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四)狂犬病介紹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致病原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種桿狀病毒, Lyssavirus屬。所有這一屬的病毒抗原皆相近,但使用單株抗體或核酸排序,可以區別源自不同地區或動物的病毒。

流行病學

(一)   本病之發生屬全球性,主要發生於亞洲及非洲等地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9,000~ 61,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國家以印度、中國、印尼及菲律賓病例數最多。在被疑似罹患狂犬病動物抓咬傷的受害者中,約有40%是15歲以下的孩童。人類狂犬病死亡病例絕大多數由病犬咬傷所引起,在與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動物接觸之後幾個小時內立即採取清創和免疫措施,可以預防狂犬病和避免死亡。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萬人在接觸後接受狂犬病預防接種,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這一做法每年可挽救數10萬條生命。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目前無動物狂犬病病例之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愛沙尼亞、英國、瑞典、冰島、挪威(Svalbard 群島除外)、美國夏威夷州及關島。

(二)   臺灣狂犬病疫情

日治時期即有發生狂犬病的紀錄,而二戰後狂犬病流行情形的記載是1947年該病從上海傳入臺灣,在1948年4月15日由林宗義醫師在臺北市臺大醫院發現第一個狂犬病病例,其後陸續有病例發生,其中以1951年發生238例,及1952年發生102例為最多,但是透過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控制動物傳染窩的措施,自1959年起臺灣即不再有人的本土病例,1961年1月後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

2013年7月國內確認野生動物(鼬貛)感染狂犬病毒之情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同年7月18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台灣的通報案例於網站公布,並以2012年5月23日接獲發現第一例鼬獾傷亡案例的日期,作為臺灣動物狂犬病疫情的發生日期,台灣目前屬於狂犬病發生地區。依據農委會防檢局公佈監測資料,國內目前疫情侷限於鼬獾、白鼻心等野生動物。 

傳染方式

  1. 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即從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隨著抓、咬所造成之傷口而進入人體(少數經由皮膚剛受傷的傷口、黏膜)。因動物會舔牠們的腳,故被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爪子抓傷也是危險的。
  2. 人類患者之唾液也有病毒,理論上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是有可能的,但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亦曾發生死於中樞神經疾病病患,經角膜捐贈,傳染狂犬病至受贈者。
  3. 蝙蝠群居的山洞或進行病毒培養的實驗室也有可能經空氣傳染,不過很少見。拉丁美洲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

預防方法

狂犬病病毒分布於全球,除南極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除了極少數狂犬病非疫區國家之外,國人出國期間遭受犬貓或其他野生哺乳類動物抓咬傷,或於國內動物疫情發生縣市遭鼬獾等風險動物抓咬傷,均需考量有否感染狂犬病毒之風險,並即時接受醫療處置;職業上可能與狂犬病毒接觸暴露之高風險族群者,可以事先採取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種,以獲得抗體保護力,降低感染發病的風險。

動物抓咬傷後之處置措施,包括傷口清潔處理及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等,詳如「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註:自民國103年1月1日起,國人遭受動物抓咬傷醫療處置所需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已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全國各縣市(含離島縣市及蘭嶼)均有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管道。

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種:

  1. 由於暴露前預防接種需注射3劑疫苗後(分別為第0、7及21或28天各施打一劑狂犬病疫苗)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如為高風險族群必需在可能的暴露發生前1個月以上事先安排與規劃。
  2. 台灣目前屬於狂犬病疫區,罹病動物以中部、南部及東部之野生鼬獾為主,並未發生犬貓族群間傳播的情形。因此,除了狂犬病實驗室工作人員、動物防疫人員、捕犬人員、動物保育人員、獸醫從業人員、消防隊員、巡山員及經常出入深山者為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種之建議族群以外,一般民眾並無事先接種疫苗之必要。
  3. 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103年第2 次會議決議,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種追加免疫相關建議事項如下:
  • 針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等持續暴露之高風險族群,依疫苗仿單及各國建議,每6個月檢測1次,中和抗體濃度低者,追加1劑疫苗。
  • 其他風險族群(如動物防疫人員、獸醫師等),完成暴露前三劑基礎免疫,在無動物致傷前提下,1年後追加1劑,以後每隔3至5年追加1劑。

臨床症狀

狂犬病初期呈現症狀為非特異性,如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或抓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在2~6天內(有時會更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潛伏期

通常為1~3個月,短則不到一周,長則一年以上;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布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傳染期

一般犬、貓自臨床症狀出現前3~7天(很少超過4天)開始,以及整個病程都具傳染力。但報導指出衣索匹亞的狗隻,其狂犬病病毒株自臨床症狀出現前14天即具傳染力。在某一研究中,蝙蝠在臨床症狀出現前12天即可分泌病毒;另一研究顯示,臭鼬在臨床症狀出現前8天即可分泌病毒,在死亡前約可分泌病毒長達18天。

