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電影,該怎麼說呢......,有好有壞。
在進戲院之前,就已經陸續看到threads上的各路感想,也是評價兩極的局面。對於電影沒有複刻漫畫,嘗試做出自己的風格我給予肯定,但同時減弱部分核心要素的呈現也是可惜了。
我認為電影有做到幾個優秀的地方。
優點
最首先是用畫面來說話。
魚豊老師的特色,在於那充滿深刻哲理的對白,這既是優點,也會讓人想吐槽哪有人這樣說話的。
在電影中雖然大部分對白依然留著,但也刪剪掉所有的旁白,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畫面上的表現,角色的焦慮、激情,展現在腳的顫抖,展現在畫面的扭曲。
而某種程度上,通過真實被唸出的對白,也似乎比漫畫上更容易理解消化了。
其他亮點,像是中間一場雨中的決賽,完美。絕佳的配樂,讚。
/
對手
整部電影最大的改動,大概要算在高中時期,整個美式足球社被刪剪掉,以及小學時期也有縮減。
雖然考慮到整個篇幅,這是可以理解的改動,但也少掉整部作品相當重要的鋪陳-對手的重要性。
故事中每個角色都在思索的問題「我到底是為何而跑步?」
為了取勝。
當然了,但就如我在前一篇寫的,「作為單人競技比賽,最快的人只有一位,全世界只有一位,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句話。」
取勝是快過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但當自己已經是最快的,那前方還有誰是值得被超越的?
因為沒有對手,所以最初的富樫沒有熱情,所以最後的小宮追逐著紀錄。
而小學時期,對於小宮描寫的刪減,像是高中學長的那一番說詞,是由仁神在此時說的,這鋪陳了小宮超越富樫的可能性,進而導致富樫國中的停滯,與高中的再起。
雖然電影依然有著墨,但如何碰上瓶頸就顯得解釋不清。
而高中時期則更明顯,美式足球社變成了外校的田徑隊,這讓富樫的再起失去意義。
正因為有美式足球社打壓原本的田徑隊,使得原本是勝者的富樫有了取勝的對象,而不僅只是熱愛跑步。
/
超越
當初在寫地的時候,認識到了尼采哲學,而其中的超人境界更是讓我震撼。
與其說是取勝,各個角色一路下來的大道理更像是為了超越。
從仁神的「為了拿到第一名」、「用盡全力」以及對小宮說出「跑法令人害怕」。
仁神這邊處在初期的狀態,雖然想要用盡全力、達到極致,但同時也害怕過頭,考慮太多。
到了財津的「享受緊張」、「焦慮不需要應對」。
可以想像台下的一堆學生滿頭霧水,財津站在最頂尖位置,給出的見解是極其精練的,但對於還不夠程度的人而言完全無法吸收。
焦慮或是害怕是必須的,否則會令人鬆懈,在這之上,面對並超越障礙,這樣的激情才是取勝所必需的。
到海棠的「見識現實」然後「逃避現實」。
雖然富樫聽到海棠的見解後,乍看擺脫了瓶頸,但後續的意外才是需要逃避(超越)的「現實」。
害怕到鬆懈,這兩端的中間是取勝的距離,而向外延伸並無值得超越的目標,財津的「享受緊張」僅限於這十秒之間。
所以......,「我們到底是為何而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