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精心設計的謊言!
這部顛覆性的紀錄片揭露了各大品牌如何透過巧妙手段讓我們買個不停,而這樣的消費行為又對我們的生活及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非常推薦大家上 Netflix 看這部紀錄片《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
其實,我們早已被各種心理消費陷阱牢牢操控。當人類的 「需要」 被滿足後,企業要繼續賺錢,就得不斷刺激人們的 「想要」。購物,這早已成為一場無止境的消費欲望遊戲。
今天先簡單介紹影片中的 前兩大章節,並加入一些我的主觀想法,與大家分享這部設計師必看的紀錄片。這部影片用人工智慧私人助理「莎夏」的視角,幽默又反諷地解釋企業如何透過五大規則邁向成功。讓人看了忍不住思考:我們身處的職場,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呢?
前愛迪達品牌形象總裁艾瑞克·立德基坦言:
「作為董事,我的目標就是提高利潤和銷量,達不到就是失職。」
因此,品牌只能不斷推出新品,讓消費者持續購買。但其實人們真的不需要這樣多雙球鞋不是嗎???
影片中也用快時尚的服飾品牌來舉例
每一年這些品牌推出的新品款式有多少?大家猜一猜有多誇張
準備揭幕答案!一年每家品牌的新品數量如下
在亞馬遜網購平台的介面設計師更是跳出來面對這一切,在影片中說明網站設計是如何推波助瀾。用一鍵購買的設計,讓我們無需出門就能輕鬆購物,結果家裡多了一堆非必需品。你是否曾問過自己:
「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
在亞馬遜大數據分析下更助長了更多心理研究與使用預測讓這種消費成癮的現象成為必然而非選擇,企業知道你喜歡什麼、什麼時候會購買,結果我們只會越買越多。
第二條規則:增加浪費
想像一下,以下數字令人瞠目結舌:
消費者不斷淘汰舊產品,而那些產品去哪裡了?它們並沒有「消失」,只是被藏到地球的某個角落。
產品是有計畫的淘汰,是否可能已成為成功企業的基石。
源源不絕地推出新產品,已經成為鼓勵消費者淘汰換新的心態。前蘋果設計師就出面說明:各位還記得自己原先的手機可以用幾年嗎?但自從用了智慧型手機後,是否每隔 2~3 年都會換一次手機呢?就算不換手機,我們也許每年會換好幾個手機殼。
產品的確有著大大小小的進步,但這些技術與功能的提升,大家真的需要更換到下一代產品嗎?企業的商業模式,往往取決於是否能創造出動機,讓用戶願意更換產品。
現在每天大約有 1,300 萬支手機被丟棄。
紀錄片中,從維修公司的角度來看這些產品設計,維修公司認為,某些品牌的產品設計本身,就是為了讓此產品無法接受維修為目的而定型設計的。例如無法更換電池、無法更換零件,甚至像 iPhone 移除了耳機孔,讓蘋果用戶只能使用 AirPods 無線耳機。
但對應的產品若是壞掉了,卻無法維修,只能換一組。因為這類產品幾乎都是一體成形,無法正常打開進行維修,例如內部的晶片或電池。更不用說,大多數電池只能正常運作兩年。
為了讓消費者繼續購買,品牌學會用 「創意」 詮釋真相:
你有多信任你所購買的品牌?
當品牌用環保形象包裝自己,你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卻看不到品牌隱藏的黑暗面。舉例來說,各大品牌提倡的回收計劃,真的有那麼環保嗎?還是只是另一個讓我們心安理得消費的藉口?
《非買不可:消費大陰謀》不僅揭露消費陷阱,也讓我們反思日常購物習慣,甚至整個產業設計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影片內容有趣又讓人深思,尤其對設計師來說,絕對值得一看!
不管你是普通消費者,還是設計從業人員,這部影片都會讓你重新審視:你的購物行為是自由的選擇,還是被企業精心操控?你自認為對環境無害其實只是被說服了?
這部影片十分推薦給各位,期待更多人一起揭開這場消費大陰謀的真相吧!
就算不能做些什麼,但看過之後也許知識會我們會恢復一點理智的選擇...
影片的最後亞馬遜網購平台的介面設計師提供我們一個小辦法,冷靜自己的購物慾。當各位有想購買的產品請先加入購物車,在靜待一個月後,在回頭來想想這產品是否對自己有需要。讓自己恢復理智思考不被設計所操控。
大家好~我是Higer未來觀察家
我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