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渴望找到一個適合的、能長久走下去的對象——一個相處起來順暢、聊天愉快、價值觀相合的人。但現實是,這件事非常困難。
這份困難,往往源於一個我們深信不疑的迷思:我們總想找到一個「100% 完美契合」的對象。
但事實是,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個與我們100%相合的人。原因有三:- 我們不見得真的了解自己:我們以為自己想要A,但實際遇到A之後,才發現自己真正渴望的其實是B。
- 人是會變的:隨著生活經歷的改變,我們的想法和個性也會跟著變。我以前想找很辣很活潑的女生,現在卻更看重能否聊得來。
- 我們有很多未被激發的面向:我們內心有很多潛藏的特質,只有在特定事件的觸發下才會顯現。
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重新定義,到底什麼才是「適合」。
重新定義「適合」:在「核心價值」上,你們能否互相支持?
我認為,所謂的「適合」,並不是指在所有生活大小事上都達成一致,而是在你生命中最關鍵的**「核心價值觀」**上,對方能夠接納、配合,並且互相支持。
這些核心價值,是由我們的成長經歷和生命思想所構成的,它們是定義「我是誰」的關鍵元素。如果一個人能看見,並且願意接納這些元素,那他就是適合我的對象。
那麼,要如何找到這樣的人呢?這裡有三個心法,想分享給各位。
心法一:用「好奇心」取代「盲目猜測」
我們在約會時,很容易因為對方的一句話,就先入為主地幫她貼上標籤。例如,當一個女生說,她偶爾會想去吃一頓昂貴的 Fine Dining,我們腦中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可能就是「拜金」、「花錢如流水」,然後就在心裡把她否定掉了。
但這個時候,我們其實錯過了一個探尋她「真正價值觀」的機會。
如果我們願意發揮好奇心,去探問她這麼做的「原因」,我們可能會了解到,她是因為平時工作壓力極大、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才需要偶爾用一頓美食,來讓自己徹底放鬆。這背後的價值觀——「努力工作,也懂得犒賞自己」——其實跟我們很多人是一樣的。
所以,不要急著貼標籤,而是要對關鍵字保持好奇,去探問行為背後的「為什麼」,那才是她真正的核心價值所在。
心法二:勇敢地「攤開自己」,測試對方的接納度
我們在約會時,總想隱藏自己的缺點,表現出最完美的樣子。這在短期內或許有效,但對於想找長期關係的人來說,這無異於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那些你刻意隱藏的真實想法、比較隱晦的價值觀,終究會在後續的相處中暴露出來。與其等到交往後才發現彼此無法接納,不如一開始就適度地「攤開自己」。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透過自我探索,發現自己有蠻嚴重的「逃避型人格」傾向。我不喜歡每天講電話,也不喜歡太高頻率的見面和訊息報備,那會讓我覺得很煩。
現在,我就會在約會的過程中,適時地告訴對方我的這個特質。很幸運地,我現在的伴侶,就是一個能夠接納我這個狀態的人,因為她可能也有類似的價值觀。當我們的核心需求能被對方理解和接受時,這段關係才有機會健康地發展。
心法三:用「負面經驗」,測試彼此的「情緒接納」能力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你最脆弱、最負面的一面,能不能被對方接住?
我們的生活不會永遠順遂,總會有壓力大、沮-喪、焦慮的時刻。如果你在透露出這些脆弱時,對方無法接納、無法理解,甚至是用「你想太多了」來回應,那這段關係其實岌岌可危。
當然,這不代表要在第一次約會就「情緒傾倒」。而是在約會的早期,用比較幽微的方式,去透露一些「已經消化過的」負面經驗。例如,分享你「曾經」有過的一段情緒風暴,然後觀察對方能否接受、能否給予好的回饋。
如果對方因為你的坦誠,而感覺到被信任,甚至讓關係升溫,那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結論:找到適合的人,是一場雙向的測試
總結來說,找到適合的對象,不是一場大海撈針的運氣遊戲,而是一場有意識的、雙向的「測試」。透過好奇心去探尋對方的核心價值,同時也勇敢地攤開自己,讓對方來認識你真實的樣貌。當你們在最核心的價值觀上能夠契合,在最脆弱的時刻能夠互相支持,那這段關係,才有可能成為你理想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