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與關鍵字搜尋 - 長期主義與短期策略

SEO與關鍵字搜尋 - 長期主義與短期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EO與關鍵字搜尋在Google搜尋引擎當道的現在是門顯學。聽著SEO專家講述著如何靠著關鍵字,順利寫好文案內容,甚至只需要掌握關鍵字的骨幹,再逆向生出肉(內容),即便在該領域知識著墨不多,也能不費工夫,就精準命中目標客群與增加被搜尋機會以提高能見度。

 這怎麼聽都完全正確又有實質效益的現代流量密碼顯學攻略,卻讓我有了不同的思考激盪。

  關鍵字熱門度代表大家搜尋程度的多寡,某關鍵字越熱門代表越多人想知道跟該關鍵字相關的訊息進而搜尋該關鍵字。最初,我們以為關鍵字是一把鑰匙能帶領我們進入該關鍵字門後那浩瀚多元的內容宇宙,但在現有的體系下,大家以關鍵字反向去產出內容,容易產出一篇篇相似(近親)文章的內容。

 加以,越熱門的關鍵字,在此市場機制下,大家願意以更高價格去取得(投放)該關鍵字(廣告),吸引市場目光(流量)聚焦在你的內容上。但實質上,你的內容跟其他人的內容,都是依據著這所謂熱門關鍵字(可能是多個關鍵字)所連結而成的集合內容。也就是說大家有相似的基因組合,不再多元,大大程度降低了資訊的多樣性。 

  是的,經濟學的底層邏輯是供需法則,越貴關鍵字代表越多人想知道,但現有機制設定下,大家為了競標這樣可商業量化的巨大市場,做了某方面的迎合以求增加曝光度時,仍需謹記,該舉動乃短期策略,就長期主義而言,還請堅持你的內容產出方向,哪怕其獨特性(特異性)過高,初期恐怕沒人瞭解或認同(還沒所謂大家認同的關鍵字標籤產生),但持續耕耘,自成一格時,就能脫離現有體制的束縛,即便是平台轉移,也能到處自帶(自然)流量了。

avatar-img
安德魯的外貿協會
3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德魯的外貿協會 的其他內容
20年前,劉德華歌曲「妳是我的傳說」始終縈繞在我腦海裡;近期,這「傳說」故事後勁,更勝於「妳是我的傳說」。 旋律是這樣發生的.......
大家都知道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就會有不過視角,不同視角就會有不同視野,進而產生不同感受。 電影同個腳本,運鏡方式不同,拍出效果也完全迥異。是長鏡頭背景入戲亦或人物表情特寫,同是發生一樣的事情,觀眾接收到的訊息肯定不同。
<鳥山明跟你我一樣都是在現實中繼續負重前行> 大家提到七龍珠作者鳥山明,除了那些知名作品外,其他廣為人知的軼事例如: 23歲成名前窮困的他,為了50萬日圓報名週刊少年雜誌的漫畫新人角逐,才開始轉投入漫畫領域,但卻因沒趕上報名截止送稿,連入選都沒資格(藝術家浪漫時間管理?) 或者、、、、、、
近期ETF很熱門,陸續很多新募集ETF將加入市場。 例如,00939跟00940兩檔就募集超過千億元。 資金就是動能,新募集的ETF也都有明確選股策略甚至標的。 多檔大規模的ETF目標明確,就等適合時機會投入資金到符合資格的個股上。 這裡有個簡單的假設模型給大家參考 1.找出市場規模前十大
每個人每天生活上都有許許多多繁瑣需要處理的事物,無論求學、工作、家庭、社會、人際往來等... 1655年英國倫敦爆發大瘟疫(狀況雷同於前幾年的COVID-19),劍橋大學因防疫需求而關閉兩年。剛畢業22 歲的牛頓只好離開倫敦,回鄉自我隔離,也是在這隔離一年半期間,牛頓陸續理出:微積分,萬有引力和光
如果你常感到點自信卻又時時質疑自己,那恭喜你,你是天選之人 想知道為什麼,看看以下這些歷史物理名家怎麼證明給你看。
20年前,劉德華歌曲「妳是我的傳說」始終縈繞在我腦海裡;近期,這「傳說」故事後勁,更勝於「妳是我的傳說」。 旋律是這樣發生的.......
大家都知道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就會有不過視角,不同視角就會有不同視野,進而產生不同感受。 電影同個腳本,運鏡方式不同,拍出效果也完全迥異。是長鏡頭背景入戲亦或人物表情特寫,同是發生一樣的事情,觀眾接收到的訊息肯定不同。
<鳥山明跟你我一樣都是在現實中繼續負重前行> 大家提到七龍珠作者鳥山明,除了那些知名作品外,其他廣為人知的軼事例如: 23歲成名前窮困的他,為了50萬日圓報名週刊少年雜誌的漫畫新人角逐,才開始轉投入漫畫領域,但卻因沒趕上報名截止送稿,連入選都沒資格(藝術家浪漫時間管理?) 或者、、、、、、
近期ETF很熱門,陸續很多新募集ETF將加入市場。 例如,00939跟00940兩檔就募集超過千億元。 資金就是動能,新募集的ETF也都有明確選股策略甚至標的。 多檔大規模的ETF目標明確,就等適合時機會投入資金到符合資格的個股上。 這裡有個簡單的假設模型給大家參考 1.找出市場規模前十大
每個人每天生活上都有許許多多繁瑣需要處理的事物,無論求學、工作、家庭、社會、人際往來等... 1655年英國倫敦爆發大瘟疫(狀況雷同於前幾年的COVID-19),劍橋大學因防疫需求而關閉兩年。剛畢業22 歲的牛頓只好離開倫敦,回鄉自我隔離,也是在這隔離一年半期間,牛頓陸續理出:微積分,萬有引力和光
如果你常感到點自信卻又時時質疑自己,那恭喜你,你是天選之人 想知道為什麼,看看以下這些歷史物理名家怎麼證明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