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股市感言
題目:《為什麼從四月漲到十月,很多人還是不知道主題是AI?》
◎第一層:資訊雜訊太多,主軸被稀釋。自四月起,大盤一路緩升,但新聞焦點天天變。
今天講綠能,明天講航運,後天又說台積電封裝。
AI 這個真正的「主旋律」,被無數的「伴奏」給掩蓋了。
多數人被碎片資訊牽著走,看到的是股價表面起伏,
卻沒有看到背後推動整個時代的力量。
◎第二層:人性抗拒抽象題材。
AI 聽起來虛、遠、難懂。
不像房地產、電動車那樣有形有物。
投資人習慣用眼睛而非頭腦去理解世界。
他們要「看到」工廠、車子、鋼鐵,
卻忽略了世界正從「實體文明」轉向「智能文明」。
於是,AI 在他們眼裡,不是革命,而是幻想。
◎第三層:群眾只在事後理解。
人類天生害怕不確定,總要等趨勢明朗後才敢承認。
當AI初起,他們說:「這是炒作。」
當AI發展到半途中,他們說:「這是輪動。」
等AI全面滲透,他們才會說:「原來這就是主流。」
但那時,早期的投資人已經完成資產重分配。
這就是市場殘酷的「時間差懲罰」。
◎第四層:很多人根本看不起AI。
他們覺得AI太浮誇,是工程師的吹牛。
他們寧願相信傳產、相信鋼鐵、相信土地,
因為那代表「穩重」「真實」「不會消失」。
但歷史的每一次躍升,
都是被上一代人嘲笑的幻想開始的。
他們笑電腦、笑網路、笑智慧手機、笑比特幣——
如今又笑AI。
其實他們不是不懂AI,而是害怕自己被新世界淘汰。
所以,他們用「嘲笑」來掩飾「恐懼」。
而市場,永遠獎賞那些敢於相信未來的人。
***老王結語:
股市不是錢的戰場,是覺醒的試煉場。
AI不是科技題材,而是人類的自我複製與升級。
這波上漲,不只是產業的輪替,而是文明的換血。
看得懂的人,在賺錢;看不懂的人,在懷疑。
而那些「看不起AI」的人,
終將成為下一個世代的「歷史註腳」。
2025年10月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