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次成功進行閃電誘發與引導實驗,旨在實現「零閃電災害」的願景,為未來社會安全與能源利用開啟了新的篇章。這項首創的成功,不僅終結了單純防範自然威脅的「防禦」時代,更開啟了能夠控制並「利用」其閃電能源的新紀元之門。
關於實驗內容,將向各位詳細介紹如下。
這項革命性成功的基礎,建立在兩大關鍵技術的協同合作之上:
1. 閃電防禦系統:無人機耐雷化技術為了能夠在雷雲中安全運行,無人機必須擁有承受雷擊的能力。NTT開發的無人機耐雷化技術確保了即使閃電直接擊中,無人機也不會發生故障或誤操作。

- 大電流繞道(迂迴):無人機上採用了被稱為「金屬性屏蔽罩」的保護結構。當閃電的大電流襲來時,屏蔽罩會將電流繞開(迂迴),使其避開內部精密儀器。
- 強磁場抵消:同時,研究團隊設計了讓閃電電流流經放射場的機制。此舉可以抵消大電流所產生的強大磁場,從而保護無人機的電子設備不受影響。

憑藉這套完善的防禦機制,無人機得以化身為在惡劣環境下執行任務的穩定平台。
2. 電場變動誘雷技術:精確引導閃電
這項技術的目標是利用電場變動,將閃電引導至任意的指定地點。

- 電位面的操控:搭載了導線(wire)的無人機在空中移動時,會改變周圍大氣中的等電位面(電位相同的區域)。
- 引發放電:在預計引發閃電的時機,研究人員會啟動導線末端的開關。開關啟動後,大地與無人機將處於同電位。
- 電位集中:此操作會導致無人機上部(靠近雷雲的部分)的電位急劇升高。
- 閃電發生:電位差達到極限,將引發無人機與雷雲之間的放電,從而產生閃電。

3. 實驗驗證與成功證明
NTT於2024年12月在島根縣的山區進行了實地實驗。

- 研究團隊使用名為「場強計」的裝置觀測地面電場強度。確認周邊電場開始上升且雷雲發生後,立即放飛無人機。
- 當無人機進入雷雲內部,且電位進一步升高的時機,啟動開關,將無人機與大地連接。
- 成功證明:
・開關啟動後,天空因閃電而明顯變亮。
・同時,觀察到由於閃電的大電流流過,導線的接合處發光。
・數據分析證實,開關啟動後,導線中確實流過大電流。
這些觀測數據明確證明了使用無人機誘發和引導閃電的技術全球首次獲得成功。

4. 未來的展望與能源利用
NTT將持續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並專注於以下兩個重要方向:
- 高精度預測:未來將提高閃電發生位置預測的精度,確保無人機可以飛往最有效率地誘發或引導閃電的定點。
- 能量轉換:研究團隊將投入充電裝置的研究開發,以期實現對所引導的閃電能源進行安全充電與活用。

這項全球首創的成功,不僅終結了單純防範自然威脅的「防禦」時代,更開啟了能夠控制並「利用」其能源的新紀元之門。
NTT的目標是實現零閃電災害的終極安全數位社會。為實現這一目標,未來將徹底推動閃電發生位置預測的高精度化。此舉旨在精確鎖定無人機可以最有效率地誘發與引導閃電的時空座標。
而終極目標,是將運行於天際的巨大能量,引導至人類的未來。我們將積極投入於充電裝置的研究開發,以安全捕捉和引導閃電之力,使其成為可持續的資源。這項研究將使雷能量的充電與利用成為可能。
NTT將持續開拓壯闊的能源新領域,將大自然的猛威昇華為未來的潔淨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