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規定說一定要有逆天的優勢,才能順利打造出人生的劇本。即使是大谷翔平,打擊率也很難穩定的超過五成以上,會有一半的球是打不到的,所以要對於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才能抓緊機會打出安打甚至是全壘打。
看了網紅霏霏的影片:超高配得感(普信)讓我顯化了爽文人生?她在影片中提到了提高配得感的方式:
1要去發掘自身的優勢
2去找尋適合的範本—例如小說或戲劇的龍傲天3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4多練習肯定句,在自己可以接受內容的前提之下,太浮誇的那種就不用了。
所謂配得感,簡而言之就是說自己到底值不值得?例如一位富豪出手買了一件價值百萬元的古董玉如意。心中可能有以下的想法:
1因為身價過億,所以花個百萬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2因為可能會增值到兩倍以上,這價格算是便宜了。
3因為買進之後可能會帶給自己不同的啟發,所以買進。
無論如何,就是認為自己買進這件古董是值得的。
但如果是這樣想的呢?
1勉強湊錢買進,是希望賣掉之後可以賺一筆還債。
2買了之後可以提升社會地位,所以硬買來裝飾自己的門面。
3如果這次不買,可能會錯過大好機會,所以無論如何先買下。
對於買進古董的心態如何,可以分得出心態方面的高低。同樣的道理,月光之前當沖交易操作的過程,如果要提升配得感,應該要這樣想:
1能花掉多少,就能賺回更多,因為我花得起。
2所犯過的錯誤別人一樣也會陷入,之後就不會再犯。
3會有更好的獲利時機到來,到時一定能好好把握住,因為自己的經驗值已經足夠了。
這樣說來,配得感的概念就是已經有很多了,宇宙還會給自己更多,這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概念,也符合投資的順勢交易方式,因為一檔個股表現出眾,所以資金願意持續疊加上去,推動股價上揚。不管之後會不會持續上漲,或者還會上漲多久,至少當日是上漲的這就足夠了。不管自己之前對於金錢是抱持著什麼樣的看法,例如:
1金錢會帶來罪惡感—會讓自己產生怠惰,會很容易看不起他人,擁有太多錢對於同樣很努力的人是不公平的,沒有錢才能每天過的安穩。
2金錢會帶來危險—太多錢可能會被偷走,或是大家都會來借錢。一下就會損失掉,來得快去得也快。
3金錢是難以獲得的—賺錢很辛苦的,一分一毫都得之不易。在競爭的社會裡,高薪的工作本來就是搶破頭的。
4金錢越多代表運氣過好了,總會用光的—冒牌者症候群,一切都歸諸於運氣,運氣好的人就有錢,自己就是沒這樣的好運,所以才沒錢的。
因為自己值得,值得獲取這樣數額的金錢,並且花費出去。例如可以一餐吃100元的餐點,也可以選擇在特別的時候吃一餐2000元的大餐。而不是隨意的揮霍出去,是帶有目的的去支配金錢,把每筆支出都用在最適合的地方。雖然常常是越想要賺錢,結果錢卻離自己越遠,好像有一股強大的反作用力,將自己與金錢越推越遠。這樣說來,那就維持原狀不就好了?雖然沒有變有錢,但至少也不會去嘗試而產生持續的虧損,終究損失了一筆錢,前沒有變多,反而是變少了。所以還是回到感恩上面,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固然看到一筆費用需要支出,而那是因為自己能夠支付得起。
以這次2024年的12強棒球賽為例,在中日大戰冠軍賽的轉播中,球迷與觀眾們是捨不得離開電視螢幕的,因為這當下沒有比這比賽重要的資訊要看了,所以中途插入的電視廣告和現場置入的品牌廣告通通可以達到最大效益。因為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所以不會再看其他。仔細想想,就算是這個注意力被過度搶食的年代,對於這種直播節目,縱然知道之後可以重播,但還是會想要第一時間就知道最新動態,所以不會想要一直轉台。這樣的專注很重要,拿來對於金錢的配得感上面,那就是專注在自己取得並支配金錢的那種喜悅感。
沒錯,日常花用可能一個週末就支出超過五千元,不過那都是用來換取自己會用上的食物飲料與日常用品等。支出了就會有相對應的收入來支付這筆款項。就是這麼的神奇,如果只是專注在支出還有更多支出方面,就會忽略了將注意力放在新的收入進來這件事上面。固然,支出的結果可能讓自己的存款暫時見底,那又如何呢?自己看到的是,存款已經逐漸累積起來,還可以有餘裕準備下一次的出國旅行,這樣的畫面越來越清晰。換言之,存款見底和收入增加都是事實,而自己可以選擇關注在哪一件事情上面,就像選擇看冠軍賽直播而捨棄其他,就專注在一個頻道上面,沒有轉台的可能性。
要讓金錢配得感增加,就關注在收入增加還有原本該支出卻不用支出的方面,例如:
第一個例子,計畫要去四天三夜的旅行,現在因故縮減成兩天一夜,那麼旅費是不是就跟著降低了?
