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紀錄片《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揭露消費陷阱與品牌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本片年度必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 圖 Netflix )

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 圖 Netflix )


你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精心設計的謊言!

這部顛覆性的紀錄片揭露了各大品牌如何透過巧妙手段讓我們買個不停,而這樣的消費行為又對我們的生活及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非常推薦大家上 Netflix 看這部紀錄片《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

其實,我們早已被各種心理消費陷阱牢牢操控。當人類的 「需要」 被滿足後,企業要繼續賺錢,就得不斷刺激人們的 「想要」。購物,這早已成為一場無止境的消費欲望遊戲。


今天先簡單介紹影片中的 前兩大章節,並加入一些我的主觀想法,與大家分享這部設計師必看的紀錄片。這部影片用人工智慧私人助理「莎夏」的視角,幽默又反諷地解釋企業如何透過五大規則邁向成功。讓人看了忍不住思考:我們身處的職場,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呢?


第一條規則:增加銷量

前愛迪達品牌形象總裁艾瑞克·立德基坦言:

「作為董事,我的目標就是提高利潤和銷量,達不到就是失職。」

因此,品牌只能不斷推出新品,讓消費者持續購買。但其實人們真的不需要這樣多雙球鞋不是嗎???


影片中也用快時尚的服飾品牌來舉例
每一年這些品牌推出的新品款式有多少?大家猜一猜有多誇張



準備揭幕答案!一年每家品牌的新品數量如下

  • GAP:12,000 件
  • H&M:25,000 件
  • ZARA:36,000 件
  • SHEIN:1,300,000 件

在亞馬遜網購平台的介面設計師更是跳出來面對這一切,在影片中說明網站設計是如何推波助瀾。用一鍵購買的設計,讓我們無需出門就能輕鬆購物,結果家裡多了一堆非必需品。你是否曾問過自己:

「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

在亞馬遜大數據分析下更助長了更多心理研究與使用預測讓這種消費成癮的現象成為必然而非選擇,企業知道你喜歡什麼、什麼時候會購買,結果我們只會越買越多。




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 圖 Netflix )

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 圖 Netflix )


第二條規則:增加浪費

想像一下,以下數字令人瞠目結舌:

  • 每小時生產 25,000 雙鞋
  • 每小時生產 60,000 支手機
  • 每分鐘生產 190,000 件衣服
  • 每秒生產 12 萬噸塑膠

消費者不斷淘汰舊產品,而那些產品去哪裡了?它們並沒有「消失」,只是被藏到地球的某個角落。

產品是有計畫的淘汰,是否可能已成為成功企業的基石。

源源不絕地推出新產品,已經成為鼓勵消費者淘汰換新的心態。前蘋果設計師就出面說明:各位還記得自己原先的手機可以用幾年嗎?但自從用了智慧型手機後,是否每隔 2~3 年都會換一次手機呢?就算不換手機,我們也許每年會換好幾個手機殼。

產品的確有著大大小小的進步,但這些技術與功能的提升,大家真的需要更換到下一代產品嗎?企業的商業模式,往往取決於是否能創造出動機,讓用戶願意更換產品。

現在每天大約有 1,300 萬支手機被丟棄。

紀錄片中,從維修公司的角度來看這些產品設計,維修公司認為,某些品牌的產品設計本身,就是為了讓此產品無法接受維修為目的而定型設計的。例如無法更換電池、無法更換零件,甚至像 iPhone 移除了耳機孔,讓蘋果用戶只能使用 AirPods 無線耳機。

但對應的產品若是壞掉了,卻無法維修,只能換一組。因為這類產品幾乎都是一體成形,無法正常打開進行維修,例如內部的晶片或電池。更不用說,大多數電池只能正常運作兩年。


第三條規則:謊話連篇

為了讓消費者繼續購買,品牌學會用 「創意」 詮釋真相:

你有多信任你所購買的品牌?

當品牌用環保形象包裝自己,你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卻看不到品牌隱藏的黑暗面。舉例來說,各大品牌提倡的回收計劃,真的有那麼環保嗎?還是只是另一個讓我們心安理得消費的藉口?


