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 2025 年春季學期赴 IÉSEG School of Management(Lille)交換,而這一季開始學校更改交換學程制度,因此網路上找不太到關於新版課程模式的經驗分享。為了幫助未來想至 IÉSEG 交換的同學,我決定分享我選課與實際修課的經驗。
在學分換算上,歐洲 2 ECTS 約等於台灣 1 學分。以台科大為例,若要申請交換獎學金,規定需修習至少 9 學分(即 18 ECTS) 且課程內容需與自己系所相關,因此選課時要特別注意學分數與課程領域的對應。
IÉSEG 里爾校區 修課方案介紹
碩士交換分為兩種修課方案:
- 方案一:Extensive(整學期課程)
5 門核心課程(Core Courses,類似必修課程,1 門 2 ECTS,共 10 ECTS),
再加上選定一個主修(choose a specialization,學校共提供 11 種方向),並修讀該主修的 6 門專業課(Specialization Core Courses, SCC,1 門 3ECTS,共 18 ECTS)。課表固定,不用線上登記課程,但無法退選或更換課程。
Extensive(整學期課程)主修如下:
IESEG 里爾校區 交換主修課程
- 方案二:Intensive(密集課程)
5 門核心課程 Core Courses + 9 門 International Electives(1 門 2 ECTS,共 18 ECTS)。密集課程通常在一週內完成,各門課程的時間安排會列在選課通知 email 的附件中,需要開學前線上登記選課。 Intensive 課程可在加退選期間退換課,彈性較高。上課形式為 1 週需上課 4 天 ( 1 天連上 4 小時) + 當週 / 隔週報告或考試。
Intensive(密集課程)課程如下:

MASTER IE Intensive schedule SPRING 2025
此外,碩士課程的行事曆與大學部不同,課程安排完全不重疊,因此在交換期間,我幾乎只會在宿舍餐廳吃早餐時遇到台灣的大學交換生。
選哪個修課方案?
我一開始選擇了 方案一(Extensive),主要是因為台灣較少開設與 Business Development 相關的課程。不過在第一週上過 Core Courses 後,我發現班上幾乎都是法國學生,課堂討論大多使用法文。我是班上唯一的東方面孔,少數的非歐洲學生自己成群,整個讓我很有隔閡感。 因此,我趁著加退選期間轉換為方案二(Intensive)。
Intensive 課程主要為交換生設計,同學來自各國,英文交流更自然。因為經常在不同課程中遇到相同的交換生,久而久之也能熟識。 此外,Intensive 課程在時間安排上非常彈性,不像方案一那樣必須修滿 28 ECTS。我可以依照台灣學校(如台科大)交換獎學金的規定,只修到 18 ECTS 即可。例如,我三月中安排了冰島旅行,就把課程集中在 3 月 24 日之後才開始。
不過在我寫信請台科大行政人員協助與 IÉSEG 溝通換課時,對方提醒我:Core Courses 中的 Business Game 不能被認列為獎學金的學分。最終我共修了 20 ECTS,確保符合獎學金規定。
法文課程要不要上?
法文課是免費的選修課。開學前學校會寄送 email,請交換生進行線上分級測驗。 若完全沒學過法文,會直接跳過測驗,但仍需填寫基本資料。
我個人選擇不修法文課,主要原因為:
- 上課時間可能與長假衝突,影響旅行安排。
- 聽說課程進度略快,初學者容易跟不上。
- 常到其他國家旅行,遇到的語言如德文、西文或義大利文,使用法文的機會有限。
此外,對短期交換生而言,法文初學者在短時間內要能流暢聽說其實不太容易。即使學會幾句日常用語,與當地人對話時仍可能卡頓,不如直接以英文溝通。 不過,如果本身對語言學習有興趣,或希望與當地人交流,則推薦修習法文課。懂一些法文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幫助,例如看菜單、標示或購物時能更快理解,不用一直依賴翻譯。
在日常消費上,大約 90% 的店員或服務生開口第一句都是法文。如果聽不懂,只要禮貌地回一句 “Pardon?”,多數人就會改用英文。 當然,也會遇到不會講英文或拒絕使用英文的店員,這時我就會拿出 Google 翻譯協助溝通。
小結
IÉSEG 的交換生可以依照個人需求與學習節奏,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課方案。 若有特定想學習的主修課程,希望體驗法國學生的上課氛圍,我會建議選擇 Extensive 課程。 若希望課程安排更有彈性、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生,Intensive 課程會是更理想的選擇。 至於法文課,可依個人興趣與時間安排選修;未修習者在大城市以英文溝通的話,生活上通常也不會遇到太大困難。
此外,IÉSEG 也提供豐富的校內活動與社團選擇。學校的 International Club 會定期舉辦讓在校生與交換生互動的活動,例如城市導覽、主題派對及歡送會等。不過活動風格有點「隨興」,或許是法國學生的特色之一 (?)。 關於 International Club 的活動體驗,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心得,並介紹交換課程內容、教授授課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