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故事:
第一篇:羅馬的起源:羅馬第一代國王——被母狼哺育的羅穆路斯
第二篇:羅馬王政:從五天國王到亂倫弒親,上演最血腥八點檔
第三篇:羅馬共和時期:我們不需要國王,沒有國王也能稱霸地中海
第四篇:羅馬共和國的終章:凱薩寫下帝國的序幕

《安東尼在凱撒葬禮上的演說》 by George Edward Robertson
前篇說到,凱薩的死引起了百姓的暴動,比起由高高在上的貴族組成的元老院,人民更愛這個幫他們解決許多民生問題的凱薩,安東尼在凱薩葬禮上煽動性的演說,並且向人民展示了凱薩遺體上悽慘的刀傷,更是鼓動了人民憤怒的情緒。人民展開了一場暴動,他們攻擊刺殺凱薩的元老們。沒想到元老院的人們刺殺了凱薩之後,共和沒有回來,反而引起了更多混亂。
以替凱薩復仇之名,後三巨頭的崛起
屋大維是凱薩的外甥孫子也被凱薩收為養子,按照凱薩遺囑屋大維是凱薩的主要繼承人,年僅十九歲的屋大維當時在阿波羅尼亞地區(約巴爾幹半島西部)的軍中,他以「凱薩繼承人」的名義加上「替父報仇」的口號贏得人民支持,在回到羅馬的途中拉攏凱薩的舊部隊,就這樣屋大維帶著大約有三千名忠誠退伍軍人組成的軍隊回到了羅馬,而當他千里迢迢趕回羅馬時,安東尼已經掌握整個羅馬政局。
安東尼是當時的執政官,也是凱薩生前最信任的將軍之一,他擁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與聲望。凱薩當時的大多數部隊都分布在各個行省的遠征軍,唯一能在羅馬能調動軍隊的只有雷必達斯。雷必達斯當時是「馬車隊長官」,也就是獨裁官凱薩的副手兼軍政左右手,他手中握有在羅馬附近的部隊,掌管城市防衛與騎兵。安東尼與雷必達斯聯手控制局勢。而屋大維當時只是個名不經傳的少年,安東尼拒絕交出按照遺囑應給繼承人屋大維的那份財產。
執政官的任期期滿之後,安東尼被分派去統治馬其頓和敘利亞行省,但他更想獲得北義大利地區的統治權,當時是北義大利地區的統治權是凱薩的刺殺者之一布魯圖斯,安東尼於是率兵以武力佔領該地。元老院擔心安東尼勢力坐大,因此派屋大維與布魯圖斯合作攻打安東尼,並宣布安東尼為國家的敵人。
在穆蒂納戰役中,安東尼戰敗,被迫撤退,逃向高盧尋求雷必達斯的援助。屋大維戰勝之後,元老院並沒有感謝他,甚至希望屋大維將他的軍隊交出來。屋大維此時意識到自己是被元老院利用了,元老院只想藉著屋大維與安東尼鬥爭,上演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戲碼。屋大維開始私下與安東尼談和,而這時暫駐高盧、手握軍隊的雷必達斯,也開始在兩人之間居中協調,他表示三人都有著要替凱薩報酬的目標,應該停止繼續內鬥,聯手對抗布魯圖斯與元老院的勢力。
不久之後,屋大維率軍返回羅馬,要求元老院立他為執政官,並撤銷安東尼「國家公敵」的法令,三人也正式結盟,組成「第二次三頭同盟」共同掌握羅馬的最高權力,他們宣稱此舉是為了「懲罰凱薩的刺客」,而復仇從清洗羅馬內部開始。
三人公布「禁令名單」,凡被列名者一律處死、財產沒收。許多政敵與富裕貴族在這場清洗中喪命。隨後,他們率軍遠征東方,在馬其頓的腓立比平原擊敗凱薩的主要刺殺者布魯圖斯與卡西烏斯,兩人自殺。凱薩的刺客至此全數伏誅,共和派的最後希望隨之崩潰,羅馬從此落入三頭同盟之手。
