 AIGC 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