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子繼承到帶兵奪權
屋大維開始了羅馬帝國時期,有別於王政時期有明確規定如何選出新國王,帝國時期沒有明確規定皇帝的繼承規則,屋大維一生都沒有兒子只有過女兒,他先後收養過幾個養子卻都早逝,最後屋大維收養了他的繼子提比略(Tiberius),並且指定他為自己的繼承人,從此開啟了由皇帝挑選親自挑選繼承人並將他收為養子的「養子制」的繼承傳統。
皇帝可以藉由收養的方式選賢與能,將皇位傳給最有能力、最適合的人。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很骨感,皇帝在收養養子時仍通常在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族上挑選,一旦被收養,等於握有「準皇帝」的資格,也造成宮廷內鬥、暗殺與收養競爭。
這種由皇帝指定繼承人的制度也偶有意外,尼祿(Nero)在位時既沒有指定他的繼承人也沒有收養子就過世了,他也沒有其他子嗣,羅馬第一次面臨沒有合法皇帝的局面。大家各自擁戴自己的支持者成為皇帝,共有四人相繼被擁戴成皇帝,所以也稱為「四帝之年」。這四人皆是軍人出身,這時候誰當皇帝不再靠血統,只比誰的拳頭更大,最後由維斯帕先(Vespasian)獲勝,靠著武力當上皇帝。
維斯帕先死後的皇位,先後由他兩個兒子繼承,兩個兒子還來不及生子就又接連死去後,羅馬又再次陷入如同四帝時期,不知道該讓誰接班的局面。元老院深記四帝之年擁戴軍人當皇帝造成了內戰的教訓,他們這次不敢再推選軍人當皇帝,他們想趁禁衛軍還沒反應過來時,迅速推舉一個中間派的涅爾瓦(Nerva)皇帝。
雖然元老院擁戴涅爾瓦當皇帝,但軍隊並不服氣,為了安撫軍隊,戴涅爾想到了一個辦法。有別於過去的皇帝總在自己親族身上找養子,涅爾瓦打算在軍中找一個威望高的人做繼承人以安撫軍隊。圖拉真(Trajan)是當時駐守在日耳曼邊疆的將軍,既有戰功又有民望,涅爾瓦便將圖拉真收為養子且指定他為繼承人,這下軍隊才正式認同了涅爾瓦當他們的新皇帝。
涅爾瓦在一年後病逝,圖拉真順利繼位,沒有政變、沒有流血。自後連續幾任皇帝也仿效涅爾瓦的做法,收養適合的人才為養子繼承國家,這些皇帝治理國家有成,也避免了在皇位交替時的腥風血雨,這段期間又被稱為「五賢帝時期」,也有後人稱讚這段時期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圖拉真帶領羅馬達到最大疆域的時期
涅爾瓦挑選的這位圖拉真究竟是什麼來頭呢?圖拉真出生於伊比利半島,是首位非義大利本土出身的羅馬皇帝。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將領,曾在東方和日耳曼地區立下戰功。圖拉真在還是年輕將軍時,就因為勇敢、紀律嚴明而受到軍隊的愛戴。
這位軍人出身的皇帝在繼位之後,仍時常親自帶兵打仗,是一位戰場上的皇帝。其中最有名的一場戰役是達契亞戰爭。
達契亞戰爭
達契亞王國(Dacia)位於今天的羅馬尼亞一帶,那裡盛產黃金,長期騷擾羅馬邊境地區。圖拉真親自率軍,兩次征伐攻陷達契亞首都,達契亞王國滅亡被併入羅馬帝國版圖。取得盛產黃金的達契亞地區,也讓羅馬帝國財富暴增。
為了慶祝這次凱旋,圖拉真建造了著名的圖拉真柱,整根柱子高約30公尺,柱子上一圈一圈的浮雕描繪了兩次達契亞戰爭。圖拉真也多次出現在浮雕上,但不是記錄他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模樣,而是圖拉真在軍隊演講的畫面、在戰場上觀察和指揮的畫面、在祭壇祈禱的畫面,塑造自己英明的領導人和虔誠的信仰者形象。
圖拉真柱一直被良好地保存至今,如果去到羅馬旅遊便能看到這根「曠世巨柱」。不過現今圖拉真柱上面的青銅雕像,是後來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加上去的聖彼得雕像。
帕提亞戰爭
這場戰爭是圖拉真生命最後一場征途,戰爭的背景源自於亞美尼亞王國(Armenia),這個夾在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中間的國家,兩個國家長期不斷爭奪亞美尼亞的控制權,亞美尼亞新上任的國王是親帕提亞派,這就讓圖拉真不開心,親自出征亞美尼亞。
圖拉真出征亞美尼亞迅速推翻原本親帕提亞的國王,將亞美尼亞納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軍隊繼續往兩河流域前進,佔領了當地的城市又建立了美索不達米亞行省。接著圖拉真又攻下了巴比倫和帕提亞首都,這是羅馬史上向東擴張至最遠的時刻,也是羅馬史上最大疆域的瞬間。
會說是「瞬間」是因為真的只是曇花一現,一年不到,巴比倫各村落發生暴動,帕提亞人重新奪回部分城市。圖拉真打算帶兵鎮壓,卻沒想到在路途中因病過世。臨終前他收養了堂侄哈德良(Hadrian)為繼承人,哈德良覺得美索不達米亞的領土太遙遠,駐軍成本過高,撤出軍隊、放棄美索不達米亞的領土。
一直到第五位賢帝奧列里烏斯(Aurelius)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才結束了五賢帝時期,五賢帝時期結束後,羅馬開始走下坡,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最混亂的時期,在短短五十年內先後有二十多位皇帝即位,帝國的威望也大不如前。
下一篇將聊聊結束帝國動盪局面君士坦丁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