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圖書館裡,趕著複習考試內容。
抬頭就看到窗外晴空萬里,樹葉隨風輕輕搖晃。
這大概是這陣子以來最好的天氣吧?
而我卻坐在這裡。
不是說讀書不快樂,
只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感覺。
我喜歡聽課、學新東西,
尤其那是我能靠努力掌握的事情。
所以學習對我來說並不痛苦,
但在考試的時間壓力下,
又說不上快樂。
讀完後身體疲憊,
卻有一種精神上的酣暢。
看著窗外的陽光,我好想出去走走。
心情矛盾:想學習,也想偷懶。
真希望能分身:
一個我留在圖書館裡用功,
另一個我去外面曬太陽。
我知道自己前陣子已經玩很多次了,
照理說,現在該收心、回歸生活。
但大學已經到了最後一年,
我卻覺得自己還沒真正「過」大學生活。
系上的課都擠在前三年,
課業壓力一直很重。
我總覺得,大學是一個學習成本很低的地方,
能學就盡量學。
畢業門檻是 128 學分,加上師資培育的 26,
正常來說,154 就夠了。
然而我前三年就修滿 140,
這學期結束就 160 了。
再加上各種旁聽課程,
實際的上課時數多到自己都屬不清。
大二、大三又忙著實驗室研究、跨校交換,
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進去了。
還記得大二那年,我感覺自己快瘋了。
修了三十一學分,還旁聽研究所課三小時,
每天課表滿到三十五小時。
為了通過專題操作考,
早上六點起床,上課、實驗、讀書到晚上十點。
有時甚至實驗到凌晨,
通宵也有。
那段時間既充實又疲憊,
精神緊繃、脾氣暴躁,
但最後成果不錯。
成績穩定、實驗順利,也因此進步許多。
只是看著別人過著快樂又多彩的大學生活,
我還是覺得自己缺了點什麼。
學校附近景點、美食都不熟、
沒參加過夜生活、也沒參加社團,
和同學的交集不多。
原以為大四修課變少了,終於能放鬆玩一玩。
沒想到教育學程的課意外地吃重。
推甄結束休息一週,就迎來期中考;
接著要面試、出國發表、再準備期末考。
一個學期就這樣被填滿了。
想像中的大學生活,
和實際經歷的,好像隔著一段距離。
雖然不後悔,
但總還是希望能有分身,
同時去做更多的事。
好笑的是,
下學期課雖然不多,
但想學的東西卻越來越多。
我大概還是不會閒下來吧?
這其實也是好事。
至少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很多人說自己渾渾噩噩,
而我則是想做的太多,時間太少。
…好啦,也有一部分是浪費在手機上。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
我才更嚮往今天這樣的好天氣,
只想出去走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