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相信修剪的樹木也可以變廢為寶嗎?
在嚴峻的法令規定下,賴以林木業為原料的產業紛紛被限制,令他們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是如何找到延續這個產業的「出路」嗎?
這不禁讓我思考,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現況」,那要如何透過「觀察」來讓自己找到一條新的路?
我們可以來看看盛發科技的故事,藉以讓我們思考如何「讓逆境的絆腳石成為墊腳石」:
作者|楊嚖溱
編輯|j
製圖|宥樺
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政府下令「禁伐天然林、限伐人工林」,這對林木製品產業造成巨大的衝擊!當以林木為原料的產業面臨主要材料的困境時,盛發生物科技如何透過「轉型」來讓這道難題迎刃而解?
因應國內木材料源現行法規限制的情況下,盛發生物科技成立旗下公司「ReWood循環經濟森林公司」。(以下簡稱為ReWood)
盛發生物科技成立ReWood後,做了以下的轉型動作:
首先是「從廢木中找出一線生機」。創辦人陳偉誠說:「能否結合上述環境特性,為臺灣的廢木找到新解方。」經他深入研究後發現:「台灣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的修剪木枝被當作廢棄垃圾處理,並無妥善利用!」創辦人陳偉誠用敏銳的觀察與思考變廢為寶,還能解決因現行法規對以林業為原料產業的問題!

再來是「參與經濟部計畫」。「盛發生物科技在2021年由創辦人陳偉誠的帶領下,參與經濟部『跨域生態系』計畫。」ReWood一步步透過「組隊、開放、建平台」來完成生態系計劃的轉型步驟。他們透過與政府合作,讓ReWood的轉型得以一步步的被實踐!
不僅如此,ReWood近年來在新竹湖口推動林業循環經濟,讓政府、企業、民眾能夠共同寫下永續城市的篇章。也因創新和傳承的精神,獲得了2024年度德國iF設計獎,創生模式被國際肯定。這個獎也是如何從一粒炭到廢材重新利用的見證,將自然環境剩餘的資源加以循環利用,不僅能解決原材料來源需要倚靠昂貴國外材料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林木修剪的浪費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另外,阿原YUAN與ReWood在2024年合作,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再生」和「永續」的概念,ReWood森林循環青創團隊與阿原共同創造出具有木頭原生紋理的長條板凳,這樣的商業理念不僅結合了創新,也避免了「浪費修剪木枝」的問題!

最後,ReWood 透過木作教育推廣,讓幼兒園、國小的小朋友們可以學習如何動手製作出「獨一無二」的木工作品,也可以激發出小朋友對循環的「思考」與「創新」。也不斷的推廣高中、大學、社會人士等廣設課程與工作坊,讓參與活動的大家在手作與講解課程中可以邊聽邊思考樹木再利用的意義與價值!
ReWood的故事提醒我們:「多一份對生活與環境的觀察與熱愛,或許就能使我們發想新的永續思維。」同時也能在環境與商機之間找到平衡點。

—
參考資料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發布日期 2024-11-20)。REWOOD團隊不砍一棵樹 從廢木材「循環」出負碳新商模
微笑台灣(發布日期2024-03-01)。從一粒炭到一片林的廢材重生,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模式,獲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LIVIO TAIWAN(發布日期2024-12-09)。將森林帶進都市!《阿原攜手REWOOD森林循環》展現「原」生美學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三、六更新✨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課外活動 #學習歷程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 #ReWood #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