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兵營後門隔一條小路就是飛機跑道。跑道長約900~1,000公尺,一直通到河邊,也就是舊濁水溪。當年,這個飛機跑道除了飛機起降外,平日就是我們小朋友玩樂的場域。
因為跑道,讓我們有別於一般農村的小孩,有機會看到飛機、看到帥氣的飛行員;也因為跑道,讓我們可以在這裡玩耍、奔跑、提燈籠、打炮仗、放風箏、打棒球,還有抓蟋蟀,度過歡樂又奔放的童年。
飛凌機來了

圖片轉載自(航空教育展示館)
「飛凌機來啊!飛凌機來啊!」村裡的小孩一邊跑向飛機場,一邊大叫,這是屬於大家最獨特、也是最興奮的時刻。
飛機嗡嗡地從北邊飛來,在飛機準備降落時,村裡的小孩都會成群結隊、欣喜若狂地奔跑,跑去看飛機,也順便給飛機吹。
飛來的是O-1G空中管制機,屬於一種小型飛機。它的前面有2個輪子,後面有一個輪子,機頭還有一個小螺旋槳,前後可坐2位飛行員。這個小型飛機擔任空中前進管制及沿海巡邏的任務。
每次飛機飛來基地時,都會從營區內的司令台開始降落滑行,滑行約100公尺後,經過營區後門及小路,一路顛簸地至飛機場。
當時的飛機場是一般的沙地,剛好在我家蘆荀園旁邊。飛機降落時,都會捲起風飛沙,我們就會跟在後面,風吹沙打在身上很刺痛,但我們依舊樂此不疲,追著飛機跑,或躲著風飛沙狂笑,享受那種獨有的刺激感。
追飛機就變成村子裡,獨一無二的遊樂方式,連隔壁村的小孩都會跑來參一腳。

爸爸最喜歡在自己的農田旁暸望遠方
提燈籠放沖天炮
飛機場也是提燈籠去夜遊冒險的地方。元宵節時,我家雜貨店都會準備許多燈籠來賣;有各式各樣造型的塑膠燈籠,還有印有各種圖案的紙燈籠。紙燈籠的底座都有一個十字小鐵片,可以夾一枝小蠟燭,點亮蠟燭後,整個燈籠都會透亮起來,很是漂亮。

小時候的紙燈籠
我們通常會提著燈籠走過小路到飛機場。有時候風大一點,會把紙燈籠吹歪,一不小心就被蠟蠋燒到,紙燈籠整個就會燒起來,大家就哈哈大笑地喊:「燒起來了!燒起來了!」火燒紙燈籠,對小小年紀的我們而言,也是另一種樂趣。有的小朋友就作罷不提了,而我通常會回家再點一個,反正家裡有很多的燈籠。有時今年賣不完,明年會繼續擺出來賣,元宵年年有,每年都要提燈籠過節的。
記憶中,有一個蓮花造型的燈籠,是我最喜歡的燈籠之一;粉紅色的外觀,片片的花瓣,燭火點燃後,讓整個蓮花更加立體美麗,顏色飽和、造型雅致。現今,燈籠的造型多變,都用LED燈,少了火的通透感,多了手作的樂趣。這就是時代的演變,每個時代的小孩,玩的東西都不一樣。
元宵提完燈籠,到了中秋節,男孩子們就會玩沖天炮。通常會在自家門前放鞭炮,先把鞭炮立起來,再用一根香點燃炮蕊,點完後就要趕快跑開,否則會被炸到。有的頑皮一點的小孩,還會把鞭炮放在鐵罐裡,讓它炸開,增加刺激性。
哥哥就曾被炮竹削去一點眉毛,至今還留有疤痕。而我的同學麵店的兒子,更不知道是如何玩弄炮竹的,砰的一聲,瞬間把自己的臉炸得白茫茫又冒煙,當時理髮廳老闆娘見狀,趕快進屋拿水幫他沖臉。
自己在家玩炮竹不過癮,村裡的小孩還會跟鄰村的小孩,相約在飛機跑道,用沖天炮對打,看哪一方的炮竹足、火力強,打到彈藥沒的那一方,就會落荒而逃。村裡如果打贏了,哥哥、弟弟就會跟一群男孩興高彩烈地跑回家大喊:「打贏了!打贏了!」彷彿參加一場世界比賽似的興奮。
放風箏打棒球
飛機場也是比武藝的地方。精通手工的爸爸,常常會做一些玩具給我們玩。其中木劍,是記憶深刻也很喜歡的自製玩具,應該是受武俠劇的影響。爸爸會先用木頭削出劍的形狀,然後我們用一個小木塊作為護手,與劍身交叉,再用塑膠繩纏繞,繞成自己喜歡的顏色及樣式。劍首一定要留長長的劍穗,讓劍看起來更神氣與逼真。飛機跑道就變成比武場,大家比手畫腳,彷彿自己就是武功高強的俠女。
爸爸還會幫我們做風箏。先削好一條條竹條,再用竹條架起風箏的主體,通常先彎一個弓狀,橫豎綁幾根竹條,然後糊上舊報紙,像一個章魚的形狀,左右有2條長長的鬚,尾端也有一條。我們拿著做好的風箏,興高采烈地跑到飛機場去放。

示意圖
當時周遭沒建物,非常空曠,有風的時候,風箏可以放得很遠很遠,幾乎要到隔壁五號村落。因為放太遠了,收風箏時,哥哥會騎著腳踏車,收線軸靠著滾動的輪子,一邊踩踏一邊收,哥哥頭腦很好,小時候就懂得借力使力了。
1969年金龍少棒在威廉波特取得世界冠軍後,棒球成了最熱門的運動。村裡小孩也常在飛機跑道打棒球。由於飛機跑道在飛機慢慢沒來後,長滿雜草,還有一些坑坑洞洞,哥哥回憶說:找球的時間,常常比打棒球的時間還要長。因為球打出去後,要從許多的雜草堆及坑洞找球,相當費時,但大家還是興致高昂。
戲水灌蟋蟀
很少使用的飛機跑道,除了雜草矗立,路面凹凸不平外。每當下雨,也會水淹漫漫,我們就會穿著雨鞋或打赤腳去玩水,這時候飛機場又變成了村內小孩嬉戲玩水的快樂場域。
除了,在跑道戲水,也會在水退之後,抓蟋蟀;抓到的蟋蟀,在媽媽的巧手下,就會成為一道香酥美味的蟲蟲大餐。數十年後,媽媽在廚房炸蟋蟀的身影,仍深印在我的腦海裡。而炸蟋蟀的美味也令人難忘。
跑道走入歷史
在我讀專科時,印象中飛機跑道的左邊,有整理成一條長約50尺的土堆屏障,阿兵哥常在那邊出操上課。在20幾年前,廢棄不用的飛機場,在前面建了一棟3層白色建物,作為電台使用。2011~2017年兵營重新改建後,飛機場規劃成軍備及維修廠,築起了高高的圍牆,當年可以遙望遠方田野及山脈,如今只看到一排堅固單一顏色的水泥牆。唯感欣慰的是,從兵營移植出來的那排苦苓樹,四季由綠轉紫再成金黃,美麗了這個場景,也療癒了心情。

飛機跑道現在是軍備及維修廠
無論是傾盆大雨,或是細雨綿綿,雨中的空氣總是瀰漫著濃濃的舊時光。除了想起小時候,玩水抓蟋蟀外;也會想起在飛機場玩樂的快樂時光。那段追飛機、吹風飛沙、沖天炮打仗、抓蟋蟀的歲月,也走進了長長的時光廊道,越走越遠,需靠記憶才能慢慢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