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6/100 第1周:無線通訊基礎
6. 天線基礎 🛰
單極、偶極、陣列天線 —— 手機的「耳朵」與「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無線通訊中,天線(Antenna) 就像是「耳朵與眼睛」:
• 它把電流訊號轉換成電磁波發射出去(Tx)。
• 也能把空氣中的電磁波接收回來轉換成電流(Rx)。
沒有天線,就算有再先進的調變技術與頻譜,也無法真正把訊息傳遞出去。天線是「無線世界的出口」。
👉 一句話:天線是無線通訊系統的核心門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天線的核心概念
1️⃣ 基本功能
• 發射(Transmission):把基站或手機的電訊號轉成電磁波。
• 接收(Reception):把電磁波還原成電訊號。
2️⃣ 性能指標
• 增益(Gain):天線把能量集中在某個方向的能力。
• 方向性(Directivity):訊號集中發射的方向特性。
• 極化(Polarization):電場震盪方向(垂直/水平/圓極化)。
• 頻寬(Bandwidth):可支援的工作頻率範圍。
3️⃣ 為什麼重要?
• 手機的訊號好壞,基站的覆蓋範圍,雷達的精確度 → 都依賴天線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常見天線種類
1️⃣ 單極天線(Monopole Antenna)
• 結構:單根金屬導體,通常垂直於地面。
• 特點:設計簡單、成本低,常用於手機內建天線。
• 應用:行動通訊、Wi-Fi。
2️⃣ 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
• 結構:兩根金屬導體對稱排列。
• 特點:效率高、輻射特性均勻,是最經典的天線。
• 應用:廣播、無線電、基站。
3️⃣ 陣列天線(Array Antenna)
• 結構:多個小天線組合,透過相位控制形成指向性。
• 特點:可實現波束成形(Beamforming)、MIMO 技術。
• 應用:4G/5G 基地台、雷達、衛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示意圖
1️⃣ 單極天線 (Monopole)
|
| ← 一根金屬桿,信號垂直發射
─┴─ (地面反射面)
2️⃣ 偶極天線 (Dipole)
| | ← 兩根對稱金屬桿
| |
| |
3️⃣ 陣列天線 (Array)
| | | | ← 多根天線組合
| | | | 透過相位調整,形成定向波束
| | | |
**單極天線(Monopole)**是一根垂直金屬桿,利用地面或導體作為反射面,適合全向輻射;**偶極天線(Dipole)**由兩根對稱金屬桿組成,是最常見的基本天線型式,具有雙向輻射特性;**陣列天線(Array)**則由多根天線組合,透過控制各單元的相位與幅度形成特定方向的波束,提高增益與定向性,廣泛應用於基地台、雷達與衛星通訊。
👉 說明:
• 單極 = 手機「小耳朵」。
• 偶極 = 廣播電台「大耳朵」。
• 陣列 = 5G「雷達眼睛」,能精準追蹤與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模擬題
1️⃣ 專業題:請解釋單極天線與偶極天線在結構與輻射特性上的差異,並說明為什麼手機常用單極,而廣播多用偶極。
• 單極天線(Monopole Antenna)
‧ 結構:只有一段導體(通常垂直),另一半由接地平面或機殼作為鏡像反射形成等效偶極。典型長度為 λ/4。
‧ 輻射特性:在接地平面之上呈現環狀輻射(全向於水平方向),結構簡單、尺寸小。
• 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
‧ 結構:由兩段等長導體對稱排列,無需額外接地平面。典型長度為 λ/2。
‧ 輻射特性:呈甜甜圈狀(donut shape)全向輻射,阻抗匹配穩定,增益與頻寬較寬。
• 為什麼手機常用單極:
手機體積有限,單極天線只需一段導體即可,機殼或 PCB 可當接地平面,尺寸更小、好整合。
• 為什麼廣播多用偶極:
廣播發射台空間充足,需要穩定、對稱、全向的輻射,偶極天線不需大接地平面且阻抗匹配良好、頻寬廣,適合大功率發射與接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5G 基地台大量使用「Massive MIMO 陣列天線」,請說明這樣設計的優勢與挑戰。
• 優勢
‧ 波束成形(Beamforming):可將能量聚焦到特定方向,提高訊號品質與覆蓋距離,補償高頻(毫米波)路徑損耗。
‧ 空間分集與多流傳輸:同時支援多個使用者或多條資料流,顯著提升容量與頻譜效率。
‧ 干擾抑制:多天線可動態調整波束方向減少同頻干擾。
• 挑戰
‧ 硬體成本高:多天線模組、射頻鏈路與功率放大器成本大幅增加。
‧ 複雜度高:需要高精度同步、通道估計與演算法支援,計算量龐大。
‧ 體積重量與散熱:天線陣列大且功率集中,對塔台空間與散熱提出更高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如果你要設計一款「農村用戶專屬基站」,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會選擇哪種天線?請分析原因並提出改善方案。
• 選擇天線:建議選用低頻段、單極或簡化型偶極天線。
‧ 單極天線成本低、結構簡單,可利用基站塔身或金屬結構作為接地平面,易於快速部署。
‧ 如果需要較廣頻寬,可選 λ/2 偶極但用簡單材料自製,仍較低成本。
• 原因:農村用戶分散,需要較大覆蓋範圍,低頻訊號傳輸距離長、繞射好;單極或簡化偶極製作成本低,可在有限預算下實現。
• 改善方案:
‧ 使用定向扇區天線(Panel Antenna)將能量集中到人口聚集方向,提高有效功率與訊號品質。
‧ 透過多基站協同或重用現有塔台降低建設成本。
‧ 適度混合低頻段+Sub-6GHz載波聚合,兼顧廣覆蓋與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總結
• 單極結構簡單、靠接地平面,小型裝置愛用;偶極對稱、全向穩定,廣播愛用。
• Massive MIMO 陣列天線提供波束成形、多流傳輸等優勢,但成本、複雜度與散熱是挑戰。
• 農村基站成本有限可用低頻單極或簡化偶極搭配定向扇區,利用低頻傳輸距離長、繞射強的特性改善收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小結與啟示
• 天線是無線通訊的耳朵與眼睛,沒有天線就沒有連線。
• 單極 → 小型、便宜,適合手機。
• 偶極 → 經典、均勻,廣泛用於廣播與通訊基站。
• 陣列 → 支撐 5G/6G,實現波束成形與 MIMO。
• 天線設計直接影響 訊號強度、覆蓋範圍、網路容量。
👉 一句話總結:天線是無線通訊系統的靈魂,它決定了訊號能聽得多遠、看得多清楚。
