歷史重演,後三巨頭也如同凱薩三人逐漸反目
然而三頭同盟的平衡並未維持太久,雷必達斯因權力最弱,被派往非洲行省,逐漸被邊緣化;真正掌握權力的,是分據東西的安東尼與屋大維。
此時的屋大維有一個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對這些幫助他們打贏內戰的退休士兵行賞。以前凱薩征服外地時,能從行省劃地給退伍軍人,但現在羅馬根本沒有這些新的土地可以行賞。此時的屋大維有兩個選擇:
- 冒著他們起兵叛變的風險,向這些退伍軍人食言。
- 強行徵收羅馬公民的土地來分給這些退休軍人。
屋大維選擇了第二個選項,以「國家徵用」的名義,沒收了羅馬境內許多城市的土地,把原本的居民趕走,分給退伍軍人,導致成千上萬的人因此流離失所。
而安東尼的妻子富爾維亞認為屋大維分地收買軍心,是在故意削弱安東尼勢力,煽動各地被沒收土地的怨民起兵,引起了佩魯西亞戰爭。屋大維反應極快,立刻派軍圍攻佩魯西亞,富爾維婭戰敗逃往希臘,不久後因病去世。安東尼聽聞妻子戰敗與身亡的消息,極為憤怒,他與屋大維的關係幾乎決裂。
前面提到雷必達斯這個邊緣人只被分到了非洲領地,他不滿足於此,有一次西西里島發生了起義,屋大維派軍征討西西里島的時,雷必達斯也派軍協助平定,戰後雷必達斯想佔領西西里島,屋大維以此為藉口指他叛變,雷必達斯的軍隊當場倒戈投向屋大維,此後雷必達斯被迫下台,三巨頭也只剩下兩巨頭。
在安東尼妻子富爾維亞引發佩魯西亞戰爭時以及雷必達斯倒台時,安東尼本人去了哪呢?他忙著談戀愛呢!當初三巨頭劃分勢力範圍時,因為安東尼分到了東邊,此時的他在東方整頓行省,並遇見了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也就是曾與凱薩相戀的埃及豔后,安東尼被克麗奧佩脫拉吸引、墜入了愛河,並生下孩子,安東尼甚至說要把羅馬東方的領地分封給克麗奧佩脫拉與他的兒子們。
談個戀愛就要把羅馬的土地送給埃及?這當然引起了羅馬人的不滿,屋大維抓住機會,開始展開輿論戰,指控安東尼被埃及豔后迷惑、背叛羅馬,元老院正式撤銷了安東尼執政官的權力,並向埃及宣戰。亞克興海戰中,安東尼和克麗奧佩脫拉不敵屋大維,戰敗後相繼自盡,埃及也成了羅馬的行省,自此從前三巨頭如今只剩下屋大維一人。
表面是共和,實質是帝國
勝利後,因為共和體制的人民討厭國王的存在,他也小心的不稱自己為國王,並且公開表示要辭去所有權力,恢復共和。但此時已經經歷了長期內亂的羅馬,此時若沒有一個沒有一個能信服於眾人的領導者,不但無法安定民心,甚至軍隊可能會叛變。經歷了太多動亂的元老們只求安穩,請求屋大維留下來並授予他「奧古斯都(Augustus)」的尊號,意思是「神聖的」、「尊貴的」,他巧妙地維持了共和的外表,卻實質建立了羅馬帝國。
在他統治的40多年裡,帝國迎來長期的安定與繁榮,這段時期後來被稱為「奧古斯都和平」。屋大維重整軍隊、改革稅制、發展基礎建設、提倡傳統道德,並修建了許多公共建築,據說他的遺言有一句話是:「我接手時羅馬是磚造的城市,離開時變成了大理石之都」,他死後被神格化,成為「神聖的奧古斯都」,而接下來的繼任者,也都被尊稱為奧古斯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