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ixit 再次給 AirPods Pro 3「可維修性 0 分」,代表這款產品幾乎無法拆解維修。不過這也不只第一次了~~但對 Apple 而言,也許這不單單是設計上的取捨,而是一場精密的商業佈局嗎??
以下內容純屬推理與預言請小心服用$$$
我將用「微觀」與「宏觀」兩大面向來分析這幾回Apple持續性榮耀的獲得~
iFixit維修性零分的背後到底在搞什麼花招??
首先iFixit 給 AirPods Pro 3「可維修性 0 分」的主因是在於從第一代AirPods開始電池與外殼總是高度密合無法用普通工具拆解,電池被強力膠密封,也無法無損拆解。若要更換電池,得使用加熱方式先來讓黏著劑融化,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損壞內部柔性排線與主要的白色外型塑料,總結來說如果電池壽命無法正常使用時這款產品是無法更換電池繼續使用了,顧客只能再買一組了。
--保固期限內就是換一組(不能修)
--過了保固期限就是只能當擺飾(不能修)
不過客觀評估AirPods在正常使用下也沒那樣容易壞,只會因為電池的可用性會越來越差,不得不換。通常來說AirPods的電池大約過2.5~3 年後會嚴重老化衰退電量超過 40%(1.5~2 年後衰退明顯約 25~35%)。所以AirPods電池理論上3年後是會大大影響正常音樂體驗,所以你想不換都不行了....也因為電池不可更換,所以每次巧遇發表會~用戶自然就剛好合情合理的~~給自己一個理由上鉤買了新的AirPods下一代了。
今天我從商業角度來分析這種這套行為,各位就會知道什麼叫做高手的>>>>>

《 布 局 》
一、微觀視角:產品、利潤與使用者行為
AirPods Pro 的產品結構設計,本身就展現了「消耗型高利潤商品」的思維。封裝式模組讓電池、晶片與麥克風一體化,能提高生產效率與良率。
但相對地,這也讓消費者的使用週期被鎖定在約兩到三年之間。根據實測,AirPods Pro 的鋰電池通常在使用一年後就會衰退 10~15%,兩年後續航時間明顯下降至約三小時,三年後甚至低於兩小時。這樣的壽命結構,正巧與新產品發表會~換機升級節奏吻合?
換句話說,Apple 並非忽略維修性,而是刻意設計出「可預期的老化週期」,讓消費者在使用體驗下降時,自然地產生重購行為。
對 Apple 來說,AirPods 不只是耳機,而是一種「持續更新的消耗品」。
二、宏觀視角:品牌、生態系與政策佈局
在短期內,Apple 的策略極為明確。AirPods 是蘋果生態系中毛利率最高的配件之一。降低維修性,等於用戶一旦壞了只能重購。這不僅維持營收循環,也讓產品供應鏈更穩定。封閉式的配對系統與韌體設計,更強化了 iOS 生態的專屬綁定,使得競爭者與第三方維修商難以插手。
同時,這樣的封閉性也降低了售後維修與服務成本。全球維修體系往往是品牌最難控管的區塊,Apple 選擇用「無法維修」的方式徹底規避風險。
但在長期策略中,這樣的選擇更像是一場結構轉移。Apple 不再強調「維修文化」,而是推行「以舊換新」與「再製回收」機制,讓消費者逐步習慣「換新比修理更合理」。
透過掌控從生產到回收的每一環節,Apple 正在打造一個封閉式的循環經濟體系,不僅減少外部依賴,也強化品牌控制力。

Apple換句話說的藝術?
Apple 對外界強調「碳中和、環保、永續」,但這系列AirPods卻是不可維修的產品。我想只要有腦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件事情的矛盾之處,但Apple果然就是亞當的蘋果,它也準備好一系列策略讓消費者合情合理接受矛盾,幫大家淡化自己的罪惡感...
Apple 主打的官方回收以舊換新的機制,將「維修沿用」~~巧妙的替換為「回收再生」。在品牌敘事中,消費者不再是修理舊物的人,而是參與地球「環保升級循環」的一員。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換句話說的藝術。當你想要一個東西時,你的大腦會幫你選擇相信各種這個決策的線索,所以各位不用擔心Apple都準備好了...恩
同場加映
Netflix 紀錄片《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揭露消費陷阱與品牌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本片年度必看!!!
最後我們用換位思考來洞察...
看見的是:維修零分,策略滿分的高維度布局...
從目前 Apple 的財報與產品市占率來看,這無疑是一場長遠佈局的商業戰略勝利。
我推理出的結論是:Apple 的核心價值始終如一,讓消費者更依賴,並更深黏在產品生態圈中。短期內,它透過高毛利結構與封閉設計維持穩定營收;長期則以封閉式生態與回收機制,建立出環保永續的品牌敘事,讓人買的安心用的也放心。
在心理層面上,Apple 用「體驗升級」掩蓋「維修不便」,用「升級換新文化」取代「傳統維修」,讓用戶在被優化的感官體驗中獲得滿足,並自願成為品牌循環生態的一員,也就是那個「買不停的生態圈」。當用戶逐漸習慣這種消費節奏後,這整套行為模式就會在大腦中被定錨為「理所當然」。
Apple 透過這樣的設計,把習慣的種子悄悄埋進用戶心中,讓「矛盾」被轉化為「合理」,產生擴散效應。 最終,讓用戶一邊心甘情願地留在生態圈裡,一邊持續地購買、升級、再購買形成一場完美的「養套殺」式品牌循環。
同場加映
創新設計不只是「設計一個新產品」, 而是設計「商業戰場下存活的獲利系統」。
最後我還是配服Apple的佈局(財力),因爲舊換新的價格其實真的還不錯,真的是有誠意的不是嘴炮來著,所以我也自然而然的願意加入,畢竟我也只是個小老百性,誘人的短期回報我能不心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