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漸漸進入尾聲,天氣也從兇猛的秋老虎轉涼了,這禮拜都處在雨天之中,這也足以證明秋涼不再是個幌子,炎熱的天氣確實該結束了。
最近有機會受孫媽(我媽媽在文章裡的代稱)的邀請下參與了程代勒老師書畫個展的啟蒙講座與開幕式。這期的個展主題為水墨,不過欣賞完老師的作品,看到了在傳統水墨畫之中又增添了些不同,融合了眾多媒材創作,讓水墨不再是以單純的水墨現身,而是展現了更多在創作上的延展性。

一到達板橋會館,映入眼簾的的是巨大、醒目的主視覺。
上禮拜的假日參與了《墨象詩境》的開幕典禮。參與開幕典禮之前我參與了該個展的啟蒙講座,在參與啟蒙講座之後,我就非常喜歡程代勒老師和老師的書畫作品。
老師用幽默風趣的方式介紹他的作品,作品中看似複雜的筆畫背後都有有趣的創作過程,好比說,畫錯的部分用其他方式彌補,創造不會違和的視覺效果;使用廢棄的光碟片、麻繩,甚至是抹布來進行繪製,這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媒材也成為老師創作的一部份。(這讓我想到《動手玩創意》的尼爾叔叔)

上禮拜假日有幸參與了程代勒老師個展的開幕式。
程代勒老師不僅創作過程有趣,口才也很幽默,不論是在啟蒙講座還是在開幕典禮致詞,總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師多次在介紹作品中、致詞中提到,他認為畫畫就是「畫好玩的」、「畫畫是取悅自己」,除此之外他也引用了法國哲學家Gilles Deleuze(吉爾·德勒茲)所提出的概念,將藝術家分為兩類:(一)農耕型藝術家:穩定、深耕於某個領域或風格,反覆耕作、打磨。像是在一塊農地上種蔬果,今天種高麗菜,也許下次改種番茄⋯⋯等等,但你還是在這塊農地上。其作品變化較小,也不會有較大的改變,風格很統一。(通常各展覽、畫廊都會喜歡這種辨識度高的藝術家)
(二)遊牧型藝術家:不斷移動、跨界、遊走於不同媒介與領域之間。畫同一種風格畫幾張就膩了,會嘗試多種呈現方式。
程代勒老師認為自己是遊牧型藝術家,同一種表現方式畫幾張就失去興趣,下次就會換新的構圖、表現方式。老師也自嘲說,難怪沒有畫廊要找他展覽。XD

展覽牆上引用程代勒老師的話語。
開幕典禮最後的環節是親自聽著程代勒老師導覽他的作品。老師在導覽過程中也不忘和參與者互動,雖然老師仍在學校裡任教,但沒有高姿態的架子,老師的書法、水墨底子深厚,這是所有藝術領域專家一致公認的,對於我們這些水墨門外漢,反倒像是與我們站在同一個水平上,老師保持著愉快的心態與我們分享創作過程,讓我們也試著保持「試試看」的心態去接觸藝術,也讓我們對老師的作品也能淺顯易懂的理解。
⟢⊹⟣
我總認為藝術是為社會提供反面、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去反思,也總是認為創作過程必然經過自身自卑、大風大浪⋯等等,才能創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但欣賞過程代勒老師的作品之後,才發現藝術創作原來還有另外一種面向可以去創作。
或許藝術我們真的不見得能懂,在這似懂非懂的世界,我們大概唯一要懂的是——取悅自己。藝術懂不懂其實沒有很大的關係,也沒人規定欣賞藝術就非得讀懂藝術家在想什麼,說不定藝術家自己也沒有特別傳遞什麼訊息,就像程代勒老師一樣抱持著「畫著開心」、「是為了取悅自己」的當下創作的。
我認為藝術有趣的地方是,除了不一定要讀懂外,就是讓觀看者的想像去參與作品的一部分,這也是藝術所延伸每個人不同看法的魅力之處。

展覽牆上引用池田大作的名言。

程代勒老師個展展覽資訊,歡迎各位抽空來板橋創價美術館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