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報酬率之外,我更在意的是家庭報酬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文 / Dway>

在理財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談報酬率。


年化報酬率幾%、殖利率幾%、ETF一年的漲幅多少。 但走過這些年,我慢慢發現——有一種報酬率,比股票、基金、房地產都更值得關注,那就是「家庭報酬率」。


這並不是什麼新名詞,而是我這幾年在工作與家庭間摸索出來的一種「心態轉變」。


簡單說,就是:當我們投入時間與心力在家庭上,會不會得到相對應的幸福回報?



🏠 一、當孩子一句「你今天又要加班嗎?」成了警訊

前陣子公司案子多,我連續兩週每天都加班到九點多。


有一天,我回家時孩子已經準備睡了,卻突然問我一句:「爸爸,你今天又要加班嗎?」 那一瞬間,我有點愣住。


那不是第一次他問這句話,但那天特別刺耳。


因為我突然意識到,在他眼裡,我似乎已經是那個「總是忙著賺錢、很少在家」的大人。


我知道工作重要,畢竟收入是家庭安全的基礎。


但當孩子的記憶裡,爸爸永遠是「出門前急急忙忙、回家後一臉疲倦」的人時, 我開始懷疑——我在追求財務報酬率的同時,是否正在讓「家庭報酬率」一路下跌?



💡 二、投資可以再買,錯過的時光買不回

我後來開始有意識地調整。


例如週末即使有文件沒看完,我也會關電腦,帶孩子去公園。 那天我們玩籃球,他投不進球,氣呼呼地說:「我打不過你!」 我笑著說:「那我們換一種方式比賽,你累積進十球,週一零用錢加碼50%!」 結果他立刻破涕為笑,那畫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那次我突然明白:


孩子要的不是你最厲害的表現,而是你最專心的陪伴。


我們總習慣把投資回報當成「金額」,


但家庭回報往往是「時間 × 關心 × 陪伴」的複利。 它不會在報表上出現,卻在每一次笑聲裡默默成長。



📊 三、我開始計算「家庭報酬率」

後來,我真的做了一個表格(這可能是職業病 😅)。


我試著列出「我一週的時間分配」: 工作約60小時、通勤10小時、手機滑社群7小時、陪伴家人8小時。 當我看到那個數字,自己都笑不出來。 如果這是一檔投資,我在最重要的資產(家庭)上,投入比例竟不到10%。


我開始做一些小調整:

  • 晚上回家先不看股價,先陪孩子聊今天的事。
  • 假日再忙,也固定安排「家庭運動日」。
  • 每週至少有一頓晚餐,全家人一起吃,不滑手機。

這些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就像定期定額投資,時間久了,效果會累積。


現在孩子看到我下班回家,會主動問:「爸爸,我們這週哪一天要練投籃嗎?」 這句話,比任何股票漲停都更讓我有成就感。



💬 四、職場的成功,不能以家庭為代價

以前我以為「努力工作」就是對家庭最好。


但現在我覺得,「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與「被工作佔據了家庭」是兩回事。


職場上的成功,如果讓你失去了與家人共享成果的時間,那其實不是成功,而是一種錯位。


我們努力賺錢、存錢、投資,最終的目的,不就是希望家人能過得更好、更安心嗎? 那如果我們因為追求報酬率,反而錯過了他們的成長、笑容與陪伴, 那份「更好」其實已經變了味。



🌿 五、讓家庭成為你最穩定的長期投資

在金融市場中,我們講「長期持有」


在家庭生活中,也該有「長期經營」的思維。


有時候你會覺得,家庭的回報看不到、沒數字、沒K線,


但當某一天孩子長大、主動幫你端茶, 或在學校作文裡寫「我最佩服的人是爸爸」, 那就是最真實、最長期的報酬。


我常提醒自己:


理財能讓家變得更穩固,但家庭讓理財更有意義。


投資報酬率是金錢的指標, 家庭報酬率則是幸福的溫度計。



✍️ 結語:報酬率可以計算,幸福卻需要體驗

也許你現在也在為升遷、投資、收入奔波,


這些都沒有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安全感。 但偶爾停下來想一想: 你最想照顧、最想守護的人,有沒有真的被你「放進時間表裡」?