影片非常有趣,我就不繼續暴雷了,希望大家可以來去看看這部紀錄片,理解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產品生態。看到最後還有個意外的超驚喜彩蛋!


《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不僅揭露消費陷阱,也讓我們反思日常購物習慣,甚至整個產業設計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影片內容有趣又讓人深思,尤其對設計師來說,絕對值得一看!

不管你是普通消費者,還是設計從業人員,這部影片都會讓你重新審視:你的購物行為是自由的選擇,還是被企業精心操控?你自認為對環境無害其實只是被說服了?

這部影片十分推薦給各位,期待更多人一起揭開這場消費大陰謀的真相吧!
就算不能做些什麼,但看過之後也許知識會我們會恢復一點理智的選擇...

影片的最後亞馬遜網購平台的介面設計師提供我們一個小辦法,冷靜自己的購物慾。當各位有想購買的產品請先加入購物車,在靜待一個月後,在回頭來想想這產品是否對自己有需要。讓自己恢復理智思考不被設計所操控。



大家好~我是Higer未來觀察家

我們下回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假日看了~一看就停不下來,好精彩!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2會員
58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人4星是客氣,外國人3星是喜歡?一顆星的世界誤會大了! 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驗: 旅遊時精挑細選一間米其林推薦、Google滿滿4.8星的神級餐廳,結果一口吃下去……嗯?這不就是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再加一點香菜的味道嗎? 五星好評,真的等於五星品質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一星破口噴出來」。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人4星是客氣,外國人3星是喜歡?一顆星的世界誤會大了! 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驗: 旅遊時精挑細選一間米其林推薦、Google滿滿4.8星的神級餐廳,結果一口吃下去……嗯?這不就是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再加一點香菜的味道嗎? 五星好評,真的等於五星品質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一星破口噴出來」。
Thumbnail
2025/04/01
這幾年,每次 iPhone 發表前,果粉們都懷抱期待,想看看蘋果會不會來個大突破,像當年 iPhone 4 的經典設計、iPhone X 的全面螢幕一樣,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變革。結果
Thumbnail
2025/04/01
這幾年,每次 iPhone 發表前,果粉們都懷抱期待,想看看蘋果會不會來個大突破,像當年 iPhone 4 的經典設計、iPhone X 的全面螢幕一樣,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變革。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家平常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是怎麼做決定的呢?是看價格?看評價?還是聽朋友推薦?或是看到一個產品的廣告,雖然覺得很不錯,但總是有一點點猶豫,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買?這時候,想著如果能親身體驗這個產品,感受它的魅力,是不是會更有信心下手呢?這就是體驗行銷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大家平常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是怎麼做決定的呢?是看價格?看評價?還是聽朋友推薦?或是看到一個產品的廣告,雖然覺得很不錯,但總是有一點點猶豫,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買?這時候,想著如果能親身體驗這個產品,感受它的魅力,是不是會更有信心下手呢?這就是體驗行銷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很多人常在購物時感到無法抗拒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法,被層層包裝下的「超值組合」、「買一送一」等行銷陷阱所誘惑,最終買了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東西。有心理學家透過學術研究進行解析,為何人總是無法抗拒這些誘惑。 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指出:成功的商品資訊廣告往
Thumbnail
很多人常在購物時感到無法抗拒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法,被層層包裝下的「超值組合」、「買一送一」等行銷陷阱所誘惑,最終買了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東西。有心理學家透過學術研究進行解析,為何人總是無法抗拒這些誘惑。 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指出:成功的商品資訊廣告往
Thumbnail
稀缺性原理在透過逆反心理、最佳使用條件和如何反制三個方面,影響人們在購買時的心理。稀缺性原理在大眾瘋搶的情況下,最容易讓我們想跟進,並且失心瘋亂買。在買稀缺商品時,記得問自己一句話:「我是在買稀有性、還是在買功能性」。然而,給出去的權利,千萬不要輕易的收回,這時受到的傷害肯定會是雙倍以上。
