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評價
這次想分享的書,書名叫做《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這本書的定位是偏向大眾科普的改寫本,大部分內容會標明出處,即使如此我覺得要找到原文不是很容易,不過也代表這本書肯定是花了作者許多的心血才完成的。個人讀起來覺得作者的文筆很幽默,雖然也有少數的笑點我get不到,但我很喜歡這種白話解讀古文的內容。除了歷史人物以外,書中還選進了三位明清作品的女角色,實在是畫龍點睛的選擇,畢竟只讀那些沉悶的歷史故事,總會讓人覺得有點麻木。
書籍資訊
作者.厭世國文老師
繪者.J.HO (胖古人)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1/01
書籍架構
概覽一下這本書寫到的人,完整的目錄在誠品有。
一.正義魔人
- 劉禹錫
- 司馬光
- 方孝儒
二.醫科學霸
- 劉鶚
- 魯迅
- 賴和
三.覺醒青年
- 文天祥
- 顧炎武
- 黃宗羲
四.文藝青年
- 王冕
- 沈復
- 龔自珍
五.國民女神
- 杜麗娘
- 潘金蓮
- 林黛玉
六.繼承者們
- 曹丕
- 王羲之
- 張岱
七.江湖少年
- 馮諼
- 陳柏之
- 袁枚
心得評析
寫作口吻
作者在某些地方會用現代的價值觀去看待那些古人的作為,這是很有趣的一個寫法,舉例我覺得最好笑的一篇〈馮諼:賭一個未來〉:
一無所有的馮諼,從開始就在賭,賭這位繼承父親爵位的貴族*1,他的底線會在哪裡?先說自己是一個廢物,無好、無能,賭對方怎麼看待這樣的廢物。結果,孟嘗君笑著說:「好喔!」。
之後,正式成為食客的馮諼還彈劍高歌:「食無魚!」、「出無車!」
彈劍這個動作很有戲劇效果,根本是拿著西瓜刀的混混,正常人沒事不會在家拿起利器揮舞(其實有事也不會)。
*1.指孟嘗君。
這段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清楚的表現了馮諼和孟嘗君個性的同時,也寫得很口語化、通俗易懂。
延伸閱讀賴和的〈一桿「稱仔」〉
高中課文只節錄了一部份,所以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前因後果,原文中還有描寫得參父親早亡,跟母親相依為命的孤苦身世,後來得參娶妻生子,只靠原本工作不足以養活妻子和二個孩子,所以開始挑擔賣菜(那時賣菜賺得比工作多)。某次賣菜時遇到警察巡邏,警察來看他的菜攤,但得參沒有聽出警察是想要得參免費送他菜,反而用平時賣菜的口吻跟巡警說話,巡警很生氣,說得參的稱仔是壞的,還把它打碎,記下得參的名字後就憤怒離去,得參覺得受辱,旁邊其他民眾也過來罵他,巡警的錢就不應該拿,會被抓去拷問,得參還是覺得很不公平。回家休息一天後再出來賣菜,這次卻被巡警抓進法庭,得參不承認自己的稱仔是壞的,但因巡警誣陷,他還是得坐牢三天,或者繳三塊錢,得參不想繳錢,寧願被關著。可是他妻子不知道,便急忙拿了三塊來贖人,這個錢還是妻子當了自己的金花才拿到的,得參後來又回去贖回金花。得參贖回金花、回家和家人吃完晚飯後,隔天市場上盛傳有警察被殺,得參也被發現死在自己家中。
當初看課文中只寫了得參和警察吵架的片段,真的看不懂,去找原文來看後才比較了解賴和想表達的意思。但是我還是覺得得參不應該殺了警察再自殺,畢竟還有一家四口要養,這樣子豈不是重複了得參跟母親的悲劇?不過其他人肯定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會勸他不要跟警察爭執,原本只要送警察一些白菜就好的事,演變成報仇後又自殺,只剩下得參妻子跟孩子們孤苦無依,雖然是爭一口氣,但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創傷吧。
*如果大家有興趣去看原文,這邊有。
最喜歡的段落
馮諼的最後一段,孟嘗君派他去收債,但這些欠債的人大多都沒有錢,馮諼非常頭痛。他最後想了一個辦法將這些人騙出來,也就是準備了上百桌的流水席,讓他們免費蹭吃蹭喝,還告訴他們:
「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強飲食。有君如此,豈可負哉!」;
簡單來說就是有錢的還錢,沒錢的借據就燒掉,還不忘讚頌孟嘗君。但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樣的收債方式,最後到底請客花了多少錢、又收到多少錢?畢竟完全憑良心還,感覺就是在浪費孟嘗君的錢,雖然這些欠款人都窮得可憐,一直催他們也沒辦法無中生有,整個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孟嘗君。
後來孟嘗君知曉此事,氣到不行,但是馮諼的說法是:
「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會,無以知其有餘不足。有餘者,為要期。不足者,雖守而責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
就是說一直催也沒用,催到最後他們反而還可能會跑路,不如將這些借據燒毀,並樹立孟嘗君寬厚仁慈的好名聲,《史記》紀載孟嘗君的反應是:
「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
拊手,也就是拍手鼓掌,算是感謝他吧。我自己覺得在古籍中他們談話時,古人們的反應都沒有過多的描寫,所以這邊也看不太出來孟嘗君到底是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還是雖然心有不滿但也只好接受,不過記載就只有這樣,也許是古人比較含蓄吧,還是要多累積些閱讀經驗才會比較了解這些古文。
讀古文的樂趣
這本書能讓大眾認識平時不會接觸到的古人,但真的只是初步認識,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想必是要先訓練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不過現在市面上很多書籍,讓大眾不用經過這種訓練就能讀懂這些有趣的內容,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雖然透過這種改寫的內容,還是能多少了解他們的面貌,不過我還是會想自己去學習讀文言文,就像學習語言一樣,能讀懂的越多,就越能得到自己的見解。
後記
這本書的書名好長,就不寫在標題了,希望我之後不會因為這樣子寫而找不到文章。學古文真的很困難,所以我正在想要不要再去讀這位作者的其他書籍,不過我還是要再掙扎一下。
參考資料
賴和的〈一桿「稱仔」〉線上閱讀(這個網站還有賴和的其他作品!)
https://www.kepub.net/article/63110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