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學習」作為智慧第二次重大突破的本質。
「強化」是脊椎動物出現後,智慧從被動判斷(線蟲的效價平衡)走向主動訓練與學習的關鍵飛躍。
1. 「強化」的生物學基礎
- 載體與時間: 發生在寒武紀大爆發後出現的脊椎動物身上。
- 核心能力: 具備大腦結構的脊椎動物能夠透過條件反射來被訓練,進行長時間的學習。
- 神經機制: 多巴胺神經元在中腦深處變得至關重要。
2. 多巴胺:不是「快樂」,而是「預期」
對 AI 研究的反饋,徹底重新定義了多巴胺的作用:
- 快樂激素-->預期信號: 多巴胺管理的不是快樂本身,而是對快樂的預期。 當你預期好事將發生時,多巴胺就會噴湧,帶來興奮感。
- 獎勵信號-->強化信號: 多巴胺是為了「強化」促成該預期的行為,而非單純地獎勵最終結果。這解釋了賭博(老虎機)等活動中,即使持續輸錢,預期仍能驅使行為持續。
3. AI 的借鑒:時序差分學習
AI 在應用「強化」機制時遇到的挑戰是延遲獎勵問題(Credit Assignment Problem)——很難將最終結果(例如贏棋)歸因於很久以前的行動。
- 薩頓的解決方案: 提出使用「預期的獎勵」來強化行為,而非實際的終局獎勵。
- 機制與成果:
- 時序差分學習: 將 AI 分為「做事」和「評判」兩部分。當「評判者」認為當前行為將導向勝利(預期做對了)時,就給予正向反饋。
- 應用: 這種方法成功訓練出著名的國際象棋機器人深藍(Deep Blue),使其能高效學習。
4. 學習的本質:與預期結合
預期獎勵對於高效學習至關重要:
- 高效學習: 像打遊戲或打麻將,其內建的即時反饋和不斷湧現的預期(「下一步我就會成功」)能夠持續觸發多巴胺,使人無需外力推動(如培訓班)也能投入學習。
- 低效學習: 如果學習與大量的失望和無趣結合,就沒有預期,自然缺乏多巴胺的強化,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5. 追蹤時間的能力(失望與解脫)
脊椎動物的「強化」機制進一步演化,使其具備了追蹤時間的能力:
- 失望: 預期好事發生,但結果沒有。
- 解脫: 預期壞事發生,但結果沒有。
這兩種機制都能帶來學習,因為它們提供了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誤差信號。這也證明了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具備比七秒更長的時間追蹤和記憶能力。
智慧的第二次突破,確立了「預期」是學習和行為強化的核心驅動力,這一發現不僅是生物演化的高光時刻,也為現代強化學習 AI 奠定了理論基石。
真是給我很好的提醒, 多多運用"預期獎勵" 激勵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