資料來源: 疾病介紹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隆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張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克里米亞剛果熱介紹
2025/10/02
克里米亞剛果熱介紹
2025/10/02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介紹
2025/10/02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介紹
2025/09/15
2025/09/1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臺灣,狗狗在颱風過後感染勾端螺旋體的風險增加。本文介紹勾端螺旋體的傳播途徑、症狀和預防方法,包括疫苗接種、避免接觸汙染源、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定期檢查和注意飲水安全。
Thumbnail
在臺灣,狗狗在颱風過後感染勾端螺旋體的風險增加。本文介紹勾端螺旋體的傳播途徑、症狀和預防方法,包括疫苗接種、避免接觸汙染源、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定期檢查和注意飲水安全。
Thumbnail
隨便養中型米克斯公犬因為雞雞附近有傷口來就診, 原本以為是放養打架咬傷之類的, 但機警的腫瘤科醫師覺得傷口長的很可疑就採了樣,沒想到是很多年沒見的TVT, 建議手術切除+絕育,O說好當天就預約了時間。
Thumbnail
隨便養中型米克斯公犬因為雞雞附近有傷口來就診, 原本以為是放養打架咬傷之類的, 但機警的腫瘤科醫師覺得傷口長的很可疑就採了樣,沒想到是很多年沒見的TVT, 建議手術切除+絕育,O說好當天就預約了時間。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罪魁禍首就是它啦⬇⬇⬇⬇ 先天性震顫病毒,非典型豬瘟病毒 (台灣尚無正式名稱/中文暫譯) APPV (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 ✍在過去的經驗裡,似乎環狀病毒或遺傳導致先天性震顫發生,但近幾年的研究發現,APPV感染是引起先天性震顫發生相當重要的因素。
Thumbnail
🐷罪魁禍首就是它啦⬇⬇⬇⬇ 先天性震顫病毒,非典型豬瘟病毒 (台灣尚無正式名稱/中文暫譯) APPV (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 ✍在過去的經驗裡,似乎環狀病毒或遺傳導致先天性震顫發生,但近幾年的研究發現,APPV感染是引起先天性震顫發生相當重要的因素。
Thumbnail
🇩🇰丹麥今年5月發表一篇研究, 檢測境內55頭先天性震顫的新生仔豬。 https://svineproduktion.dk/publikationer/kilder/notater/2020/2012 😖全部皆APPV陽性,檢出率百分之百‼️ 甚至25頭無症狀的新生仔豬,也檢出1頭AP
Thumbnail
🇩🇰丹麥今年5月發表一篇研究, 檢測境內55頭先天性震顫的新生仔豬。 https://svineproduktion.dk/publikationer/kilder/notater/2020/2012 😖全部皆APPV陽性,檢出率百分之百‼️ 甚至25頭無症狀的新生仔豬,也檢出1頭AP
Thumbnail
📣近幾個月,持續收到各場產房爆發仔豬下痢及大量死亡的消息。 🦾各位朋友請繼續堅守生物安全,此次也在考驗豬場生物安全是否有漏洞,雖然台灣目前沒有非瘟疫情,但絕不能掉以輕心,趁此次補好漏洞,若不幸爆發疫情,才能守住家園。 👩‍⚕根據美國研究指出,PED爆發倖存的豬隻,進入保育及肥育後
Thumbnail
📣近幾個月,持續收到各場產房爆發仔豬下痢及大量死亡的消息。 🦾各位朋友請繼續堅守生物安全,此次也在考驗豬場生物安全是否有漏洞,雖然台灣目前沒有非瘟疫情,但絕不能掉以輕心,趁此次補好漏洞,若不幸爆發疫情,才能守住家園。 👩‍⚕根據美國研究指出,PED爆發倖存的豬隻,進入保育及肥育後
Thumbnail
最近一個多禮拜,全台跑透透,見了很多人也聽了不少事。 很高興四月初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美國四所獸醫大學統整豬病資料,協助產業了解各地疾病動態。未來台灣也有機會跟上美國的腳步了,我非常期待。 受了五年的獸醫教育,接觸農民與學界後,心裡有很深的感慨。 我們的獸醫教育為了更專業導向,
Thumbnail
最近一個多禮拜,全台跑透透,見了很多人也聽了不少事。 很高興四月初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美國四所獸醫大學統整豬病資料,協助產業了解各地疾病動態。未來台灣也有機會跟上美國的腳步了,我非常期待。 受了五年的獸醫教育,接觸農民與學界後,心裡有很深的感慨。 我們的獸醫教育為了更專業導向,
Thumbnail
關於黴漿菌症(MYC);發病原因、治療方式、如何預防
Thumbnail
關於黴漿菌症(MYC);發病原因、治療方式、如何預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