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袁洪率領20萬大軍前往孟津。
這在澠池左等右等的張奎,聽到朝歌大軍已經動身,但卻是往孟津而去,完全沒有一兵一卒往他的澠池而來,他是大吃一驚的叫道:「大王不發救兵,這澠池是如何守得住?要知道雖然澠池前有周兵,後有孟津,易遭四百諸侯前後合攻。但此戰略要地若是失去,等於是宣告朝歌失守。怎麼會不發兵來澠池,反而是前往孟津?這...」於是,他趕緊請他夫人高蘭英前來共同商議。高蘭英一聽,他告訴張奎說:「會不會是大王認為我們倆一定有辦法阻擋周兵。所以命袁洪拒住孟津,好讓南北諸侯不能從我們後方與周兵對我們形成夾擊。目前,我們也只能多派人去打聽袁洪那邊的戰況,若他破了南北諸侯,我們再去與他合兵共破周兵,這也是一個方法。我們現在只要設法堅守澠池,不要主動與周將對戰;待他糧盡兵疲時,我們再一次性的反擊。屆時,必能一戰成功,攻無不克。」說完,這善於用兵的張奎,只能點點頭,先按他老婆的建議行事。但他的心中總覺得,這樣的安排絕非良策。然而現實已經擺在這了,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另一頭,這屢攻澠池不下,甚至還損失數員大將的姜子牙,正感嘆著這些陣亡的將領以及發愁著要如何進行下一步。這時,突然有士兵前來報告:「有一道童求見。」姜子牙是立刻命人將這道童請進來。道童在入帳向姜子牙行禮後說到:「弟子是夾龍山飛龍洞懼留孫的門人。我師兄土行孫在夾龍山遇害,家師知道這是天意,故無法出手相救。但師父交代,他會協助師叔您攻破澠池,這裡有師父的信,還請師叔您先過目。」聽完,姜子牙是趕緊上前將懼留孫的信給接來,並隨即打開觀看內容。信中除了寫到土行孫身亡是天意如此,另外還寫到:「請姜子牙依照他的計畫,派楊戩拿著他隨信附上的符印先在黃河岸邊埋伏。好等待楊任以及韋護將張奎追趕至此。另外,關於拿下澠池城這部分,只要交給哪吒與雷震子就行了。」姜子牙看完,是回覆這道童說:「請你回覆你師父,說我會依他的指示進行。」在送走道童之後,姜子牙是下令:「哪吒、雷震子聽命,你們倆...如此如此依計而行。另外楊戩、楊任以及韋護,你們則是按照懼留孫的規劃...如此這般進行,大家明白了嗎?」在吩咐完大家的任務之後,當天晚上。伴隨著周營陣中的三軍吶喊,這周營大軍是開始對澠池展開一場夜間的全面攻擊。聽到周兵前來,張奎是趕緊上城進行防守。眼見第一波的攻擊沒有結果,姜子牙是傳令暫且鳴金收兵。隔天中午,姜子牙請武王一同來到陣前觀戰,並向他說名目前的戰況。澠池的守軍,遠遠地看到一位身穿紅袍的人,他們是趕緊回報張奎:「啟稟將軍,姜子牙帶著一位穿紅袍的人在城下探看城池。」張奎一聽,是趕緊上城來看,果然是姜子牙與武王兩人在城下。看著姜子牙在那邊指指點點的,張奎心想:「姜尚真是欺人太甚!我堅守不出,他竟然到我城下,肆無忌憚的在那比手畫腳,這會不會太看不起人了。」於是,他是下城與他的夫人高蘭英說到:「你繼續守城,我要出城去殺他一陣,好除掉這些大患。」就這樣,澠池城改由高蘭英駐守,而張奎則是上馬拎刀,開了城門,飛取姜子牙而來。
