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創新能改變世界,有的卻像一個響屁,臭屁過後就煙消雲散?
多數人以為「創新設計」就是設計一個從未出現過的產品。但在真實的市場裡,能活下來的創新,不是靈感,而是一套能持續獲利的商業系統。如果你是設計師、創業者或產品經理,想理解「創新」的底層邏輯, 歡迎來找我一起吃個薑母鴨聊聊天,或是看看這篇文章幫我點個「讚」~也可以。
廢話已經說了~讓我們進入正題
首先我會先把創新分解為 3+1 種不同的進化策略。來和大家討論何謂創新設計

一、技術型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就能決定遊戲規則
關鍵詞:技術創新、核心技術、護城河技術型創新,講的是「技術就是競爭力」。只要你擁有關鍵技術,你就能定義整個產業的方向。這些企業不只是做出產品,而是打造了技術生態系。擁有技術的人,不只可以自己創新還可以幫助世界一起創新,是世界前進的推手之一。
經典案例:
- TSMC 掌握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程,所有科技巨頭都得排隊生產。
- Tesla 以電池與馬達技術為基礎,重新定義了汽車產業的未來與生態圈。
(如果你會來這看文章就表示這種創新基本上都和你我無關~~~也不需要多理解拉..)
二、延續型創新:讓成功的產品持續呼吸成長
關鍵詞:延續創新、產品優化、用戶留存
這類創新不是推翻重來,而是持續進化。重點在於:如何延長品牌產品壽命,開發新市場、留住老用戶。
最經典的例子是 iPhone。從 2007 年問世至今,每一代都在做小幅優化。 雖然改變不大,但正因為「穩定體驗+熟悉界面」, 讓使用者形成極高黏著度與生態依賴。
延續創新 看似保守,卻是最穩定的商業模式。世界上廣大藍海的3C市場其實都是延續型創新模式,每年每季各品牌都在與同類型產品做創新競爭大戰!!就是為了讓品牌延續在用戶的心中的持續量化有感。
三、整合型創新:當不同力量交會,催出全新商業模式
關鍵詞:整合設計、商業模式、用戶體驗
整合型創新是「跨界思維」的代表。它不是從零開始,而是把既有資源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價值。整合創新不是「發明跑得更快的馬車」而是發明顛覆時代的汽車。
經典案例:
- Spotify:把「串流 + 訂閱 + 演算法」結合,改變全球音樂市場。
- Uber:結合「App + 司機 + 車輛」形成全新的移動生態。
- PLAUD NOTE:利用 OpenAI Whisper 將錄音轉文字,再搭配 ChatGPT 摘要功能,重新定義錄音筆。
- AI 眼鏡:融合攝影鏡頭與 AI 分析,讓穿戴裝置變成你的工作助理。
四、我獨自升級型:當時代紅利+體驗洞察=創新爆炸
關鍵詞:天生好命、用戶洞察、爆款產品
這類創新不靠技術,而靠「人性洞察」與「時代運氣」。這些產品抓住了人性中「好奇」「方便」「被理解」的需求,不是技術最強,而是釣到了最貼近用戶最深處~未被滿足的種種不同慾望。
例如:
- 抖音(TikTok) 以精準的推薦演算法與上癮式設計,從數千萬成長到十億用戶,顛覆全球娛樂規則。
- ChatGPT 於 2022 年 11 月上線後短短數年,估值從 20 億美元暴漲至 5,000 億美元,成長 250 倍。
值得一題!這類型的創新設計是最~最~最...不可能被成功複製的,因為老天爺不會眷顧每一個想創業的孩子們!!這種創新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當有人在和你說「成功模式可以複製」~恭喜你~你應該是遇到直銷了....
在這AI戰國時代!! 創新設計,不是靈感,而是一場戰場設計
創新設計的本質,不是創造新東西,而是設計出能在市場中生存、具備獲利能力的系統。它是一場結合技術、人性、洞察與市場的修練之旅。只有能在廣大混亂的藍海中創造出不會翻船的人,也許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創新設計師?
(起碼不怕找不到工作...)

想踏上創新的修練之旅嗎?
中原大學碩士在職專班《創新設計實戰》課程,正在開課中!!
透過業界案例、跨域整合思維、設計工作坊與專題實作, 帶你理解創新設計在商業中的核心價值。課程涵蓋 3C 數位產品、日用品、潮流時尚等產業實例,幫助你跨越「設計美學」與「商業策略」之間的界線, 培養能在市場中創造價值的設計直覺。
講師就是在下我本人~~PS:今年人數已額滿~明年請早
最後也想問問各位?
你認為當「AI 取代設計師」的時代來臨,哪一種類型的創新者最有可能留下來? 留言告訴我你的看法,下次我們聊聊「創新設計與 AI 共演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