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確認鍵官網|點我閱讀原文
在行銷會議上,最常被問的一句話可能是:
「我們怎麼做才能爆紅?怎麼讓顧客自動幫我們傳播?」很多人把爆紅歸結為運氣、創意、或網路迷因。
但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 Jonah Berger 在《瘋潮行銷 (Contagious)》中指出:瘋傳,是可以被設計的科學。
所有成功的口碑案例背後,幾乎都在人性中「按下了開關」。理解這些心理開關,品牌就能從被動期盼,主動創造分享。以下是六大分享開關 + 台灣例子 + 可落地建議。
六大心理開關+品牌操作建議
開關一:社交身價(Social Currency)
心理核心:人們喜歡分享能讓自己看起來「很懂」或「很有身份」的東西。
台灣例子:星巴克隱藏菜單、Clubhouse 的邀請碼系統。分享那杯稀有的招牌,就像在說「我知道內幕」。
品牌操作建議:
- 做限量或會員專屬的商品
- 提供忠實顧客專屬資訊或內部資訊
- 推會員等級、成就系統,讓用戶能在社群中炫耀
開關二:觸發物(Triggers)
心理核心:人習慣被日常環境中的線索觸發某些想法或行為。
台灣例子:「全家就是你家」把回家場景綁定便利商店品牌。或是“下午茶”這情境常讓某家飲料品牌被念起。
品牌操作建議:
- 將品牌與特定時間/場景綁定(如:早晨、寒流)
- 打造易記口號,讓消費者在日常就自然想起你
開關三:情緒(Emotion)
心理核心:強烈情緒驅動分享。高喚醒情緒(無論正向或負向)最具傳播力。
台灣例子:動人的親情廣告、幽默或荒謬的梗圖貼文常被病毒式分享。
品牌操作建議:
- 用故事講情感、驚喜或幽默
- 分享品牌挑戰、突破、幕後故事
- 勇於用幽默或無厘頭風格和粉絲互動
開關四:公共性(Public)
心理核心:人們願意模仿被看見的行為或選擇。公開可見性是分享加乘器。
台灣例子:誠品書店的購物袋、咖啡店的品牌杯子,這些都變成日常被看見的品牌象徵。
品牌操作建議:
- 設計高辨識度的包裝、標籤、提袋
- 開發打卡牆或拍照場景
- 推出能在日常被看見的小物(如貼紙、徽章)
開關五:實用價值(Practical Value)
心理核心:有幫助的資訊最值得分享。分享者也因為「幫到他人」而獲得正向反饋。
台灣例子:節日懶人包、折扣攻略、收納妙招等內容常被收藏與轉發。
品牌操作建議:
- 分享專業知識、操作技巧
- 製作教學文、指南影片
- 提供簡單易懂的優惠或工具包
開關六:故事(Stories)
心理核心:人類天生喜歡透過故事理解世界。好的品牌故事,能在不知不覺中被分享與記牢。
台灣例子:小農茶品牌講述返鄉、堅持無毒農法、三代製茶的過程,比單純說“茶好喝”更令人動心。
品牌操作建議:
- 分享創業初心與品牌故事
- 呈現顧客如何被產品改變的真實案例
- 塑造品牌人格:分享品牌的錯誤、挑戰、歷程
這六個開關,構成你檢視與設計口碑策略的指標系統,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經過設計的用戶動線與品牌操作。
- 社交身價:讓人分享後「看起來很棒」
- 觸發物:把品牌與日常場景綁定
- 情緒:喚醒高強度情感,引起傳播欲
- 公共性:讓品牌可被看見、模仿
- 實用價值:提供有幫助、有用處的內容
- 故事:用敘事包裝價值,讓人記住與傳播
最後一句:讓顧客不只是消費者,而是願意說話的人
爆紅很難預測,但若能理解這些心理開關,你的品牌就能從被動等曝光,轉為主動創造分享的動能。
只要內容裡藏有社交價值、觸發鏈結、情感張力、公眾視覺、實用性與故事性,你就不只是「被引用」那麼簡單。你,就是那個值得被一次又一次談論的品牌。
—
想為你的品牌設計這樣一套具備這六大開關的口碑策略嗎?
歡迎按下確認鍵,讓確認鍵團隊與你一起將品牌打造成用戶願意傳播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