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與神學建構(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但這成為基督教的國度起點,因為基督教是共通元素,這時羅馬教廷成為大家的共主(東羅國反倒成為敵人方的,因為相對於日耳曼人,他是舊羅馬帝國還沒被幹掉的部份)。

這時新的問題也產生。羅馬國教時期雖然有教廷,因為皇帝就是神這種觀念的遺緒,基本上皇帝可以插手宗教事務(而且皇帝們也不見得就信奉基督教,其實中間還有好幾次迫害行動)。但到了中世紀,教廷突然成了世界的燈塔,是全歐洲國家共同的信仰對象,教廷權威開始無上膨脹。

是的,教廷開始膨脹,而羅馬,或者說北義大利幾個國家因為多少繼承成了羅馬帝國的遺產,所以「超有錢」,因為他們可以跟穆斯林做生意,是交通樞紐。

於是這些有錢人開始插手教會,而教會也需要有錢人贊助,於是,各種腐化開始發生,而歐洲各國這時才剛要開始向文明靠攏,拼命巴結羅馬教廷,好讓自己脫離鄉巴佬的地位,不但無視教廷腐化,其實根本就是腐化的共犯了。

但萬事互相效力,這時的腐化只是初期,卻像發酵的水果一樣讓人醉酒,歐洲各國這時期紛紛「徹底改宗」,畢竟,用錢就能買到的文明,總比打打殺殺還好。是的,這些日耳曼蠻族現在急著證明自己也是文明人,而文明的最前端,自然就是神學,或者說,至少我要信基督教才夠潮,至於神學,就捐錢蓋修道院吧!

是的,現在到處都有教堂跟修道院了,而修道院一直抄書,豐富了各地的文獻,當然也不會只有抄書,還有人寫書,然後有人開始讀書,比方說沒有繼承權的貴族家么子,這些人不是為了成為神學家進入修道院,單純是因為沒地方去,或者因為威脅到繼承權怕被暗殺而躲進修道院。

於是識字率開始提昇,思想也更豐富。

總之修道院出現一群受過教育,而且沒興趣吃苦的人(修道院其實很辛苦-至少一開始是這樣),這些人進來修道院為的就是唸書,對,唸書,做學問,反正他們什麼書都看。

於是,傳統的理論辯證再一次出現在教會裡面,但這次他們辯證的不再只有神學,更多是與日常相關的東西(畢竟這些人來自外界),但日常的一切當然也是上帝所賞賜,而且這次的神學辯論內容開始考慮區域差異了,畢竟歐洲的風土跟巴勒斯坦差太多,字面解經顯然大有問題。

於是乎,修道院出現「學院」這種東西,開始正式成為研究機構(一開始還不是教育機構),也逐漸把實用性的學科稱為科學,拆開來單獨研究。於是,工具性學科為基礎,神學位在頂點的教育體制出現,大學誕生了。

是的,大學誕生於修道院(大家不妨注意一下現在的學位服裝與帽子,那其實就是從修士、修女的袍子與帽子演變來的),於是除了落魄貴族,富商也開始把孩子送進來(連帶大筆捐款),這些人或許對神學沒太多興趣,但在學校裡一定會受到深厚的神學教育--然後開始胡思亂想。

對,這時過去抄下來各種異端書籍又被挖出來,很多人讀了以後,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不管怎樣,反正又開始吵架了,但這次仲裁的人不是皇帝,而是教皇。

在初期,其實教皇是欣然看待這種百花齊放的狀態,反倒是一些國王不爽,畢竟大學生自古以來就以嘲笑政府聞名(畢竟都是落魄貴族),所以想插手大學教育,反倒教皇頒布飭令,宣佈大學自主(對,我們現在常聽到的大學自主,其實是中世紀黑暗時代的教皇命令),要求國王不准干涉學術自由,但也同時不准學術成果在未經公認之前隨便發布(對,這是最早期的學術倫理,各種學說與研究成果需要過論文認可才可以對外發表)。

基本上,我們現在知道的學術界各種規範,都是那個年代(一千年前)開始建立的。

可惜,不是每個教皇都這樣明理,尤其當教會或者神職人員的頭銜逐漸變成買賣以後,上去的傢伙不但不學無術,人品也很有問題,而這些人當然也會成為學術單位譴責的對象,於是很多修道院加入譴責陣容(大學附屬於修道院),終於有教皇不想忍受這種侮辱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4會員
1.0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4/20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Thumbnail
2025/04/20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Thumbnail
2025/04/16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Thumbnail
2025/04/16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