第二個例子,應該要花費的飲料錢,因為棒球獲得世界冠軍而有免費飲料可以喝,那麼是不是就省下飲料的費用了?
這些例子也都是事實,過去已經支出的也就別去持續在乎了。人每天一睜眼就要產生費用,這是大原則,如果有部分費用不用支出,那自然也是一種金錢上的增加。再來,對於自己值得獲取足夠的金錢這件事上,可以採取多角度策略,這概念是來自於楚狂人的資產配置主張。他認為可以把資產分配在各種不同的資產上,例如除了美股和台股之外,還有黃金和債券及不動產等等。因為不知道股票會在某個時期產生虧損,而其他的資產就可以適時的跳出來平衡自身的虧損。因為自己是看不準未來的,所以多佈線反而可以保護到自己。
這樣的道理運用在金錢配得感上面,如果認為自己投資股票無法穩定每月獲利十萬元,甚至二十萬元,那就同時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別往股票那邊一直鑽牛角尖。這條路賺不到,不代表其他路也行不通。或許股票是當下看起來最有可能的路,但經過嘗試後發現暫時行不通,那就改去發掘別的契機,同樣也能取得獲利機會。可以自由的去發想各種可能性,別把自己限制住了。要去掌握自己的優勢,就像有人的優勢是不按牌理出牌,喜歡打破規則,如此可以獲取創意,推出產品讓消費者產生新奇感而趨之若鶩。
如果自己沒有這樣優勢也沒有關係,照樣可以給予自己肯定句,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劇本,這兩件事是可以分開來看的。沒有規定說一定要有逆天的優勢,才能順利打造出人生的劇本。即使是大谷翔平,打擊率也很難穩定的超過五成以上,會有一半的球是打不到的,所以要對於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才能抓緊機會打出安打甚至是全壘打。
不管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對自己要有自信是最基本的。自己都認為這輩子大概就賺到一億台幣而已,那就會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天花板。但扣除生活支出和通膨因素,是否足夠退休養老到人生盡頭呢?所以要去嘗試,不要只是在那邊原地不停的擔憂。
前已提及,就算經過嘗試仍無法提高收入,至少能學習到如何減少不必要支出的方法,就算能夠節省的是有限的,不可能都不吃不喝不花錢,但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就能夠有效增加可支配的金錢,不管是是不是賺來的都行。以這樣的角度去思考,結果就是有足夠的錢可以用就好。
與其被動的去等待薪水入帳,還不如主動的去嘗試其他獲利方式,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自己相信自己總會有辦法的。以前認為有效的投資策略,現在看來是不管用的,那就採取新的做法試試看,正是產生新策略的大好時機點。
就以寫作這件事來看,也能產生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向:
我只會寫作而已,其他的都做不好!
還能繼續寫作,實在太幸福了!
因為自己可以把無窮無盡的感恩之力,注入在自己所寫的文章之中,產生類比於經文般的效力。對於金錢的限制性信念也是如此,就算自己潛意識中認為持有金錢是有罪惡感,而且很危險,然後金錢還超難賺,這些信念難以一下子就全面扭轉過來,成為一位對金錢有超級配得感的人,應該每次都中發票頭獎,抽股票都抽得到,因為有源源不絕的金錢正直接向自己狂奔而來。就慢慢去調整這些信念,沒有非要自己已經中十次頭獎才證明自己很有配得感。要去相信自己會有足夠的金錢可以支配,就算想要購物的慾望通通消失了,自己也能活的好好的。這一點從最低限度的食慾,就可以體會得到,沒有非要吃進那麼多食物給身體造成負擔。
要感到錢很容易賺,而且自己可以持有很多也沒問題,就是要去專注在自己能夠獲利的案例上面。運氣也好,努力也罷,當時為何會獲利呢?反正結果就是獲利入袋了,也不用去考究到底有沒有可複製性,有時就是時勢造英雄,在對的時間點剛好就有獲利機會出現了。沒有要成為有史以來的最強英雄,只要能活躍在自己所生存的時代就行。不是以世界首富為目標,而是要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總會有自己能夠好好發揮的地方。可以靠自己的優勢來獲得相對應的金錢,這也是很合理的解釋。
月光覺得,宇宙要如何安排,當下的自己或許一時想不明白,而可以控制的是,維持自己的感恩之心,感謝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包括足夠的金錢可以使用,感受豐盛而不是匱乏感;認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多的金錢,而不是感到危險與罪惡,這些都是比較具體的方向,值得後續一再的確認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