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陷阱》讀書心得-2 如何判斷理財專家是否值得信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在書中提到,大部分人不喜歡問問題,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我們會傾向於專家說的話。

不管是理財專家、保險員、醫生或政客,我們很容易就會相信這些專家。這是因為人們普遍依賴簡單的「信任」經驗法則,而信任也是整個社會運作的基礎。

然而,專家其實並不是那麼可靠。

以前一篇提過的財經專家為例,這些人的預測甚至不如猩猩亂射飛鏢。


值得信任的條件 

要判斷某人是否值得信任,首先,他們必須對金融商品有深刻的認識。

這可以通過讓銷售員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解釋其商品來驗證。

如果他們講了老半天你還是聽不懂,那麼這個商品可能過於複雜,或者銷售員本身也不夠了解。

此外,絕對不要碰一些看起來很「神秘」的金融商品。

市面上許多投信公司為了銷售他們的產品,常會宣稱自己是「巴菲特」或「彼得林區」式的選股高手,或宣傳高股息、電動車、AI主題等產品。

這些聽起來很屌,然而,市場上可不存在什麼金融煉金術,不是每個人都像巴菲特或彼得林區。

這些公司只是再利用消費者的貪婪和無知而已。謹記,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下次再聽到有人說:「我這裡有一批好便宜的牛肉,有需要的話打電話給我。」你就知道該警惕對方了。


利益衝突的影響

另一個關鍵是對方不該與你有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指的是,若其中一方獲利,另一方獲利就會減少,雙方進行的是一種零和賽局。

例如:保險業務員就是一個有利益衝突的代表。業務員賺的是保險商品的傭金,他抽走越多就代表你要繳越多保費。

假設一位業務員推A保險每年抽傭1,000元,推B保險每年抽傭10,000元,顯然賣出B保險對業務員更有利,業務員也會傾向賣出B保險。

但是,這個結果就失去了客觀性。

將概念套用到理專、基金經理人、證券營業員或者醫生,都是一樣的道理。

要判斷有沒有利益衝突,一定要了解對方如何從中獲利,他的利益是否與你一致。

個人認為,沒有利益衝突是最重要的信任經驗法則,而且它可以推展到任何領域。

不管是多麼要好的朋友或死黨,甚至家人,一旦彼此間有利益衝突,最好就不要輕易信任對方。

雖然聽起來有點刻薄,但是人的確存在自私的偏誤。

這無關對方的道德良知有多少,而是人類基因設計使然。


 直覺的重要性

成功經驗法則需要的就是決策者敏銳的直覺。

關於「直覺」,這個有點被現代人誤解的詞。

作者在書中指出,社會大眾對於直覺普遍存在的誤解:

一.認為直覺是理性的相反詞。其實,直覺是無意識的智慧。

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我們需要直覺也需要理性。

這大概就是丹尼爾.康納曼提到的系統一與系統二。

系統一,反應快速,可以隨時應對突發的危險,缺點是很容易有盲點。系統二反應較慢,但邏輯推理能力更強。


二.認為直覺是女人才有。其實,男生也會有直覺,這絕對不是只有女生的專利。


三.認為直覺不如深思熟慮。直覺有時候的確不如深思熟慮,但反過來說也是一樣。

它們只是兩種不同的工具,有時候用槌子更好,有時候用鉗子更好,沒有必要唾棄任何一種工具。

邏輯最適合處理已知風險,但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良好的直覺和經驗法則卻是不可或缺的。

記得在《進擊的巨人》中,瑪利亞城牆奪回作戰時,主角團之一的阿爾敏在缺乏情報的狀況下,始終找不到敵人的位置。

情急之際,他腦中突然閃過敵人可能躲在城牆裡的畫面。

他當時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只說:「是我的直覺。」當下大家的反應也非常劇烈,認為夥伴的性命怎麼可以隨便交給直覺。

結果後續發展證明阿爾敏是對的,敵人果真埋伏在城牆裡面。

這段劇情就很好地傳達了直覺的重要性,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直覺決策的不信任。

然而,直覺的價值絕不遜於理性思考。

(阿對了,我這樣應該不算暴雷吧!)。

 

