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險公司承擔巨大風險之後,它們通常會尋求「再保險」(Reinsurance)來分散這些風險。再保險的合約類型多樣,但主要可分為處理純粹風險轉移的傳統型態(如超額賠款再保險)與結合了風險、融資和投資元素的非傳統型態(如限額再保險)。
這道來自「114年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的測驗題(第16題),旨在區分這兩種複雜再保險結構的關鍵特徵。
測驗題目與核心問題
類科: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 科目:保險學概要 題號 16: 關於限額再保險(Finite Reinsurance)以及超額賠款再保險(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下列何者正確? ① 限額再保險之設計,可能依合約績效進行利潤分享 ② 超額賠款再保險的成本估算會考量多年投資收益 ③ 限額再保險也常被稱為非比例性再保險 ④ 超額賠款再保險也常被稱為非比例性再保險(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試題分析與正確答案
根據試題分析,正確選項為 (C) ①④。
這涉及對再保險兩大分類的理解:比例性再保險(分攤保費和損失)與非比例性再保險(只分擔超過特定門檻的損失)。而限額再保險則是一種側重財務融資的新型工具。
四個選項的再保險概念解析
① 限額再保險之設計,可能依合約績效進行利潤分享
- 正確原因: 限額再保險(Finite Reinsurance)的設計往往具有強烈的融資(Financing)特性(此為外部知識,需獨立查證)。它通常涉及多年期的、預先設定最大風險轉移限額的合約,且其保費收入會被再保人進行投資。由於這類合約的風險轉移程度較低,保費中包含了大量的投資成分,因此合約通常會設計一個機制,允許分出公司(原保險人)與再保人根據合約最終的損失績效,分享剩餘的利潤(如果損失低於預期)。
- 簡單生活例子:
- 這就像你和朋友合開一個專門應對某個小風險的「互助基金」。你們約定,如果五年後這筆基金還有剩餘,那剩下來的錢就依照事先約定的比例分給兩位。這是一種利潤共享機制。
② 超額賠款再保險的成本估算會考量多年投資收益
- 錯誤原因: 超額賠款再保險(XOL) 是一種純粹的風險轉移工具(此為外部知識,需獨立查證)。其主要目的在於保護原保險人免受單次重大或多次累積的災難性損失影響。因此,其成本(再保費)主要基於損失的機率和嚴重性來精算,通常不會將多年期的投資收益作為核心考量因素。**「限額再保險」**才是將時間價值和投資收益納入成本估算的主要類型。
- 簡單生活例子:
- 你買的是一把雨傘(XOL),只保證你不會被「淋到全身濕」(損失超過門檻)。你付的錢是買這把傘的風險保障,保險公司不會因為預期這筆錢能投資十年賺利息而特別降低你的保費。
③ 限額再保險也常被稱為非比例性再保險
- 錯誤原因: 這個敘述雖然部分正確,但並非「限額再保險」的典型名稱,且在保險學分類上不如選項 ④ 精確。限額再保險主要是依其財務與會計功能來界定,它屬於一種「非傳統再保險」 [外部知識]。將其稱為「非比例性」再保險容易與傳統的超額賠款再保險混淆。
- 簡單生活例子:
- 限額再保險的本質是「金融工具」。雖然它有時也表現出非比例的特徵,但這就像稱呼一台混合動力汽車為「汽油車」一樣,忽略了其更重要的技術特點。
④ 超額賠款再保險也常被稱為非比例性再保險
- 正確原因: 非比例性再保險(Non-Proportional Reinsurance) 是指再保險人承擔的損失金額,與原保單的保費或保額無直接比例關係(此為外部知識,需獨立查證)。超額賠款再保險正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再保人只承擔超過約定自負額(Retention Limit)以上的損失,而與原保單的總保額無關。
- 簡單生活例子:
- 你為你的手機投保 XOL 再保險。再保人約定只賠償超過 1,000 元的損失。如果你的手機損失 800 元,再保人不用付錢。如果損失 5,000 元,再保人只賠 4,000 元(超額部分)。這不是按比例分攤,而是按損失的超額部分分攤,故為非比例性再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