見到張奎出城,姜子牙是領著武王撥馬向西而走。張奎見狀之後,是趕馬來追。一路上,由於並沒有任何周營將領出來接應,所以張奎是放心來追。而這一追,竟追了有三十里。另一頭,在澠池成這邊。突然間,金鼓齊鳴,三軍吶喊,這早在一旁埋伏好的周營將士,在見到張奎走遠,是一同殺了出來。高蘭英見狀之後,是全副武裝的在城上盡力守城。只見哪吒現出三頭八臂,腳踩風火輪,手搖火尖鎗直奔上城來,高蘭英是立即揮舞雙刀抵住了哪吒。然而,由於城上空間狹小,不便高蘭英騎馬作戰。於是,她轉身走馬下城,準備到平地再與哪吒一分高下。見到這,哪吒是隨即趕上。而就在兩人戰得不可開交的同時。另一頭,雷震子是展開雙翅,飛上城來,並使出他的黃金棍,將城上的將士一陣橫掃給打掉了大半。接著,他抓準機會斬關落鎖,好讓周兵進城。見到雷震子準備打開城門,高蘭英是急著想取出葫蘆,好放出她的太陽神針來對付雷震子。然而,手忙腳亂的她,忘了她還有一個對手哪吒。結果,就一個閃神,她遭到哪吒用乾坤圈用力一砸,當場打中頭頂,讓她跌落下馬。接著,哪吒上前再補上一鎗,可憐這高蘭英,一條靈魂前往了封神台,準備成為將後封神榜上的「桃花星」。
隨著高蘭英陣亡以及雷震子及哪吒攻入了澠池縣,這剩下的守城將士,是趕緊伏地請降。哪吒告訴大家:「沒事!只要願意投降,都可免去一死,你們就在這安心等候我們元帥來安民吧!」在初步地安定了澠池城中的成湯軍民之後,哪吒轉身跟雷震子說:「道兄要麻煩你守城,我這還要趕去接應師叔與武王。」說完,他是再次登開他的風火輪,逕往西方趕了過去。
另一頭,張奎追趕姜子牙,只聽得後方殺聲震天,他當下已經懷疑自己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於是,他是撥馬回走,想趕緊返回澠池。見到這,姜子牙是反過來在他後面大叫到:「張奎!澠池已失,你何不歸降?」聽到姜子牙這麼說,張奎的心中是更慌。雖然當時天色已晚,但他仍舊摸黑趕路,想要回到澠池一看究竟。正走著間,忽然遇到前面三首八臂的哪吒迎面而來。兩人見面是廢話不多說,立即交手打了起來。這次,哪吒是再度祭出了九龍神火罩。而張奎也是故計重施,只將身子一扭,便往地下鑽去。見到這,哪吒想起土行孫,不免有些感傷。不過,他還是先依照原定計畫,前去迎接武王返回澠池。
而另一頭,急走至澠池城下的張奎,在見雷震子立於城上。他知道,姜子牙所言不假,這澠池城已經失陷,只是不知道他夫人是生是死。接著他想:「我看我還是先去與袁洪合兵一處,再看後續如何處理吧!」就這樣,張奎施展地行之術,往黃河方向走去。雖然他全副武裝,但他的行動卻如同風一般,極為迅速。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這在黃河邊上,已經有人在等他了。是的,這按照姜子牙計畫守在河邊的楊任,遠遠地就望見張奎從地底下前來,他提醒韋護說:「道兄,張奎來了。等下你看我手往那裏指,你就往那邊祭降魔杵鎮之。」韋護點點頭回覆楊任說:「都聽你的。」就這樣,楊任駕起他的雲霞獸,開始對這地底下的張奎展開追擊。
張奎雖在地下,但他看得到地上的楊任,緊緊地跟隨在他頭上。他往左,楊任也往左;他往右,楊任就往右。楊任完全就像是牛皮糖一樣,張奎是怎麼都甩不掉。眼見張奎接近黃河岸邊。這頭,早有楊戩奉命在此等他。楊戩遠遠地見到楊任追趕過來,他知道,應該是張奎靠近了。接著,楊任大聲喊道:「楊道兄!張奎來了!接下來就有勞你了。」聽完,楊戩是急忙的使用三昧真火燒了懼留孫留給他的指地成鋼的符,並往楊任所指張奎的方向一指。頓時間,張奎像是撞進了鐵桶一般,動彈不得。見到這狀況,張奎也急了。然而就在這時,韋護趕了上來,在楊任指出張奎的正確位置之後;韋護是將他的降魔杵直接往張奎的所在處打了下來。就這樣這將後封神榜上的「七殺星」張奎,在此被化為虀粉,一道靈魂前往封神臺去報到了。