Thumbnail
稀缺性原理在透過逆反心理、最佳使用條件和如何反制三個方面,影響人們在購買時的心理。稀缺性原理在大眾瘋搶的情況下,最容易讓我們想跟進,並且失心瘋亂買。在買稀缺商品時,記得問自己一句話:「我是在買稀有性、還是在買功能性」。然而,給出去的權利,千萬不要輕易的收回,這時受到的傷害肯定會是雙倍以上。
Thumbnail
當我閱讀下寬和在《無痛買單》一書中關於產品線定價的敘述,這是一種運用人類心理所設計的定價策略,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產品線定價不僅是一種價格設定的藝術,更是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產品線定價或稱為價格線定價,是企業將同類別商品或服務劃分成不同價格區間,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種策略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
當我閱讀下寬和在《無痛買單》一書中關於產品線定價的敘述,這是一種運用人類心理所設計的定價策略,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產品線定價不僅是一種價格設定的藝術,更是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產品線定價或稱為價格線定價,是企業將同類別商品或服務劃分成不同價格區間,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種策略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全球化購物的時代,購買國外精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這些商品時選擇了代購途徑,這實際上隱藏著許多缺點。本文旨在探討通過代購購買精品的缺點,並推薦一些值得信賴的國外商品購買平台。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全球化購物的時代,購買國外精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這些商品時選擇了代購途徑,這實際上隱藏著許多缺點。本文旨在探討通過代購購買精品的缺點,並推薦一些值得信賴的國外商品購買平台。
Thumbnail
在《無痛買單》一書中,作者下寬和針對當代企業在定價策略上遇到的困境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書中不僅列舉了多個具體案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在《無痛買單》一書中,作者下寬和針對當代企業在定價策略上遇到的困境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書中不僅列舉了多個具體案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書名:《解構顧客價值鏈:拆解消費者決策流程,發現商機切入點,用需求驅動設計新商業模式》 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談到許多零售業遇到的挑戰與現況,也曾經是我所遇到的!​主題談的是顧客價值鏈運,作者舉了非常多零售產業的真實案例,但是往下深入挖掘,在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Thumbnail
書名:《解構顧客價值鏈:拆解消費者決策流程,發現商機切入點,用需求驅動設計新商業模式》 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談到許多零售業遇到的挑戰與現況,也曾經是我所遇到的!​主題談的是顧客價值鏈運,作者舉了非常多零售產業的真實案例,但是往下深入挖掘,在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Thumbnail
你認為消費者決定要購買哪件商品,都是憑理性下決策的嗎?我們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解析消費者如何思考。並討論行銷人如何透過大腦決策的思維模式,置入我們希望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底下將針對確認偏誤的影響力,瞭解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消費決策,並提出如何通過理解消費者的決策方式來設計更有效的顧客旅程。
Thumbnail
你認為消費者決定要購買哪件商品,都是憑理性下決策的嗎?我們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解析消費者如何思考。並討論行銷人如何透過大腦決策的思維模式,置入我們希望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底下將針對確認偏誤的影響力,瞭解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消費決策,並提出如何通過理解消費者的決策方式來設計更有效的顧客旅程。
Thumbnail
消費公平交易 常常與認知有差距 是消費者還是商家的問題 常看到商家的行銷方式 會將消費金額的幾%做公益 也會在捐贈後有收據公佈 一般人會認為這商家行銷是雙贏 消費者也樂的如此消費 也能行善是一舉兩得 初心都是良善的 但如果碰到名字直接取公益xxx 是否會認為這產品的內容
Thumbnail
消費公平交易 常常與認知有差距 是消費者還是商家的問題 常看到商家的行銷方式 會將消費金額的幾%做公益 也會在捐贈後有收據公佈 一般人會認為這商家行銷是雙贏 消費者也樂的如此消費 也能行善是一舉兩得 初心都是良善的 但如果碰到名字直接取公益xxx 是否會認為這產品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