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23年65歲及以上長者佔總人口約20%,預計2030年將升至30%。為應對這一挑戰,香港政府推出多項養老福利,涵蓋財務支援、醫療保障及生活補助。其中,「銀色債券」、「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及「醫療券」被視為四大核心福利,旨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讓他們安享晚年。本文將詳細講述這四項福利的內容、申請資格及實際效益,幫助長者及家人了解並善用這些資源。
首先,銀色債券是政府專為長者設計的低風險投資工具。銀色債券於2016年首次推出,由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發行,旨在鼓勵長者參與穩健理財。債券面額為1萬元,最低認購額同樣為1萬元,適合小額投資者。年期通常為3年,息率與通脹掛鈎,最低保證年息率為2%,但實際息率可高達5%或以上,視乎市場情況。2023年發行的銀色債券,息率更達5.5%,遠高於銀行定期存款。
申請資格簡單:年滿60歲的香港居民即可參與,無需資產審查。認購期通常在夏季,透過銀行、證券行或網上平台申請。債券可於二手市場買賣,流動性高。對於長者而言,這不僅是保本投資,還能對沖通脹風險。例如,一位70歲長者投資10萬元,3年後可獲約1.65萬元利息,相當於每月額外收入約458元。政府每年發行額度有限,2024年計劃發行500億元,建議長者及早留意財政預算案公告。銀色債券的優勢在於安全穩定,適合不善高風險投資的長者,成為養老理財的首選。
其次,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津」)是直接現金補助,針對低收入長者。該津貼於2013年推出,取代舊有的高齡津貼,旨在減輕長者生活負擔。現時分為普通及高等兩級:普通長者生活津貼每月2,845元,高等為3,815元。2024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加額10%,普通級升至3,130元,高等至4,195元。
申請資格嚴格:年滿70歲、連續居港7年(離港不超過90天可豁免)、資產不超過指定限額。例如,單身長者資產上限為39.5萬元,已婚為59.9萬元。收入審查則無上限,但需申報。申請透過社署辦事處或網上提交,審批期約3個月。津貼直接存入銀行戶口,無需繳稅。據社署數據,2023年約有60萬長者受惠,總開支逾300億元。這項福利特別惠及基層長者,例如一位獨居長者每月獲3,130元,可支付租金及膳食,減輕子女負擔。惟申請需誠實申報資產,違規轉移資產可被追討並罰款。
第三,生果金(正式名稱「長者生活津貼」下的高齡津貼)是無資產審查的普遍福利,俗稱「生果金」因早期金額僅夠買水果。該津貼於1973年推出,現時每月固定1,590元,適用於年滿70歲長者。2024年加額後,升至1,750元。
資格極為寬鬆:年滿70歲、居港7年即可,無收入或資產測試。申請簡單,社署自動發放給合資格人士,或透過郵寄表格申請。約有50萬長者每月領取,總額佔養老開支小部分。生果金的設計理念是「全民共享」,讓所有長者有尊嚴晚年。例如,一位富裕長者亦可領取,用作零用或捐款。雖然金額不高,但象徵政府對長者的關懷,與長津互補,形成雙重保障。
最後,醫療券(長者醫療券計劃)是醫療福利,於2009年推出,針對65歲及以上長者。每年發放2,000元醫療券(2024年增至2,500元),可於私家醫生、牙醫、中醫或驗光師使用,無需自付額。券額可累積,最多8,000元。
申請資格:年滿65歲、持香港身份證,社署自動郵寄券冊或電子版。使用時出示券冊扣減費用,涵蓋門診、體檢及預防保健。2023年約有120萬長者使用,總額逾20億元。醫療券減輕公營醫療壓力,例如長者看私家醫生只需數十元,避開輪候。惟券不可用於住院或藥物,需補充醫療保險。政府鼓勵預防醫學,長者可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
綜上,這四大福利形成完整養老網:銀色債券提供投資回報、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確保現金流、醫療券保障健康。長者應主動了解申請細節,透過社署熱線(2343 2255)或網站查詢。政府定期檢討福利,2025年或有新調整。善用這些資源,香港長者可過上更安心、富足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