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在準備給MT們的生成式AI Workshop報告,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除了操作面之外還有一些對於企業未來成長發展的心得,這邊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做個紀錄,以及未來的驗證。
AI時代雖然說已經是現在式,但離企業全面的AI導入還要好幾年的時間我想,但這三個方向是我覺得任何一品牌企業從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以及投入資源。

一、導入 AI Agent:讓任務執行更自動、更聰明
AI Agent 指的是具備自主運作能力的智慧系統,只需人類下達一個指令(Prompt),就能根據環境情境自行解讀任務、拆解步驟、規劃行動,甚至在任務完成後從經驗中學習、調整策略。這不再是未來式,而是許多品牌已經開始實踐的現在進行式。
以一個標準的行銷計畫為例,從市場調查、活動企劃到成效分析,幾乎每個環節都能透過 AI Agent 提升效率與表現:
- 數據收集代理(Data Collection Agent):如 Scrapy + LLM,可自動爬取網頁資訊、分類競品數據與消費者評論。
- 洞察分析代理(Insight Agent):如 Power BI Copilot,能根據數據生成洞察摘要,協助決策。
- 創意生成代理(Creative Agent):如 Adobe Firefly,可依描述產出圖像素材,用於廣告與社群貼文。
- 推廣執行代理(Promotion Agent):如 Salesforce + Einstein AI,根據跨渠道數據自動分群並推播個人化促銷內容。
- 成效分析代理(Analytics Agent):如 GA4 AI,可偵測數據異常、預測成長趨勢並自動生成報告。
這些 AI Agents 不僅能節省大量人力,更能協助企業快速適應高度變動的市場節奏。
舉例來說,雖然Salesforce之類的行銷工具在早好幾年就已經式完整的自動化工具,但有沒有AI的導入與判斷會是完全兩回事,從需要人為的決策判斷來做調整到未來會是完全由AI Agent依造數據來進行幾乎無須人為干涉的自動優化調整,這樣的好處就在於讓行銷人員可以更專注在內容與產品的產出,而不用在效率上做大而無用的工。
二、佈局 New EC Path:AI 助理將成為新電商通路
電子商務的行為開始邁入新的藍海。從「用戶主動搜尋→比較→下單」,新增了一條「與 AI 助理對話→討論/建議→由 AI 代為購買」的新流程。
Google在今年五月發表了他們A模式的I購物體驗,透過AI的對話搭配購物圖譜(Shopping Graph),在對話中找出最合適的產品並完成購買,同時搭配代理人模式甚至可以讓AI持續監控產品,在價格優惠的時候由直接代為訂購。這一切代表著,使用者完全不需經過任何外部頁面與歷程,就可以達成想要的購物體驗與結果。
因此,企業需要思考的將不再只有「網站 UIUX 設計」或「促銷機制」,而還要包含如何讓品牌資訊、產品規格、庫存與金流物流資訊,能與 AI 助理無縫串接。因為未來的顧客,可能從沒進過你的網站,而是直接透過 AI 助理完成整個消費流程。
對品牌企業來說,現在就該開始準備:
- 優化產品的資料結構
- 開放 API 或資料串接點給第三方 AI 助理平台
- 建立可供機器理解的品牌知識庫
這些動作,將成為品牌在 AI 世代打通新通路的關鍵佈局。
三、掌握 GEO 策略:讓內容在生成式引擎中脫穎而出
生成式引擎(Generative Engine)將取代傳統搜尋引擎成為資訊查找的新主流,帶來 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GEO)這項全新的行銷任務。雖然說GEO持續延伸SEO的概念,但GEO更看重整體內容以及權威性的價值。
品牌若想在未來的搜尋環境中被 AI 推薦與引用,必須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 持續更新內容:隨著 AI 知識庫不斷演進,品牌需持續補充與修正內容,確保資訊具備時效性與相關性。
- 善用權威資訊:善用產業報告、專家數據等具公信力的資料作為佐證,有助提升內容的專業性與說服力。
- 打造品牌形象與口碑:若內容經常被媒體、業界或意見領袖引用與討論,將大幅增加被 AI 引擎選用的機會。
- 採用對話式內容架構:將內容設計為「問答形式」或「主題搭配細節說明」,可幫助生成式引擎更有效地理解與引用。
簡言之,GEO 並不只是「優化網站流量」,而是讓內容更容易被 AI 理解、吸收並轉化為答案。這是未來品牌可見度與競爭力的關鍵戰場。
當然並不是說從此之後SEO就不重要,SEO與GEO本身沒有衝突與互斥,相反的,未來在網站內容優化上的負責人會佔有更重要的工作價值以及產值。
頁尾。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