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際,是為多肉室友們查勘居住品質,換盆的季節。算算,迎進第一位室友,是六、七年前的事。一開始純粹是看上了那飽滿的肉感和小巧的身材,不過,如同大部分的生物,幼時的模樣,總是最可愛的。
以為多肉好照顧,是個誤會。北台灣濕熱的氣候,與他們喜好25度以下,需要乾燥通風的習性,頗有距離,室內培養,更是如此。一開始,執著於維持那花朵般的完美葉形,為了避免徒長,植物燈與風扇全天伺候,時不時調整。一次長途旅行前夕,為了安全,決定把植物燈和風扇都關了,告訴自己不要猶豫。
幾周後再見,儘管室友們的身材開始變形,其他都好,植物燈,就也再沒開過。想想,也許不要干預太多,讓他們適應這室內環境,才是為他們好。適應了高溫與溼氣,適應了沒有陽光直射的冬季,他們才能找到適合的生存模式,生命才能長久,至於形態,不重要。
幾年下來,櫻水晶已經不復那緻密剔透的蓮瓣身形,轉而垂直生長;一株加州夕陽,也繁衍了數十倍,發展出數十種個性。幾年下來,我也學會了放手,學會讓他們活出各自的樣貌,學會欣賞每一個生命的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