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財產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第 19 題 IFRS 17 會計新制解析
我國保險業正邁向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 17 號(IFRS 17)的重大變革。這套新準則改變了保險公司認列收入與利潤的方式,將保險視為一種跨期服務。在 IFRS 17 之下,保險公司在銷售保單時,必須先預估這份保單在整個期間內所能帶來的利潤,並將其遞延。
該預估的利潤將作為保險負債的一部分提列,並隨著保險公司履行其服務(例如時間經過、風險消逝)而逐步且有系統地釋放,逐期認列到綜合損益表中。這種機制確保了損益認列與實際提供的服務相匹配。
本題旨在測試考生對於 IFRS 17 中,對這部分「預估未賺得利潤」的專有會計名詞是否理解。測驗題分析與正確答案確認
類 科: 114財產保險代理人、財產保險經紀人 科 目: 保險學概要
題號 19:我國保險業即將實施 IFRS 17 新會計制度,屆時保險業在銷售保單後,對保險負債中保單全期預估的利潤,將逐期認列於綜合損益表中。此預估利潤稱為:
- (A) 保險服務結果
- (B) 合約服務邊際
- (C) 保險合約負債
- (D) 取得成本攤銷
正確答案:(B)
選項逐一解析與 IFRS 17 概念說明
該題核心描述的「保單全期預估的利潤」且「將逐期認列於綜合損益表中」,在 IFRS 17 框架下有明確的定義。
(A) 保險服務結果 (Insurance Service Result)
- 分析原因: 錯誤。保險服務結果是指 IFRS 17 損益表中當期認列的經營成果 [非來源內容,需獨立驗證]。它計算的是當期的服務收入(CSM 釋放、保費調整等)減去當期的保險服務費用(已發生理賠、費用攤銷)。因此,它是期間性的績效指標,而非保單簽發時預估的總利潤。
- 生活案例:
- 假設保險公司每年都會對保單進行一次年度體檢。「保險服務結果」就是保單在今年的經營結果,它包含了今年從總利潤(CSM)中釋放出來的份額。
(B) 合約服務邊際 (Contractual Service Margin, CSM)
- 分析原因: 正確。合約服務邊際(CSM)是 IFRS 17 框架下,保險公司在簽訂保單時所預期、但尚未賺得的利潤 [非來源內容,需獨立驗證]。這部分金額被視為一項負債(遞延收入)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上,並隨著保險公司履行合約服務(即時間經過)而逐漸、系統性地釋放(攤銷)到綜合損益表中,實現逐期認列利潤。
- 生活案例:
- 您訂閱了一年的線上雜誌,預付了 1,200 元。對雜誌社來說,這 1,200 元不能在收到錢的當月就全數認列為利潤。這筆預付金就是他們的 CSM。他們必須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每月釋放 100 元利潤,以匹配他們每月提供的服務。
(C) 保險合約負債 (Insurance Contract Liability, ICL)
- 分析原因: 錯誤。保險合約負債(ICL)是資產負債表上衡量保險公司對保單義務的總負債 [非來源內容,需獨立驗證]。ICL 是由多個組成部分構成,包括履約現金流量(未來理賠、費用等)和合約服務邊際(CSM)。因此,CSM 是負債的組成部分(代表預期利潤),而非負債本身。
- 生活案例:
- ICL 就像保險公司必須為這張保單準備的水庫總容量。這個水庫不僅要包含未來賠款所需的水量,也包含了被遞延的利潤(CSM)這一部分。
(D) 取得成本攤銷 (Amortization of Acquisition Costs)
- 分析原因: 錯誤。取得成本(例如支付給業務員的佣金)是指保險公司為簽發保單而發生的費用 [非來源內容,需獨立驗證]。在 IFRS 17 下,這些成本會被資本化(記錄為資產),然後在提供服務期間內攤銷為當期費用。這是處理費用的科目,與「預估利潤」的定義正好相反。
- 生活案例:
- 保險公司付給業務員一筆高額佣金(取得成本)。公司不能一次將這筆錢列為費用。它會像 CSM 一樣,隨著時間分攤到損益表中,以匹配其保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