解決張奎之後,楊戩、楊任以及韋戶返回澠池去向姜子牙報告,姜子牙聽完,是開心地在澠池成中宴請將士,好感謝大家這陣子的辛勞。幾天後,姜子牙選了個好日子出發,再度踏上前往孟津的路途上。來到黃河邊,由於當時接近隆冬,天氣嚴寒,加上眾將官身上重重的盔甲,可以說是強化了寒冷的感覺。不過,這無法阻擋大家要推翻暴政的熱血。在花錢向附近居民承租了渡河所需的船隻之後。姜子牙是傳令:「大軍開始渡河,前往孟津。」為了保護武王的安全,姜子牙是命人找來了一條較大的龍舟,而他則是與武王同乘一條船。行進間,由於風強浪大,把武王的龍舟是晃得相當厲害。在姜子牙了說明下,武王才知道,原來黃河水急,平常時的浪,就已經是不小了;加上今天有風,所以格外顛簸。
好奇的武王,想說看看這浪到底有多大,於是他是走出艙門。但才剛一出來,就被這白浪滔天,以及一望無際的黃河,給嚇到面如土色。只見龍舟在黃河的巨浪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忽然間,這龍舟遇上一旋渦,只見水勢分開處,一聲響亮,有一尾白魚跳入船艙裏來,當場把武王嚇了一大跳。見到這,武王問急問姜子牙說:「這魚跳到船上,是吉?還是凶?」姜子牙在掐指一算之後回覆武王說:「恭喜大王!賀喜大王!白魚入王舟,主紂王該滅,周室當興,這是應了大王繼成湯而有天下的大吉兆。」說完,姜子牙是立刻命廚師說:「將這魚拿下去煮來給大王享用。」武王一聽:「這不好吧!既然是吉兆,沒必要殺了牠。」於是,他是下令將這魚放回河中。然而姜子牙卻出面阻止說:「萬萬不可,既然這魚進了王舟,不可就此捨去,正謂『天賜不取,反受其咎』。大王,微臣建議您,還是將這魚給料理掉,不要放回河中。」就這樣,武王依了姜子牙的建議,將這魚拿去煮了。而說也奇怪,當廚師獻上這條魚,武王將魚分給船上眾將官分食之後,這黃河上了風浪頓時就變小了許多,而武王等人最終也平安的渡過黃河。有人解讀姜子牙之所以這麼堅持要煮了這條魚,那是因為這條魚的白色的。而成湯天下在五行來說屬金,也就是金德,其象徵顏色就是白色。而周朝則是以火德興,其象徵顏色是紅色,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姜子牙所有的旗幟皆採用紅色的緣故。若用火煮魚,便有火剋金的意思。這等於落實了周將取代商的天意。正因為如此,姜子牙才會堅持要煮了這條魚。
武王過了黃河後,這已到孟津的四百諸侯,是前來迎接武王。由於姜子牙知道,武王到現在還沒有想要推翻紂王的想法,他怕這些諸侯見了武王之後,口快亂說話。於是,他告訴武王說:「大王,您先留在舟中,等老臣先上岸,整頓好部隊及一切安置妥當之後,再來請大王入營。」武王一聽,他是沒多想的回答姜子牙說:「都憑相父安排。」就這樣,將姜子牙在武王見過眾諸侯之前,他是先行前來拜會大家。他提醒列侯們說:「大家見到武王時,千萬不要提什麼弔民伐罪這些話,我們只要讓武王知道,這次大家是以觀政於商的理由,前來大會孟津就可以了。至於將來,等我們攻克朝歌,塵埃落定之後,我再來向武王報告。」大家一聽:「有姜子牙這句話,大家就放心了。要不然,若紂王假意求和,之後再來秋後算帳,這可不妙。」
