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10.09
**本週市場整體維持強勢,但美股昨夜出現輕微回檔。
*每當出現回檔,關鍵操作是汰弱留強,不必急著砍倉,而要辨別哪些股票走弱、無法站回支撐,哪些仍維持強勢。*盤中若有逆勢走紅的台股為首選,下半場才轉強的列為次要,整日弱勢的則可能被下一波類股輪動取代。
*此次調整不若前一波劇烈,主要聚焦降槓桿,將資金轉向更強勢個股。
*短線市場輪動加快、成交量放大,因此操作上更注重靈活度與資金保全。
*講者強調,市場越瘋狂時越要守住已有獲利,因一次劇烈回檔就可能抹去半年績效,如2024年7月與2025年4月的例子。
*因此當前策略為維持靈活調整與降低槓桿,確保即使市場劇震也能全身而退。
**市場氛圍與AI驅動行情
*目前行情仍處強勢輪動階段,台股仍有部分個股表現亮眼,顯示多頭仍活著。
*AI題材持續帶動資金流向,市場情緒偏向極端樂觀。講者提醒,瘋狂階段雖可能延長,但越舒服的時候越潛藏風險。
*本輪漲勢或因AI導入週期拉長而延續,形成時間較長的多頭循環。
*操作上應以價格行為為導向,一旦出現股價無利空卻下跌的情況,即為泡沫短期修正的警訊。
**記憶體產業成為新多頭主軸
*記憶體價格近期週週上漲,漲勢凌厲,DDR3與DDR4漲幅尤猛,連DDR5也全面啟動。
*業界視此為十年一遇的超級循環(Mega Trend),在AI需求帶動下產能緊張、報價連翻數倍。
*從年初至今,DRAM報價上漲超過三倍,顯示需求極度強勁。
*若以過往經驗放空此類漲勢,反而容易被軋空,因為這一波屬於真實需求推動的多頭行情。
*講者強調,AI屬於真貨,不同於2018年的區塊鏈泡沫。雖終將進入循環,但本波漲勢極可能超乎想像。
**AI泡泡與資本現象
*AI產業出現多起Vendor Financing現象,即供應商融資給客戶購買設備,象徵資本泡泡正在形成。
*然而與以往不同,AI題材兼具實質應用與資金熱度,因此泡泡可能吹得更大、更久。
*投資人應留意這類借錢給客戶買自己產品的資本結構,因這往往是多頭晚期現象。
**投資心態與風險意識
*近期操作偏保守,直到方向明確、撤退機制清晰後才加碼進場。
*雖曾於連假前被短線洗出持股,但不埋怨,持續以跳島作戰方式追蹤強勢股。
*強調短線交易以價格與技術面為依據,因目前市場主要在推估值與推情緒,基本面反而次要。
*經驗法則:當帳戶淨值跳太快、感覺太順時,往往是風險即將來臨的前兆。
*現階段仍持續觀察市場,若未來出現無明顯壞消息卻急跌的情形,將視為泡沫短期破裂信號。
**目前產業供需仍健康,尚未出現結構性問題。
*市場正提前反映2026–2027年的AI長期需求。
*策略上維持觀察、以技術面為主、靈活調整部位,並保持警覺心以防止泡沫的短期修正。
**OpenAI與AMD合作
*本週市場最大新聞是OpenAI與AMD的合作,令業界震驚。
*OpenAI將採用AMD最新的Instinct GPU(MI450、MI455系列),預計總採購量達6GW,其中1GW相當於約6000至8000台伺服器機櫃,主要在2026年交付,其餘5GW在後續幾年完成。
*OpenAI可獲得AMD最高1.6億股的認股權證,相當於約10%股權,代表雙方形成深度的股權綁定合作。
*這模式類似NVIDIA過去的“Vendor Financing”,即供應商提供融資協助客戶採購產品,象徵AI產業“泡泡吹起”的開始。
**資本市場與泡沫觀察
*這種相互投資與認股現象(如NVIDIA投資CoreWeave、Oracle、OpenAI等)已顯示AI資本循環開始膨脹。
*目前市場處於“大家互相吹捧、互相投資”的階段,雖然泡泡終會破裂,但過程中仍可能賺取豐厚收益。
*策略上應專注於趨勢賺錢、在泡沫破裂前找好“椅子坐”,避免被套牢。
