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真的沒給嗎?還是你們的頻率不同?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
「他都不懂我。」
但也許,他只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在愛你。
他幫你修水龍頭、買早餐、提醒你多睡一點,
他以為那樣是在表達關心,
而你心裡卻想:「我只是想被抱一下。」
他用行動在給,
你卻需要情感的回應,
於是你覺得他冷淡、他覺得你難哄,
彼此都努力了,卻都覺得孤單。
愛的落差,往往不是不愛,而是聽不懂
我們常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愛人,
有人用行動表達愛,
有人靠言語安撫;
有人習慣給建議,
有人只想被靜靜陪著。
但當愛的語言不同時,
理解就容易卡住。
他說:「我幫你解決好了啊。」
而你心裡想:「我不是要你幫我解決,我只是想你聽我說完!」
這並不是誰對誰錯,
只是,你們愛的語言,不一樣。
每個人學會愛的方式,都有故事
有些人從小被教「要堅強,不要太情緒化」,
所以他長大後,不太會安慰別人,
(因為他已經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被期待「要懂事、要照顧別人」,
所以他在關係裡,也總是努力扮演「付出」的角色。
這些被教會的愛,
形塑了我們的回應他人的方式。
他不是不想給你情緒價值,
而是他不會。
他只是用他「學過的方式」愛你。
情緒價值,不只是給與收
情緒價值不是「有沒有」,而是「懂不懂」。
當你能說出:「我希望被安慰,不是被分析」,
他才有機會真的學會怎麼愛你。
因為很多人不是不愛,
而是沒有人教過他:
「安慰,不是解決問題;理解,才是最深的愛。」
愛,不需要長的一樣,只需要願意靠近
愛的樣子有很多種,
行動的、言語的、沈默的、陪伴的。
重要的不是「誰得方法最好」,
而是,我們能不能慢慢去理解彼此的語言。
下次當你覺得他「沒給」時,
也許先停一下問問自己:
他,是不是其實在用他的方式愛我?
而我,
能不能更清楚地說出,我想被怎麼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