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美好的一天是這樣的,其中一餐吃了家人提供的吐司麵包,下午吃了公司準備的下午茶,下班後還經過正在發肉包的里長團隊,是要慶祝中華隊獲得世界冠軍。雖然月光沒有拿肉包,是為了留給其他需要的人,但也十分感謝里長團隊的這份心意。能取得食物,代表自身的花費會減少。縱然,之後可能有什麼聚餐費用,一樣需要支出,從結論看來消費的總金額都差不多,但至少曾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值得得好好感恩。如果自己已經有祝福每一個人的能力,自然也包括祝福自己,因為自己也是所有人的一份子,
那麼,如果自己有著能讓所有人富裕的能力,自然也能讓自己感受到已經富裕。所以說,要超脫眼前的現狀,從某個角度來看,就是睜眼說預言,講出來的和表現出來的都是充滿富裕的感覺。不要去預設會如何持續這樣富裕的狀態,宇宙自有安排。只要自己持續做著這樣的練習,分分秒秒都是已經富裕的狀態。
假裝法則可以讓自己就活在已經成為那這樣的狀態下,簡單來說,假裝法則能夠透過可視化練習來強化,例如看到自己正在吃一根香蕉,是一個比較容易想像的場景,比起想像自己正在跨國企業總部的總裁辦公室裡辦公要容易一些。
例如可以把自己身為國際企業總裁的細節描寫的十分詳細,然後運用自己的智慧及團隊合作,讓企業發展十分順利。問題是,如果小說內容僅僅是這樣順順的寫,可能沒有什麼讀者要看。大家想要看的是劇情的轉折與反轉,看的是企業如何遇到危機並且度過困難。想看的是總裁如何遇到相匹配的對象,談個轟轟烈烈的愛情。所以市面上一堆霸總的小說或拍成偶像劇,焦點本來就會聚集在男女主角如何相戀後來一直撒糖的過程,誰要去看那些複雜的商業案例呢?同樣的道理,經濟學家可以了解各種經濟理論,但卻看不懂人心,看不準黑天鵝和灰犀牛,在人性驅使下,股市就是難以預測的,即使用各種經濟模型下去套用也是如此。
這樣說來,雖然小說家和經濟學家都是專業的好工作,但不表示就能成為超級富豪。是因為他們大多沒有把焦點放在持續感受富裕這一點上面。所以同一個專業領域裡面,為何有人收入特別高,有人則收入平平呢?當然收入高低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只要能達到自身所設定的目標就好。回到主題上,為了能夠詳細的描寫自己所能成為的模樣,有的網紅主張可以借助AI的力量,不僅是描寫已經富裕的模樣,而且還可以把自己是如何達到富裕的境界,這樣的經過寫出來,這真是很省事的方法。例如如何當到跨國企業總裁呢?首先是研發一個很棒的產品,是各大企業所需求的,例如是一個很棒的防水材料,用在各家的產品上,能夠產生很好的防水效果。
又例如是很棒的養生食材,很不容易種植,只有自己才能成功培育成功。類似這樣的過程,讓自己能夠生意越做越大,生意做到全世界去,自然就能成為一個跨國企業總裁了。想像本來就是無極限的,任何事本來就有可能發生,何況那一開始只存在於自己心裡呢?一個編劇要編出龐大世界觀的故事,總是先從文字設定稿開始的。先有男女主角的戀愛主線,再慢慢交織出其他配角的支線,故事就豐富起來了。而自己編的故事用不著那麼複雜,因為沒有要吸引廣大讀者來看,只要自己認為合理,可信就好了。
去編織一個自己如何變成富裕的詳細過程,與之後的感受如何,可以慢慢的疊加各種設定上去,就能變的更加的完整與豐富。由自己來客製化自己的人生劇本,這不是很有成就感嗎?像是一開始減少支出的一段經歷,也能用來解釋自己正在變得更加富裕。有書本提到只要降低物質慾望,就能讓收入大於支出,自然也就是一種財務自由。這樣說來,如果一個月收入是五萬元,而支出只有一萬元,那當然就是有更多的錢省下來。這馬上就會聯想到類似簽下志願役那樣的工作,可以省超多。不管如何,大方向就是盡可能的降低物質慾望,這樣也就不用去思考如何讓收入持續增加。
開源節流,本來就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而且進入持續感受富裕的狀態之後,還會有意料之外的收入,以及忽然不用支出的費用,讓自己的資產越來越增加。自己主動節省及研究增加收入的方法,並且被動的接受宇宙所饋贈的禮物。月光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先是發現這個月的費用支出過高,結果就來了一筆收入,多少降低了一些費用;隨即又因為採買可以用上一整個月的日用品支出了一筆錢,但又有一筆收入來補上,從結果而言,支出確實變少了,這樣也可以解讀為一種富裕的狀態。
從生命的盡頭往回推,只要沒有什麼大意外,大抵上只要維持目前的工作狀態,也是可以足夠支付費用的,如果另有費用產生,那也會有一筆額外的收入來補足的,那這樣也可以說是一種富裕狀態。反正就是有足夠的金錢可以支付費用。像是那些大企業也都是持續燃燒研發經費,以開發新產品,但新產品會不會保證成功,卻是未知的。月光覺得,能夠在心中給予所有人祝福,自然也能夠給予所有人富裕。讓自己隨時隨地維持著這樣的感覺,已經是富足狀態,所以能給予的就是很多很多。能寫出看了之後會更加富裕的文章,也是很多很多,如此就能形成一種確信,一個正向的循環,以自己為中心,形成一個富裕的能量團,讓金錢源源不絕的向自己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