**市場驚訝與技術質疑
*此合作讓許多業內人士覺得不可思議,因為OpenAI要脫離NVIDIA的CUDA軟體生態極為困難。
*坊間論點稱OpenAI可憑軟體實力克服CUDA障礙,但講者指出這想法過於簡化。
*若真能如此,AMD早就能憑軟體團隊超越NVIDIA。事實上,連微軟這類巨頭在AMD平台的軟體調校上都遇到卡關,顯示難度極高。
*OpenAI目前同時推進三條路線:採購NVIDIA GPU、採購AMD GPU、與博通共同開發AI ASIC晶片。對一家仍虧損的公司而言,三線並行的執行力令人懷疑。
**供應鏈與台廠受惠
*在供應鏈層面,OpenAI採購AMD GPU可能使台廠受惠。
*AMD的Baseboard主要由緯創代工,理論上緯創應是第一波受惠者。
*然而消息公布後,緯創股價並未如預期上漲,反映市場可能已提前反映或對題材麻木。
*若AMD後續成功出貨6GW、獲得OpenAI穩定採用,緯創將受益最大,其他潛在供應鏈也可能擴散。
*此合作或促使AMD仿效NVIDIA建立更廣的供應鏈生態。
**AI產業的資本流動越來越混亂,但產品仍持續創新、股價維持強勢。
*面對這種“泡沫成長期”,應採取“且戰且走”心態:關注趨勢、保持彈性、並提防過熱後的修正。
*講者強調,儘管循環終會來臨,但這段時間仍是投資人可利用的獲利期。
*”如果AI真那麼強,是否有一天能自動生成CUDA函式庫、打敗NVIDIA自己?”
AI可能有潛力削弱CUDA護城河,但現階段仍遠未達成。
*AI泡泡確實在吹大,但預測破裂時點無益,因為瘋狂階段往往比想像更長。
*產業最終仍會進入循環,但過程可維持兩年甚至更久,投資者應靈活應對、持續觀察。
QA部分
**資訊取得與研究方法
*早期依靠公司法說、券商報告與產業分析師訂閱。
若發現內容有料會訂閱,例如Sami analysis在早期就追蹤。
*當市場資訊普及後,會停止續訂,轉而尋找新的情報來源。
*透過錄節目與廣結善緣,認識業內朋友與聽眾。
部分朋友在生產線或研發端分享觀察,例如某材料用量激增等,雖非內線但具前瞻性。
*重點在於情報整合與辨別真偽,當掌握的資訊多於市場平均時,獲利機會自然提高。
*有時透過節目分享觀點結識外資研究主管,從被糾正中學習專業知識。
*強調情報等於錢,持續建立資訊網絡、人脈與判斷力。
**破線賣飛與操作心法
*若出場屬機械化停損(單純破線),形態轉好應勇於追回。
*若出場依基本面條件(如營收成長不符預期),就算股價後來漲也不追回。
*實務上若前一次被洗出、後來重回強勢,會減碼追回(如原300張→追回100張),兼顧心理負擔。
*技術派高手則不糾結成本,只要形態再度轉強就買回。若形態良好後續漲幅大,10~20%的差價影響不大。
*若連續被假突破燒到兩次,第三次就不再碰,就是無緣。
*投資無絕對穩贏,關鍵在能否長期一致執行策略。
**若市場大跌會買什麼
*偏好敢殺我就買的強勢龍頭股,如台達電、台積電、貿聯、健策、智邦、嘉澤。*
*聯發科雖近期被修理仍具價值。
*優先買現行強勢的股票,不碰右下角型態的弱勢股。
*強調只怕跌勢股,不怕高檔股;跌深未轉強的好公司也可能繼續跌。
*投資需耐得住回檔,2022年台積電跌到300多元時仍眾人看空就是例子。
*當資源有限時,會依題材熱度、成長率與法人關注度排序布局。
*現階段台股高檔(27000點),只想買強勢股,弱勢股寧可等市場轉強後再追。
**機器人產業與中國競爭
*若擔心中國價格競爭,其實多數機器人零組件都難倖免,唯視覺感測器與AI晶片仍具門檻。
*中國在電動車與機器人產業投入極大,確實會威脅日本的減速器龍頭。
*策略上以「且戰且走」方式觀察,不急於重倉。
*過去曾買過機器人視覺模組公司(曾傳與Tesla Optimus送驗),但僅短線操作。
*目前仍偏好即將放量的題材,對本夢比類股持保留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