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論壇:戰爭下的理財與風險管理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在各種風險下,我們該有什麼金融韌性知識呢?劉玉晳教授將介紹戰時與平時都通用的基礎理財概念,再以烏克蘭為例,分析經濟和金融在戰時可能的情境,以及一般人適用的避險方法。
❖ 主題:「戰爭下的理財與風險管理」
❖ 主講:劉玉晳教授/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
❖ 主持:廖麗香/自訓團團長
❖ 時間:2025/10/12(日)

個人如何因應戰爭下的理財風險?
課前練習與省思
- 請問計劃保留多少金額,以應對戰爭風險?依個人情況而定,最低為6個月生活費
- 上述這筆錢,部分用來支應戰災時生活所需,部分避開戰爭時貶值的風險。兩者比例依個人規劃而定
- 不能期待有高報酬,甚至必須付出維護成本
- 不必把所有資源用來應用戰爭風險
台灣還會成長,備戰只是生活一部分,日常還會繼續
- 這筆錢必須有部分放在家裡
- 戰時的金融準備需考慮:避免貶值、不被搶、交易方便、便於移轉。
台海戰爭時,金融體系會發生什麼事?以俄烏戰爭為借鑑
- 台海戰爭不是黑天鵝事件,金融界已把戰爭風險考量進去(包含台積電的股價!這個我超意外)
- 台灣經濟與世界連動性大,台海發生戰爭,美股也會受影響
- 2014/02 俄國入侵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幣價值只剩原本的20.32%,股票實質價值只剩原來的19~24.5%。貨幣貶值沒有等到2022真的開戰。
- 戰爭時期,金錢的流動性風險常被忽略,還是要得支應日常所需
- 實體黃金的風險極高,流動性不佳,不建議囤積
- ATM失靈、郵局銀行擠兌、信用卡失靈、銀行系統癱瘓……等情境,都是暫時的!政府已有對應措施,但仍會影響日常生活
因應戰災時的生活所需,個人可以怎麼準備?核心概念是分散風險
1.常備2-6個月生活費2.家中存放現金,台幣、美金、日幣皆可
3.存款分散到多家銀行
4.開通多樣化數位支付,包含Line pay、悠遊卡等,烏克蘭也是這樣
5.保持冷靜,勿受訊息操控
💡儲備越多物資,對現金的需求跟依賴就會降低,包含食物、衛生紙、飲用水、女性生理用品等。
以下做法不推薦:
1.實體黃金,因為難以驗證、交易、流通,以物易物時難以計價
2.存在國外銀行的美元存款,因為流通性不佳,但可以作為長期備用金
3.存在本國銀行的美元存款,因為外匯管制,流通性不佳
台海戰爭發生時,你的資產會發生什麼事?
最主要的風險:貨幣貶值,實質購買力下降
- 名目資產受損(現金、存款、保單、債券)
- 實質資產保值(房地產、股票、黃金)
- 以其他貨幣計價的資產保值(外幣、比特幣)
- 存款人受害、欠債人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