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件好玩又不好玩的事情,我在9月28號(教師節)開始發高燒,〔中秋節〕確診新冠,然後在10月10號(國慶日)凌晨三點多住進醫院!
一場病的重要節點剛好是三個節日,還真是好玩的事情,但生病一點都不好玩。
我進入這間醫院,剛好碰上三天連假。那正是一種奇妙的時間。在急診大廳,我不自覺地持續觀察,因為之前阿嬌(認識的人)也住過同一間醫院。根據她的說法,我更好奇這邊的人員與運作。
119送人進來,警察也送人進來。醫療人員如何因應?在不同情況下,他們怎麼作為?
我發現阿嬌說的「孔有武力」的男性醫療人員,幫我抽血。另一位則護送我到各個單位做檢查,比如照X光、電腦斷層。我覺得沒有她說的那麼可怕啊!反而覺得一切都井然有序,各司其職。
我覺得大家在假日上班都很辛苦,但他們都很敬業。
阿嬌上次也住這裡,在急診室等了三天。她說氣氛不對、服務不好,後來抗議了,照護才改善。她的方式是抗爭,是託關係,是強調她老公的檢調背景——一百多歲,身體還不錯。那種背景像是一種制度的通行證,她用它來換取照顧。
而我不是。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人需要知道。
我在10月10日下午,也就是住院後約12個小時,被安排在一間獨立病房。這是一間隔離病房,沒有冷氣,但有幫我準備一支專用的立地電扇。也沒有其他病人,我非常習慣這樣的空間,因為只要有第二個人,我就會開始顧慮。我不想顧慮,我想專心照顧自己。
這裡是衛福部的分院,屬於療養院的系統。我一開始以為會有阿嬌說的「孔有武力的護士」,但後來發現是男護士、男照服員,也有女照服員。有些年紀偏高,也有年輕女護士,但她們多在小夜班、大夜班。急診室也有年輕的女護士。照護風格人人不同,但對我都很友善,也看見他們的努力。
為了事實,我還是要說一下:我散發的也是友善的態度。這就像鏡子一樣,我需要說的是——人與人是相互的。我們若是以急躁、不滿,甚至挑剔的語氣與態度去面對,回報的也會是一樣。這個道理哪裡都一樣,不只是在醫院裡吧?
我不覺得這裡不好。雖然是假日,但醫院仍然運作。醫生在十月十日就來問診新病人,這超越了制度的節奏,是一種主動的照護。我感受到他們的辛苦,也感受到他們的誠意。
我沒有託關係,也沒有抗爭。我選擇正面回應。照服員問我吃飽了嗎?我說吃不下,但我儘量吃。我用愉悅的心情回應他們,也回應我自己。
我不是在否定阿嬌的方式。她的感受是真實的,她的選擇有她的理由。
但我看見的是另一種可能。我不需要背景,我不需要抗爭,我只是做我自己,自然的善意和愉悅。
我不是要凸顯我的好或特別,而是要說明我們跟環境,我們是用什麼樣的眼光跟態度,去面對它,了解他,回應它。 這才是我要說的重點。
沒有人或制度是完美的,但它有溫度。那種溫度不是熱情,也不是冷漠,而是在於我們如何感知和應對。
正在讀這一篇的你,你會怎麼去觀察、覺知和應對呢?歡迎討論,也歡迎互相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