姜子牙在與列侯套好招之後,是命哪吒與楊戩前去迎請武王。在武王會見諸侯,大家互道辛苦之後。不久,又有西方二百諸侯隨後渡過黃河,前來與大家會合孟津。就這樣,除東伯侯姜文煥尚未進遊魂關無法趕來,南伯侯鄂順、東南揚侯鍾志明、北伯侯崇應鸞、西南豫州侯姚楚亮、左伯宗智明、東北兗(音:眼)州侯彭祖壽、遠伯常信仁、夷門伯武高逵、邠(音:賓)州伯丁建吉、右伯姚庶良、近伯曹宗等數百諸侯,與武王大會孟津。在大家一陣謙讓之後,武王是依了大家的建議,坐上上座,並與大家一同飲宴。席間,這豫州侯姚楚亮,不知道是喝酒醉,還是沒記住姜子牙的話:「他是告訴武王,紂王無道,犯下了殺妻誅子,炮烙忠良,濫殺大臣...等罪行。今天大家就是在這恭候武王,好替天行道,伐罪弔民,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武王一聽,他是回答到:「紂王雖有不對,但我們終究是他的臣子。所以我今日前來,主要還是觀政於商,掃除大王身邊的小人,好讓大王能一改前非,讓天下歸於安定。」見到武王,仍舊不肯扛起反商的大旗。這彭祖壽則是補充說到:「天命無償,惟有德者居之。當初夏桀暴政,天怒人怨;故成湯替天行道,攻克夏王,並將他放逐到南巢,從而建立了商朝。今日紂王之惡,遠不下於夏桀。故我彭祖壽在此懇請大王您,一定要率領我們大家討伐紂王,千萬不要再推辭了。」聽到大家接連上來勸武王伐紂,姜子牙差點沒昏過去,為了避免橫生枝節。他是趕緊站出來說到:「列位賢侯,今日是為大家排除萬難共聚在此,所舉辦的宴席,不適合討論正事。至於大家說的事情,我們還是等大家一同到了朝歌城附近之後,再看當時的狀況要如何處理。」就這樣,再姜子牙的一番話後,大家是盡情暢飲,暫時都不再提討伐紂王一事。
於此同時,袁洪在營中,聽到探報馬回報:「武王已兵至孟津下寨,並大會諸侯,還請元帥定奪。」一旁的殷破敗聽到,是急忙上前說到:「姬發是這次叛逆的頭領,從他們出兵以來,幾乎是所戰獲捷,故其軍威甚銳。元帥,我們千萬不可輕忽,必須嚴陣以待。」袁洪回答殷破敗說:「參軍你這話雖然很對,但姜尚不過是一介村夫,能有什麼本領?想必是之前諸關守將沒有用心,才會讓他僥倖成功。你放心,我會讓你看看,什麼叫做將他殺個片甲不留。」
隔天,姜子牙陞帳,眾諸侯上帳參見。夷門伯武高逵是上前說到:「稟元帥,如今六百諸侯駐兵於此,之所以未敢擅自用兵,就是在等候武王大駕。今天既然武王已經到了,要不,我們就先擒下敵將袁洪,好讓對方知道,他們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姜子牙聽完是回答到:「賢侯之言有理。我會先下戰書,然後會兵孟津。以便可昭告天下,這紂王之惡將由我賢德的武王終止他,並取代他的成湯。」大家一聽:「就是這樣,這樣我們才會惟武王馬首是瞻!」就這樣,姜子牙在修書後,命楊戩前往成湯大營去下戰書。袁洪看完之後,是直接告訴楊戩說:「這信我就不另外回了,你告訴你家元帥。我們明日會兵就是。」隔天,姜子牙帶領著大隊人馬,以及六百諸侯一同出陣,來到陣前,只見三軍吶喊,聲勢驚人。而袁洪這頭,也沒有示弱,他是領著眾將出陣相迎。
雙方來到陣前,姜子牙是問到:「來者可是成湯元帥袁洪嗎?」袁洪回答:「是。你就是姜尚?」姜子牙答說:「正是。」接著,姜子牙又把他順天應人那套說法拿出來再說一遍,希望袁洪能下馬受降。聽到這,袁洪是笑著說:「姜尚,你這在磻溪捕魚的老頭,要不是五關沒有將才,怎麼可能讓你深入重地。你要我投降,你敢說我都還不敢聽咧。」說完,他是回顧左右說到:「誰與我出陣去拿下這鄙夫,以泄天下之憤?」說完,常昊是大聲喊到:「元帥放心,這事交給我吧!」只見常昊走馬飛臨陣前,並舉鎗直取姜子牙而來。一旁的右伯侯姚庶良也縱馬搖斧,前來應戰。
那...這孟津大戰,究竟勝負會如何呢?
這故事又會如何的發展呢?
我們要到下次,才能告訴各位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