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山裡的風,總是比城市更會說話。
它輕輕穿過竹林,掠過樹葉,發出一種細微的聲響。 那天傍晚,雪兒坐在木窗旁,泡著一壺桂花茶,眼神有點飄。
她嘆了口氣:「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想明白,可一轉念,又什麼都糊塗了。明明只是小事,心卻被牽得團團轉。」
小曦端著茶走來,笑著坐下:「你是不是又在想那些『為什麼』?」
「嗯。」雪兒低頭看著茶湯,「有時候人說話的一句話,我就會想很久。他為什麼這樣講?是不是在意我?是不是我做錯了?」
小曦輕輕一笑:「妳在想那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在喝茶?」
雪兒愣了一下,搖頭。
小曦望向窗外:「當妳的心被一個念頭抓走時,整個世界就變成那個念頭的形狀。那就是『一迷萬惑』。一個小小的想不通,能把萬事都染成迷霧。」
一念起,千重影
夜色漸深,山霧從窗外湧進來。
雪兒托著臉,聽著蟲鳴,一句話忽然浮上心頭:「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小曦,這句話……是不是在說,只要抓住那個最根本的點,其他都能通?」
小曦點點頭:「嗯。妳想想看,就像妳常愛整理房間。當妳先把地板打掃乾淨,整個空間就顯得亮了。可如果妳只是一直搬動小東西,整個房間還是亂的。心也是一樣,當我們找到那個『根原』,一切都會變得清楚。」
雪兒若有所思地看著茶面上的倒影。
那倒影裡,是她眉頭微皺的樣子。
「可是,」她喃喃地說,「我怎麼知道自己迷在哪裡呢?」
小曦輕輕轉過茶壺蓋:「妳不需要急著知道。只要看著那個『想弄明白的自己』,就是開始明白的第一步。」
那一刻,窗外的風似乎靜了。雪兒的心,也微微鬆了。

明白,不是想出來的
隔天清晨,霧散開時,陽光打在露珠上。
雪兒跟著小曦散步在山徑上。她看著一片落葉緩緩旋下,忍不住問:「為什麼葉子總是要落下呢?」
小曦笑說:「因為它到了該放手的時候。」
雪兒輕輕接住那片葉,心裡忽然有種微微的明白。
原來,這世界的每件事,不一定都需要答案; 有時,只要靜靜看著它變化,就能感受到一種『自然的通透』。
她回頭看著小曦:「原來明白,不是靠想,而是靠『不再想』。」
小曦回她一個淡淡的笑:「當妳不急著抓,萬物就會自己來告訴妳答案。那就是『一了千明』的意思——不是學會更多,而是放下那些讓妳迷惑的多。」

千明之後
回到小屋,雪兒拿起筆,寫下幾個字:「當我停下來,世界就亮了。」
她忽然想起這幾日的自己,從焦慮到安靜,不是因為得到了什麼,而是因為慢慢放下那些「非得要弄清楚」的念頭。
小曦坐在一旁,看著她,語氣輕柔:「修行不是要妳變聰明,而是讓妳能看清楚。看清楚後,妳就不會再被外物帶走。那時,妳會發現——其實萬事早已明。」
雪兒微笑地合上筆記本。
窗外的風又起了,但這次,她沒有被帶走。
練習與反思
有時候,我們的困惑,不是因為事情太難,而是因為心太亂。
「一迷萬惑」的根,不在外,而在那顆被「想太多」困住的心。
試著在一天中,留下一段時間,不去分析,不去追問,只是看著心怎麼起、怎麼滅。
可以練習這樣做:
- 靜坐三分鐘,只專注呼吸,不去理會任何念頭。
- 當念頭起時,不要壓抑,也不要追隨,只說:「我看見你了。」
- 當念頭散時,心也隨之清明。
妳會發現,有時候,「一念放下」,勝過「千事想透」。 當心回到那個安靜的「一」,世界自然光明。
原來悟,不是遠方的事; 它就藏在妳此刻願意「不再亂想」的那一息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