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週報內容包括投資洞察、投資組合個股分析、買賣策略與對帳單、觀盤重點與投資計畫,透過方格子訂閱專題每週發佈,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❶ 投資洞察:霍華.馬克斯最新投資備忘錄
霍華.馬克斯創辦橡樹資本公司,以備忘錄與投資人分享自己的投資洞見,巴菲特曾經提到,他只要在郵件信箱看到備忘錄,一定會馬上打開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書中即是濃縮馬克斯歷年來的備忘錄和價值投資心得。2025/10/12 發布最新備忘錄:最佳…(The Best of … ) ,這篇是為了慶祝霍華.馬克斯備忘錄誕生 35 週年而建立的備忘錄集,闡述馬克斯認為的投資永恆真理,以及記錄過去三十年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事件,彙整最新投資備忘錄重點如下。
① 第一個十年(1990/10/12 ~2000/01/02 )
- 通往績效之路 1990/10/12:這是第一份備忘錄,長期投資的成功,最好是透過持續良好的回報,避免績效不佳來實現,不是追求輝煌成功,某些年份取得成功,而在其他年份卻慘敗。
- 第一季業績 1991/04/11:樂觀與悲觀、恐懼與貪婪、風險承受與風險規避之間鐘擺式的波動,至今仍是投資界最可靠的特徵之一。
- 遊戲應該如何進行 1995/05/26:橡樹資本的投資理念是如何避免三振出局,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實現高打擊率,而不是每次上壘時都全力以赴。
- 網路泡沫 2000/01/02:描述網路泡沫時期的市場泡沫心理,網路泡沫很快就會破滅,因為人們對「新事物」的過度迷信導致股票估值暴跌。
② 第二個十年(2001/07/11 ~ 2010/12/17 )
- 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2001/07/11:Alpha(α) 贏過大盤的超額報酬,Beta(β) 衡量大盤波動的指標,風險與報酬些對投資者的影響,如果你完全相信有效市場假說,你就不應該成為一個積極的投資者。但如果你忽視它,你很可能會犯下嚴重的錯誤。
- 你無法預測,但你可以做好準備 2001/11/02:經濟和市場週期的重要性,以及對宏觀未來認知的限制。我們或許永遠不知道自己將走向何方,但我們應該知道自己身處何方,而對當今環境的認知應該決定我們的應對之策。
- 現實主義者的信條 2002/05/31:承認了「我不知道」往往是唯一合理的答案。它鼓勵投資人摒棄宏觀預測,轉而專注於評估基本面和發展專業知識。
- 回報及其實現方式 2002/11/11:股票回報來源要嘛是盈利增長,要嘛是投資者對盈利估值的提升,依賴後者從長遠來看可能行不通,鑑於投資領域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如何判斷一位經理是否真正具備投資技能,尋找的是長期持續但可能略微優異的業績記錄,而不是偶爾的靈光一現。
- 我們和他們 2004/05/07:對比兩種投資者風格:一類是「我知道」風格,自信、積極進取、以預測為導向;另一類是「我不知道」風格,始終如一、注重風險、注重基本面,仔細研究這些投資風格的性格類型、對市場的態度。
- 對沖基金:謹慎之舉 2004/10/06 : 任何人都不應該將任何資產類別(包括對沖基金)的回報歸功於其與生俱來的權利,這取決於是否存在定價錯誤的投資機會,以及投資者是否具備識別這些機會所需的技能。
- 風險 2006/01/19:探討風險的真正意義(而非波動性)、風險的重要性、如何衡量風險等等。投資者的職責是承擔風險以追求利潤,為了明智地承擔風險,他們必須了解風險,在決定承擔風險之前,也要確保自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不能簡單地規避風險,然後指望獲得豐厚的回報。
- 敢於卓越 2006/09/07:投資人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他們願意承擔多大的風險。
- 逐底競爭 2007/02/14:描述投資者擁有過多資金卻急於投入使用時會發生什麼事,及時警告資本市場行為,這種行為最終導致2007年次貸危機以及隨後的全球金融危機。
- 一切都好 2007/07/16:「一切都好三部曲」提醒我們,好日子不太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過度使用槓桿、未經檢驗的證券化結構以及過於容易獲得資金,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我們都知道。
- 一切都很好……真的嗎?2007/07/30:描述2007年7月發生的事件如何反映出通常會導致市場鐘擺回擺的因素。雖然認為能夠提前知道什麼會導致市場停止向一個方向擺動並開始向另一個方向擺動的想法很愚蠢,但認為這種歷史悠久的模式不會重演則更加不明智。
- 現在一切都糟了?2007/09/10:討論市場情緒的快速轉變,一系列負面事件,加上過高的槓桿率和不足的流動性,導致投資者心理徹底逆轉。在股市崩盤之前,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為他們已經控制住了風險。然而,風險又回來了。
- 否定主義的限度 2008/10/15:關於投資者心理變化無常的文章是在投資者情緒接近谷底時寫成的,描述了雷曼兄弟破產後投資者心理的劇烈崩潰,並由此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市場環境一直過於樂觀,但在2008年,根本無法做出足夠負面的假設來讓一些旁觀者滿意。這種過度的負面情緒傳遞了一個訊號:堅定的反向投資者面前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 波動性+槓桿=炸藥 2008/12/17:槓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罪魁禍首,謹慎使用的槓桿率取決於其所購買資產的風險和波動性,以及資產持有者的承受能力。在錯誤的情況下,風險資產和過度槓桿的結合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後果。
- 閃耀的一切 2010/12/17:黃金這樣不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其內在價值無法量化,也無法進行分析性投資。黃金之所以能成為保值工具,只是因為人們認同它的存在。
③ 第三個十年(2012/03/19 ~ 2020/05/28)
- 似曾相識的感覺再次出現 2012/03/19: 歷史認知在審慎投資中的重要性。當市場情緒過度樂觀或悲觀時,人們往往會忘記歷史教訓。由於這是運用逆向投資方法的最佳時機,因此忽略歷史模式可能會很危險。
- 這是一個大錯誤 2012/06/20:很少人理解,買家要買到便宜貨,賣家就必須以低價出售,以合理價格買入並不能產生Alpha(α) 收益(贏過大盤的超額報酬),只有以不合理的低價買入才能產生。因此,獲得便宜貨需要有人願意以不合理的低價出售,但不要絕望,有時他們確實會這麼做,我們必須努力成為從這些錯誤中獲利的人,而不是犯錯的人!