四.已經有相關的論點提出,直覺是複雜而無意識地權衡所有證據。

它可以快速從大量資訊中找出關鍵因素。

有別於複雜策略需要將所有因素考慮進去,直覺使用的是簡單且成功的經驗法則。

內容總結
機率陷阱
4
/5
avatar-img
6會員
9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這裡專注於分享我的讀書心得。寫部落格的初衷是希望將自己的讀書筆記整理,讓自己能夠更好的吸收書本知識。同時,我也希望這些內容可以為網友們提供參考。由於我的本業與投資相關,因此也可能分享一些相關內容。希望這個部落格的內容能幫助到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宏弟的讀書心得 的其他內容
本文介紹了心理學家Gerd Gigerenzer的著作《機率陷阱》,他探討了風險與安全的議題,特別談到社會大眾對機率的誤解,並提出了打破迷思的觀點。
4/5機率陷阱
本文介紹了心理學家Gerd Gigerenzer的著作《機率陷阱》,他探討了風險與安全的議題,特別談到社會大眾對機率的誤解,並提出了打破迷思的觀點。
4/5機率陷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建議來做出重要決策,無論是在醫療、財務或其他領域。然而,這些專家的建議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Uri Gneezy 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這個關鍵問題。書中的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專業操守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專家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有關投資金律的分享,從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學和投資產業等四大面相進行探討。文章提供了作者的核心理念,對風險與報酬的關聯性進行了探討,並分享瞭如何平衡債券和股票等重點觀點。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投資中的心理偏誤,以及對投資顧問和投資策略的看法。最後,文章還分享了選書的過程和相關閱讀推薦。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經濟學人》專家為全民投資新時代而寫的個人理財入門指南—— 身處看似機會無窮,卻也詭譎多變、處處是陷阱的全球投資新環境 我們該如何打造符合現況、能夠穩定獲利且安全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對股市的理解,來自於這個世界各種提供投資建議的人,每個人說的東西都不一樣,提供的訊息真真假假,​散戶投資人有時很難去分辨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 幸運的,如果遇到一個只說真話的人(或老師),而且本身也願意思考,很容易就能理解投資是一件嚴謹的事,便會以穩當、保本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你的基金經理人真的照著他們推薦你的方法投資嗎? 在「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一書中,介紹了25位投資專家私下個人資產的投資方法。 專家為客戶投資,給客戶理財的建議,但專家私底下真的是這麼做的嗎?
Thumbnail
如何感知和理解這個世界,然後得出正確的認知與想法,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在投資時卻是非常地不容易。因為和金錢有關,我們不僅會受到外在商業行銷的影響(第一章),也會受制於各種誤判心理,導致我們在認知一件事情時會產生偏誤(第三章),進而產生錯誤的想法,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很多話其實不想多說⋯⋯ 所謂的專家、分析🐷與所謂的基金經理人拿的是誰的錢來進行投資呢?不管是機構法人或散戶的資金,但絕對不會是自己的真金白銀! 而那些推薦買進套牢股票之後開始算「股息殖利率」給你聽的「專家」,其實只是為了規避自己錯誤思維下,又用一個錯誤的理由來掩飾自己錯誤的選股思維且不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建議來做出重要決策,無論是在醫療、財務或其他領域。然而,這些專家的建議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Uri Gneezy 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這個關鍵問題。書中的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專業操守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專家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有關投資金律的分享,從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學和投資產業等四大面相進行探討。文章提供了作者的核心理念,對風險與報酬的關聯性進行了探討,並分享瞭如何平衡債券和股票等重點觀點。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投資中的心理偏誤,以及對投資顧問和投資策略的看法。最後,文章還分享了選書的過程和相關閱讀推薦。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經濟學人》專家為全民投資新時代而寫的個人理財入門指南—— 身處看似機會無窮,卻也詭譎多變、處處是陷阱的全球投資新環境 我們該如何打造符合現況、能夠穩定獲利且安全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對股市的理解,來自於這個世界各種提供投資建議的人,每個人說的東西都不一樣,提供的訊息真真假假,​散戶投資人有時很難去分辨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 幸運的,如果遇到一個只說真話的人(或老師),而且本身也願意思考,很容易就能理解投資是一件嚴謹的事,便會以穩當、保本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你的基金經理人真的照著他們推薦你的方法投資嗎? 在「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一書中,介紹了25位投資專家私下個人資產的投資方法。 專家為客戶投資,給客戶理財的建議,但專家私底下真的是這麼做的嗎?
Thumbnail
如何感知和理解這個世界,然後得出正確的認知與想法,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在投資時卻是非常地不容易。因為和金錢有關,我們不僅會受到外在商業行銷的影響(第一章),也會受制於各種誤判心理,導致我們在認知一件事情時會產生偏誤(第三章),進而產生錯誤的想法,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很多話其實不想多說⋯⋯ 所謂的專家、分析🐷與所謂的基金經理人拿的是誰的錢來進行投資呢?不管是機構法人或散戶的資金,但絕對不會是自己的真金白銀! 而那些推薦買進套牢股票之後開始算「股息殖利率」給你聽的「專家」,其實只是為了規避自己錯誤思維下,又用一個錯誤的理由來掩飾自己錯誤的選股思維且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