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1世紀初始,GOOGLE一路佔領著搜尋引擎的霸主地位,但直到這兩年,時代開始有所不同了。
網路搜尋量沒變少,但搜尋行為改變,過去使用者只用GOOGLE來搜尋資料,但現在搜尋行為轉變到TIKTOk, IG等社群平台,到Youtube、小紅書等內容平台、還有momo和蝦皮等購物平台,以及GPT&Perplexity等AI平台。
所以這邊包含了官網、社群平台、內容平台、購物平台和AI平台等五個區塊都要採用不同的調整來提升搜尋觸及。(這邊要反覆強調,有些文章可能會提及到傳統GOOGLE搜尋影響力下降,或是廣告市占率降低等等,但實際上來說並沒有真的有明確數字佐證,而更多的都是在說搜尋量持續的上升,只是分攤到更多的平台,Google依舊很重要,非常重要)
而調整大體上可以包含兩個方向: 搜尋優化以及**內容布局,**搜尋優化指的是通過系統上的機制,搜尋引擎的邏輯來進行頁面更貼合的調整,包含技術面的改善、關鍵字的結構邏輯、內外部連結等等的操作。內容布局則是確保網站內容對使用者有價值、具相關性,並滿足其需求,過往的內容通常出現在官網或電商網站,所以布局多半以產品介紹為主,但隨著不同平台的功用不同,就需要有不同的內容布局來應對各個平台觀眾的需求。
品牌網站
如何讓你的品牌關聯資訊能夠更多的被搜尋到,除了正確和有效的資訊外,在頁面上的很多操作都是可以持續優化。而且官網也是最能過操之在己的搜尋操作,自然是最需要被關注,現行除了SEO外,GEO (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引擎優化)也是要一起討論的重點。這是所有品牌商都要持續去監控與優化的工作。
過往的SEO注意以下幾點:
關鍵字研究:
了解使用者搜尋的詞語與短語,並將其策略性地整合到網站內容中。
技術端調整:
例如網址結構、網站速度、程式碼,以及移動設備的相容性,讓搜尋引擎的爬蟲能順利抓取與索引內容。
外部連結(反向連結):
建立來自其他高品質網站的連結,這有助於提升網站的信任度與權威性。
而GEO則是要更加注意以下幾點:
優化對話型內容架構 :
這應該是現行AI時代網頁內容設計的顯學,除了標準的文章內容外,同時還需要將內容另外組織成「問題-解答」或「主題-細節」的形式,使AI更容易抓取與引用。
可以想像一下,與AI的對話多半是問題-解答的呈現,要讓AI抓到內容,關鍵字之外,關鍵對話/關鍵主題更是重點。

上面這是一個概念範例,在同一篇文章中,主動補上FAQs 的部分,同時補上關鍵字組,讓整個文章的內容更能被AI搜尋到。
善用權威資訊與數據佐證 引用專業報告、產業統計等具公信力的外部資訊,有助於強化內容的可信賴度與專業形象,進而增加被生成式引擎選用的機會。
持續更新內容
AI的資料庫會不斷擴展與修正,因此必須定期補充與修訂內容,才能維持其時效性與相關性,並提升被AI引用的可能。
社群搜尋

根據 Sprout Social 在2025 Q2的報告上提及,有41%的Gen Z世代,將社群媒體作為主要搜尋工具,不能因此說社群搜尋開始取代了傳統搜尋,但可以看到行為上的改變導致流量的移動方式調整,尤其相關於產品、在社交圈上的推薦以及社群上的真實評論更具有轉換力。而社群媒體提供即時資訊和熱門話題,這對於了解最新的新聞、活動和流行文化特別有幫助,同時通過社群趨勢可以看到時尚和文化的走向,對於品牌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曝光認知。
所以在目標受眾黏著度高的社群平台上,需要建立強大且活躍的存在感,並定期發布能引起共鳴的內容,反映品牌形象。
標籤操作
社群的主題標籤hastag是非常重要的搜尋判斷,所以要善用標籤,並持續一定強度的更新素材增加擴散機會,同時除了和自己品牌端高相關的標籤外針對熱門標籤,可以擴大的內容觸及範圍。
使用者自主生成內容
內容Always the King,單靠自我品牌建構社群內容其實是不夠的,透過顧客分享他們的經驗,培養強大的品牌社群。而這些使用者生成內容不僅能強化品牌的可信度,還能大幅提升品牌的能見度。
建立跨社群關係
在社群平台上,單純的自我品牌經營會讓自己陷入低接觸的演算狀態,和別的內容創作者、KOL/KOC或品牌的合作與協作變成至關重要,去提升廣度,擴大自己的內容觸及面和可信度。
內容差異化
社群和內容平台各自有自己的內容結構,相同的行銷Campaign會針對不同平台的資訊進行調整和階段定義。
例如短影音平台會採用更快速和趣味切角,必須同時考量和應用音樂、濾鏡、音效、特效等等迅速抓住注意力的元素,同時會用海量的內容(包含自有和合作)提高觸及廣度和搜尋可能。而內容平台則可能需要更長期且專業的資訊內容來建立專業度,提高資訊價值和可信度。
結論
總結來說,我們正處在一個搜尋行為「碎片化」。使用者不再將所有問題都拋向單一的搜尋引擎,而是根據自身需求,自然地流向社群、內容、購物乃至於AI等不同平台尋求解方。這對品牌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個進化的機會。
這意味著過往單點式的SEO操作已不足以應對全局,品牌必須建立一個更宏觀、更全面的「搜尋思維」。從官網的SEO與GEO雙軌並行,到社群平台的標籤操作與使用者內容經營,再到影音平台的內容差異化佈局,每一個接觸點都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核心策略不再只是爭取單一平台的排名,而是透過「搜尋優化」與「內容佈局」,確保品牌有價值的資訊,能在對的平台、以對的形式,呈現在潛在顧客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