- 股票前景 2013/03/13:債券和股票之間的決定性差異在於,你無法計算後者的預期報酬。衡量股票預期回報的少數可靠指標之一是,近期回報越好,不久將來回報可能就越差。
- 獲得好運 2014/01/16:運氣在生活和投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挑戰了「成功總是源於努力和技能」的觀念,並強調了承認自身無法控制的因素的重要性。
- 勇於成就偉業 II 2014/04/08:非傳統行為是獲得卓越投資績效的唯一途徑,儘管它並非一定有效,你必須敢於與眾不同,敢於犯錯,甚至敢於在正確的時候暫時顯得錯誤。這並非易事,正因如此,並非每個人都能踏出獲得卓越投資績效所需的步伐。
- 再次審視風險 2015/06/08:探討投資風險的本質,儘管這個世界通常將風險定義為波動性,但風險的真正來源是每項投資都可能產生一系列結果,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令人不快的結果,風險無法簡化為一個數字,也無法透過演算法進行管理,要出色地應對風險,需要卓越的洞察力。
- 市場知道什麼?2016/01/19:聽取市場建議的錯誤,市場的短期行為源自於投資者認知的非理性波動,“從絕望到完美”,而非冷靜地權衡利弊。
- 這次不同 2019/06/12:在經濟景氣時期,「這次情況不同」的論調常在市場上盛行,投資人用它來解釋熱門資產價格飆升的合理性。這種情緒的表達範圍廣泛,從質疑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到支持那些在最新奇蹟中表現不俗的未經證實的公司的高估值。
- 當然!2020/01/13:你無法從決策結果中判斷決策的質量,隨機性的存在意味著深思熟慮的決策也可能失敗,而糟糕的決策也可能成功。在投資領域,從長遠來看,卓越的技能會克服運氣的影響,但在短期內,運氣可能會壓倒技能,兩者甚至難以區分。
- 不確定 2020/05/11,2020/05/28:在新冠疫情令人困惑的背景下,這提醒我們,預測是徒勞無功的,我們必須承認自身知識的限制,我們對宏觀環境的了解通常無法幫助我們獲得優勢,因為其他人也都了解這些!大多數人不僅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來獲得優勢,也缺乏識別哪些「專家」擁有這種優勢所需的專業知識。雖然人們常常從信譽良好的預測者的輸出中尋求安慰,但他們通常最終會感到失望,卻很少意識到核心問題:宏觀預測很少有用。
④ 近五年(2021/01/11 ~2025/08/13 )
- 有價值的東西 2021/01/11:「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之間看似截然相反的二分法,這可能是一種錯誤的二分法。在如今投資環境中,價值投資者不應局限於抄底,而應該拓展自己的工具箱,也思考「贏家」。
- 知識的幻覺 2022/09/08:宏觀預測要準確,必須準確預測大量因素,既然沒有任何預測能夠勝過其演算法捕捉極其複雜世界運作的能力,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期望自己的預測比其他人的更準確呢?
- 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2022/11/22:短期績效、過度活躍和波動性並不重要,「不對稱性」才是卓越投資的基石,卓越的投資者透過創造與其承擔風險相稱的回報來取得成功,這需要卓越的技能和洞察力,而這些特質只有最優秀的投資人才具備。
- 海變 2022/12/13:回顧40 年來利率下降的影響,由於需要應對疫情後的通膨,利率下降趨勢一度停滯,當投資環境發生根本性變化,投資人必須徹底審視自己的策略。
- 測量溫度 2023/07/10:回顧五次主要的市場預測,都是因為發現市場瘋狂上漲或下跌,這些預測並非基於對財務數據的分析,也不是基於對特定投資的專業知識,而是基於對投資者心理的清晰評估,在辨識出這些極端情況後,便可以放心地調整橡樹資本的風險策略。
- 風險的不可或缺性 2024/04/17:投資者面臨著精明的競爭對手,沒有人應該期望不承擔風險就能獲得豐厚回報,也不應該只承擔風險就能獲得回報,這需要有意識地、巧妙地進行。
- 反思資產配置 2024/10/22:對股票和債券之間根本區別的闡述,前者的預期回報豐厚但不確定,既有上漲潛力,也有下跌潛力;後者的合約回報則較為溫和,不確定性也小得多。這種區別是投資組合建構的關鍵考慮因素,投資者必須確定其合適的風險承受能力,並將自有資產和借貸資產組合成一個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投資組合。
- 價值計算 2025/08/13:價值與價格的本質以及兩者之間的關鍵關係,從長遠來看,價值的成長(通常源自於收益成長)是投資回報的主要動力,而價值對價格具有磁力般的影響力,目前的價格與價值關係應該會強烈影響未來的投資表現,高估值預示著後續回報較低,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