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審美與罪行的地下產業鏈。
調查團隊從在地踏查與訪談開始——親自走進山林目睹被切鋸的木頭傷痕、怵目驚心的紅漆,嗅聞盜伐後空氣中尚未散去的木頭香味;深入加工廠,了解地下市場的收藏家們對台灣木頭情有獨鍾的理由。以山林為家的原住民為什麼會選擇破壞自己的居住地?如同亡命之徒的逃跑移工黑工問題?地下市場對於木頭的需求是什麼?森林護管員的工作職責與困難?政府該如何調整政策,才能真正回應守護山林第一線的護管員需求與減少盜伐案件的發生?
感想:
有興趣了解木製工藝品的上下游產業與狀況的,很推這一本。這本書除了介紹山老鼠砍伐珍貴樹種外,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在講台灣的木藝品行業現狀。我想應該是因為要訪問到現役的山老鼠可能太困難了,相對來說訪問木藝品老闆可能比較容易。
雖然這樣說我覺得這個專題延續報導者一貫的風格,對盜採珍貴木這個產業的上下游都有十分完整與系統的介紹。
我自己在看的時候除了覺得報導很詳盡外,對現今木藝品可能有50%~80%都不合法這個狀況覺得有點荒謬又有點無奈。一方面是可以理解木藝品要查緝是否非法也許真的很困難,畢竟一塊木頭加工過後型態都改變了,確實很難舉證加工後藝術品的來源。
但是反過來想,既然市場上有80%是非法的來源,那就代表警方就算盲抓其實也只會錯抓2成,這麼高的命中率竟然無法可管,這才是台灣至今為止沒有辦法成功根除山老鼠的原因。
就如同報導中說的,只要有市場,必定就會衍生出賣家。山老鼠就是嗅到了需求,於是上山砍伐樹頭,某種程度來說是需求造就了砍伐,確實與其一概禁止貴重木的銷售,不如適當的開放。畢竟需求不可能消失,那只會讓整條產業鏈逐漸向非法靠攏。
書中介紹了林務局拍賣查扣的貴重木,想要以此遏止盜伐的措施。這件事情我之前就有聽說,但是比較可惜的是好像不太清楚這個拍賣實施後,盜伐的情況是否有下降。而之前曾經有以林務局合法貴重木掩蓋非法的狀況,現在這個情況是否找到解方了?因為我看書裡面好像對這一塊說的比較模糊。
總結來說我覺得如果想要了解山老書以及他們的下游,木材、藝品店,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看,解釋的很清楚也很簡單,只要順著文字脈絡讀下去,都可以對這件事情有個概念。
報導中不僅梳理了山老鼠的成因,也梳理巡山員面對的困境。確實在台灣這個多山多林的地方,要以有限的人力去管理那麼大片的林地,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該怎麼制止山老鼠的盜伐,也許不能光讓一小部分人努力,而是要所有人一起來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