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鐵口直斷」的咖啡
昨天在咖啡店,無意間聽到鄰桌兩位朋友的對話。一位信誓旦旦地分析某產業龍頭股價的走勢,引經據典,聽起來頭頭是道。另一位則半開玩笑地說:「你上次預測的那支,現在還在套牢耶!」這段對話讓我陷入沉思:為什麼那些看起來最懂的人,有時候反而預測得最不準?
我們都崇尚「專家」的意見,他們擁有深厚的知識、閃亮的學位,以及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鏈。但在現實世界裡,當我們把目光從「解釋過去」轉向「預測未來」時,這群專家的光環,似乎就開始褪色了。
專業的「深度」與預測的「盲區」
這背後藏著一個深刻的見解:知識的「深度」並不等於預測的「廣度」。專家在回顧和解釋已發生事件時,表現得無人能及,因為他們能運用複雜的模型去「擬合」歷史數據。但當他們試圖預測未來時,他們的專業知識,有時反而變成一種「聚焦偏差」。他們太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過度自信於自己模型的精細度,反而忽略了那些可能影響大局、來自「領域邊緣」的雜訊和黑天鵝事件。
更令人玩味的是,研究證明,將一群獨立個體(無論他們是不是專家)的預測結果取平均,其準確度往往能勝過單一頂尖專家的判斷。這不是因為大眾更聰明,而是因為這個簡單的平均過程,有效地抵銷了每個個體判斷中的「雜訊」——那些個人情緒、短期波動或錯誤的假設。這就是著名的「群眾的智慧」。
你的獨立思考,就是最珍貴的訊號
這個現象給我們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提醒:在一個複雜且快速變動的世界裡,沒有人能掌握所有的真相。我們不應該完全依賴任何一個單一權威的聲音。
- 專家的價值:在於他們的結構化知識和深度分析,幫我們理解「Why」(為什麼發生)。
- 群眾的價值:在於他們分散且獨立的視角,幫助我們更接近「What」(可能會發生什麼)。
這並不是要我們否定專業,而是提醒我們,要學會區分「解釋」與「預測」。當面臨重大決策時,我們需要收集不同方向的獨立意見,而不是只聽最響亮的那一個。你的獨立思考、你的懷疑和你的不同意見,可能正是能抵銷雜訊、讓判斷更接近真相的寶貴訊號。
真正的智慧,不在一個人的腦袋裡
「真正的智慧,不是一個人的鐵口直斷,而是眾多獨立心靈共同編織的謙遜平均值。」
下一次,當有人跟你說「這件事一定會發生」時,別急著全盤接受。先問問自己:除了這個聲音,還有哪些獨立的雜訊(甚至是常識)我沒有聽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