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Its My Own Invention: 命名
這是我自己的發明

五
想像有一個鋼製的密室,與外面的世界隔絕,裡面放了五樣東西﹕- 一隻貓
- 一小瓶氫氰酸(毒藥)
- 一個錘子
- 一個蓋革計數器(Geiger counter: 用於探測游離輻射的粒子探測器)
- 非常少量的放射性物質
實驗的設計是這樣的﹕所用的放射性物質數量非常非常少,少到大概在一小時內只有一個原子發生衰變﹔但也許沒有發生原子衰變,概率相同——即有50%機會,放射性原料中的一粒原子發生衰變,有50%機會不會。此外,蓋革計數器與錘子相連一個裝置,如果計數器探測到有原子發生了衰變,它會鬆開錘子,而錘子會打碎玻璃瓶,玻璃瓶中的氫氰酸釋出並毒死貓。

薛丁格的問題﹕密室中的貓是活是死﹖
你可能會說,打開密室的門便知道了。
但打開密室(某封閉系統) 的門就是來自另一系統的觀察者對該封閉系統的介入,致使該系統不再封閉——在量子世界中,觀察的行為可能引發原子衰變而殺死貓。
你觀察到的「現實」不是原來的現實,而是因你介入而促成的「現實」﹗
所以按正統的哥本哈根詮釋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兩個可能性重疊,原子發生衰變及沒有發生衰變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貓既活亦死。這就是兩個狀態疊置(superposition) 最淺白的理解。
備註:哥本哈根詮釋只是對量子力學或量子現象的其中一個詮釋,比較多被物理學家採用,並非表示哥本哈根詮釋是唯一的或「正確」的。
薛丁格原想透過這個思想實驗指出將量子態用在大型物體的結果將會是荒謬的。
但這個思想實驗卻不經意地道出了一個哲學難題﹕要了解極微型的量子世界 (一個微型系統),我們 (一個宏觀系統) 必須進行測量,而測量就是介入﹔那麼,無論我們測出什麼結果,這個結果便是「現實」,還是測量者介入後的「現實」﹖
這些都已經是題外話了。
我們綁架了愛麗絲,走了一條非卡羅原意的路。
但由此可以見到卡羅的觀念有多前衛。
薛丁格的貓就是一個例子。
這樣的實驗只能思維,不能實際操作,或許就是一個從來沒有煮出來過及永遠不會煮出來的布丁。
當然,我們這些愛貓之徒也絕不能容忍人類以科學之名來虐待貓咪。
__________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