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不是不夠愛,而是不知道怎麼讓對方感受到。

在一段關係裡,
兩個人其實都在努力,
只是努力的方向,不一定一樣。
我們想被安慰、被理解、被在意,
也希望有人能在情緒低落時懂自己。
但在那個「想被懂」的過程裡,
我們很少停下來想,
那,我懂過他嗎?
情緒價值,不只是被給的那一方重要,
有時候,我們也該成為那個能「給」的人。

我相信,你真的有在努力
如果現在問你:「你有給過情緒價值嗎?」
你可能會說:「有呀!」
而且我相信,你一定有。
你也許會想:
「我都有努力工作,想讓他過得更好,」
「我也幫忙買晚餐、接送上下班、提醒他別太晚睡,」
「回家前我還會整理房間,讓他回來能舒服一點。」
這些努力都是真的,也都很棒。
只是,
我們用「行動」表達愛,
但他想要的,
也許是一句「我懂你累了」。
我們用「付出」證明在乎對他的在乎,
但他需要的,可能是能好好說話的空間。
也許你會覺得:我明明有在對他好啊?
📍他說:「最近壓力好大。」
你回:「那你不要想那麼多啦~」
(你想讓他放鬆,但他只是想被傾聽。)
📍他下班回家悶悶不樂,
你說:「我都煮好飯了,你怎麼還臭臉?」
(你以為在照顧他,但他需要的,是一句理解。)
📍他在滑手機沒回你訊息,
你脫口而出:「你是不是又懶得理我?」
(你在表達失落,但他只聽見指責。)
這些瞬間裡,我們其實沒有錯,
只是頻率沒對上,
我在給我們以為的愛,但不是他想要的那種方式。
所以,問題不是「你沒給」,而是「你懂他怎麼被愛嗎?」
在關係裡,兩個人都在給,
只是方式不同。
如果我們只專注在「自己做了什麼」,
而沒有去理解「對方需要什麼」,
那就會像兩個都在說愛的人,
卻聽不懂彼此的語言。
真正的情緒價值,是「對方感受得到的那種愛」
情緒價值,不是我多努力給,
而是對方能不能感受到我的在意。
當你懂得用他能接收的方式去表達,
關係就會開始變得更柔軟。
下次當你覺得他不懂你時,
也許可以先問自己:
「我在關係裡,真的給過他想要的情緒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