當我學會在報酬率之外,也看見家庭報酬率,


我發現——我並沒有賺得比較少, 反而每天都過得更踏實。


因為金錢的累積讓我有自由,


而家庭的陪伴,讓我知道這份自由該用在哪裡。



Dway 所撰寫的📘職場理財雙修,不只是讓錢為你工作,

更是學會在生活裡找到平衡。 真正的財富,不只是資產的成長, 而是你與家人之間,永不虧損的連結。

當然,非常誠摯也歡迎大家訂閱或加入我的頻道,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理財雙修:讓20年台外商經驗帶你避坑升級》
42會員
52內容數
👋 歡迎來到我的專題 你好,我是 Dway,一位在台商與外商電子業打滾近 20 年的職場人 走過基層工程師、部門主管,也歷經無數次面試、升遷與轉職。 我創立這個專題,希望結合我的經驗與觀察,帶大家一起: 用策略思維打造「會賺錢、也會守錢」的人生
2025/10/22
本文分享作者長期持有臺股 ETF 0056 的實際操作紀錄與思考邏輯,作者闡述了在市場高點時,如何紀律性地佈局,以追求穩健的長期報酬。
Thumbnail
2025/10/22
本文分享作者長期持有臺股 ETF 0056 的實際操作紀錄與思考邏輯,作者闡述了在市場高點時,如何紀律性地佈局,以追求穩健的長期報酬。
Thumbnail
2025/10/20
元大高股息 ETF(0056)股價近期創新高,引發投資人逢高賣出鎖定報酬或留倉參與配息的兩難。本文分析 0056 的市場定位、殖利率變化,探討兩種策略的優劣,並從成本、配息能力、市場環境三方面提供關鍵觀察點
Thumbnail
2025/10/20
元大高股息 ETF(0056)股價近期創新高,引發投資人逢高賣出鎖定報酬或留倉參與配息的兩難。本文分析 0056 的市場定位、殖利率變化,探討兩種策略的優劣,並從成本、配息能力、市場環境三方面提供關鍵觀察點
Thumbnail
2025/10/17
許多人以為財富自由就等於人生自由,但作者Dway指出,即便擁有豐厚收入,仍可能被情緒、關係、期待綁架。他認為真正成熟的自由是雙軌的,包含經濟獨立和....
Thumbnail
2025/10/17
許多人以為財富自由就等於人生自由,但作者Dway指出,即便擁有豐厚收入,仍可能被情緒、關係、期待綁架。他認為真正成熟的自由是雙軌的,包含經濟獨立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期待的報酬率是多少 第四十三頁,裡面有提到你期待的投資報酬率是多少。如果你自己設定的這個報酬率超過正常太多,比如每年保證收益20%,或是每個月回饋3% 的利息,通常這樣子的報酬,如果不是詐騙,就是承擔了更多不確定性。 我覺得這一段還蠻有道理的,有很多人對於投資的報酬有錯誤的期待。你
Thumbnail
你期待的報酬率是多少 第四十三頁,裡面有提到你期待的投資報酬率是多少。如果你自己設定的這個報酬率超過正常太多,比如每年保證收益20%,或是每個月回饋3% 的利息,通常這樣子的報酬,如果不是詐騙,就是承擔了更多不確定性。 我覺得這一段還蠻有道理的,有很多人對於投資的報酬有錯誤的期待。你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包括投資、學會銷售、談判加薪、創作內容分享、聯盟行銷、購買他人的時間等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包括投資、學會銷售、談判加薪、創作內容分享、聯盟行銷、購買他人的時間等方法。
Thumbnail
理財先行,確保家庭財務安全,遠離情緒干擾,專注於選擇的投資工具,長期投資注重穩定收益,短期投資需專業技術,統合理念,達成理想生活。
Thumbnail
理財先行,確保家庭財務安全,遠離情緒干擾,專注於選擇的投資工具,長期投資注重穩定收益,短期投資需專業技術,統合理念,達成理想生活。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自2020年帶著1歲的兒子去開戶後,每月定期定額投資,近期發現兒子的投資績效甚至超過我自己。文章談論時間與金錢的重要性,並提到給予財商教育比給予物質支持更為重要。
Thumbnail
自2020年帶著1歲的兒子去開戶後,每月定期定額投資,近期發現兒子的投資績效甚至超過我自己。文章談論時間與金錢的重要性,並提到給予財商教育比給予物質支持更為重要。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隨著小孩的年齡增長,需要的陪伴時間也越來越多,因此作者暫時放下寫作的興趣。然而,作者對於投資仍持續進行,淨資產突破三千萬,總資產接近五千萬。然而,作者對於今年的投資報酬率仍持保留態度。此外,作者分享了在興櫃市場的投資情況以及複利的故事。
Thumbnail
隨著小孩的年齡增長,需要的陪伴時間也越來越多,因此作者暫時放下寫作的興趣。然而,作者對於投資仍持續進行,淨資產突破三千萬,總資產接近五千萬。然而,作者對於今年的投資報酬率仍持保留態度。此外,作者分享了在興櫃市場的投資情況以及複利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